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怎样看待长阳的送情―过事风俗?

  • 听风在歌唱
楼主回复
  • 阅读:8328
  • 回复:0
  • 发表于:2018/8/15 0:14:30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送情,又称赶情,赶人情,它流行于包含长阳在内的整个宜昌地区,尤其在农村格外盛行。送情风俗始于唐代,直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这长达千年的演变过程中,送情风俗的形式已大大简化,许多繁琐的仪式内容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送情一般是作为宾客赶赴某家举办的宴席,举办宴席的人家称为主家,如果主家办的是喜事,宾客前来赴宴则表达对主家的祝贺与祝福,如果主家办的是丧事,则表达对主家的哀悼,这是送情赴宴的情感初衷,主家举办宴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过事”,分为两大类,红事和白事,红事即是喜事,包含结婚,生子,生辰,乔迁,升学等,其中结婚和生子确实为人生比较重要的事件,其他的则次之;白事即为丧事,家里有老者去世,子女为了表达孝意与哀悼,也会宴请宾客。对主家来说,不管因为什么事件举办宴席,这个事件都是生活乃至生命的转折点,对他们来说意义巨大。宴席又称为酒席,菜席,在古代酒席和菜席是分开的,酒席专门喝酒,菜席专门吃菜,现代两者合并,不再区分,俗称“流水席”;宾客所坐的席位也有讲究,一般和主人亲缘关系比较近的亲戚坐整个宴席的正中央,和主人关系比较好的朋友,同僚坐宴席的中间周围,和主人关系比较远的远亲和四方邻居坐整个宴席的边缘,这样,整个宴席从里到外,根据与主人关系的亲疏远近,形成了几个梯度,几个层次,现在这种排席已很少见;前来赴宴的宾客又分为主宾和散客,主宾一般是近亲和挚友,也是宾客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人,散客则可以是街坊邻居,同事同学等,凡是自己认识的又前来赴宴的都称为散客,散客一般走个过场,简单祝贺几句,上个礼金,坐个酒席就可以走了。送情除了送祝福,还要送点东西来表达心意,在古代有送布匹绸缎的,有送珍宝字画的,还有送鸡鸭鱼肉的,总之送的东西十分多样,现代逐渐统一成了直接送礼金,相比于以前简单方便了不少,礼金的数额也看关系的亲疏远近。因此现代的送情形式已简化成了送礼金―坐席这样的模式,不过在整个宜昌地区,不同市县的形式又略有不同,当阳,宜都,枝江这些地方还有“吃鸡蛋”,“喝茶”等环节,而且这些仪式都需宾客表达“心意”,其他地方则比较简单。现代宴席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以前由于交通不方便,很远的客人很晚才能到来,因此宴席必须多办几天,直到最晚的客人赶到送走为止,现代宴席多数一天就能结束,而且慢慢从以前的“夜席”转变为“午席”,宾客往返更加安全。
其实过事―送情这种风俗要一分为二的去看待,从主人家的角度考虑,有什么事庆祝一下,纪念一下,和亲朋好友一起分享,是情有可原的,是情理之中的事;从宾客的角度考虑,送情赴宴表达对主人的祝贺,也能和熟人碰碰面,聚一聚,聊两句,这也是很正常的社交活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农村地区缺乏娱乐设施,居住地比较分散,通过赴宴这种方式能让分散的人口短时间汇拢,能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联系,而不是互相处于完全隔绝的状态,现代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世界,有更多的联系与汇合才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流,而宴席则充当了农村地区这一特殊角色。但反过来看,前面所说的初衷是好的,如果违背了这些初衷,就会让原本充满庆祝色彩的宴席变了味,来往的宾客就纯粹变成走过场的, 所以送情―过事这种风俗要掌握它的发展趋势,完全没有不行,过于频繁也不行,只要是按照正常的状态发展,还是没有问题的,这种风俗也会继续流传下去,送情―过事风俗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特有的人情观念,也受到儒家文化传统的深远影响,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还是凭着良心过事的,没有攀比,虚荣,刻意炫耀这样的心理,这样的人古代有,但现在少,所以并不需要刻意干预,只要能与时代,社会相适应,那就是合理的,无法与时代,社会相适应的也自然会被淘汰,这种风俗自身也在不断的更新、演变中,需要我们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