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文史学者覃世清:追忆英雄抗战鄂西渔洋河

  • 背脚佬
楼主回复
  • 阅读:2344
  • 回复:0
  • 发表于:2021/3/22 22:07:42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渔洋河,是鄂西清江最下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部雪山尖,先西折后南流,流经长阳、五峰、宜都3县市,于宜都莲花堰北刘家嘴注入清江,主河道全长约96公里。过去可从清江通航至渔洋关。渔洋关是渔洋河中上游一个古老重镇,因盛产鱼、羊,并设关而得名。自古以来便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冲,不仅江汉平原三峡地区通往鄂西山区的咽喉要道,更是襄阳、宜昌通往鹤峰、来凤和湖南龙山的要塞。

相传早在4000多年前,这里与清江中游长阳巴山捍关等连成一线,共同构成后期巴国与楚国边界线上的一处卡口。巴楚灭亡后,这里仍是汉民族与土家族分界线上一个十分紧要的处所,一直沿袭到近代,历史上曾多次被设为五峰县城所在之地。


今日湖北五峰县城——渔洋关镇



中日鄂西会战,渔洋河沿线,尤其是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曾是双方争夺十分激烈的重要战场。居住在渔洋河沿岸区域的长阳、五峰、宜都3县广大民众和国军一道,为抵抗日本侵略者,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抗战,谱写了一曲曲英雄壮歌。

双方布阵渔洋河

话说1943年5月,随着宜昌、武汉的相继失守,沿长江石牌至洪湖一线的江北,几乎全部沦为日占区,宜昌长江以南、长阳、宜都、五峰渔关、枝江、董市等地,均已成为中日交战的最前线。日军妄图逼迫国民党和蒋介石委员长投降或和谈,乃以横山勇为总指挥,调集日第3、第13、第39师团以及独立混成第17旅团为主力,配属第34、第40、第58、第68师团各大一部组建的野沟、野地、长野、小柴、户田、针谷等支队,加上海军陆战联队、重炮联队等特种部队,另附汪伪军第29师、11师、24师等部,总共兵力10万人,分别集结于宜昌、枝江、弥驼寺、藕池口、华容一带地区,并在汉口、荆门、当阳等地集中航空兵第90、45、55、16、25、23、44等7个飞行战队及1个独立中队,配备各型飞机248架,其中战斗机100余架。计划一举攻占石牌,打通通往恩施的大门,进而威逼中国战时首都重庆。

中国方面,蒋介石委员长亲自上阵,并以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为总指挥,调集第29、第10、第26、第33集团军,连同长江上游江防军及其武警部队等,总共14军40个师、3个挺进纵队及2个独立旅,加上中国空军第1、2、4、11共4个大队及美国空军第14航空大队,各型飞机165架,在长江以南和鄂西地区的前沿阵地进行阻击防守。其中,陈诚要求并指令第10集团军和江防军决战地放在五峰渔洋关、长阳津洋口、宜昌石牌要塞一线。江防军18军固守石牌,第86军守备宜都聂河(渔洋河区段名)、安春垴、红花套、长岭岗一线。其中具体布置,第一道防线,以汉阳河至渔洋关北岸为第一道防线,由第87军118师和139师防守。


1943年5月,中国军队行进在渔洋河畔(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提供)



这场会战,于1943年5月4日拉开序幕。是日晚8时,日第3师团中畑部队之步兵第6 联队、野炮第3联队第1大队向中方第10集团军87军23师在张家祠发起突击。战至5月16日,日军第3、第6、第13师团,独立混成第17旅团等部主力,已攻战至大堰垱、刘家场、茶园寺至枝江西侧一线。与国军第10集团军第94、86军连续血战,日军吃亏不小。中国军队奉令后撤,战火逼近,双方大军在渔洋河一线,摆开决战态势。

激战渔洋河

5月19日,日第3师团在茶园寺集结,第13师团进占全福冲至渔洋关一线。陈诚急令国军第94师第121师严守渔洋关。第121师戴之奇,黄埔二期生,参加过北伐和松沪抗战,虽是名将,无奈眼下士兵多是从后方刚征来的新兵,且简易的防御工事也是仅用2天紧急赶筑,极不牢固。

5月21日,日横山勇下令攻击,第3师团于凌晨从茶园寺攻破国军防线,经聂家河、磨市北进。日第13师团从全福寺向渔洋关攻击前进,野沟支队从枝城四得桥向宜都西攻击前进。

5月22日,日第3、13师团分别由茶园寺、仁和坪和牯牛岭附近向中国当面守军暂35师、第121师、第118师王家贩、曾家坪等处阵地猛攻。22日晚,日第3师团渡过渔洋河,占领聂家河、磨市。同时驻枝江的野沟支队与汪精卫伪第29师协同攻占了宜都。国军第67师只得绕道撤至磨市以北。日第39师团也从云池渡过长江,攻占了汪家棚。


日军钻山偷袭,被中国守军发现击退



此时,日横山勇的第一个战役目标就是要拿下渔洋关。渔洋关,古称渔洋寨,是迂回侧攻石牌的第一个重要隘口。雄关巍峨,山环水抱,据河锁山,上控鄂西,下通荆宜,更兼渔洋河水路入清江直达长江,交通便利,百业兴旺。街市繁华,青砖亮瓦,鳞次栉比,素有小汉口之称。武汉失陷后,这里便成为江汉及湘北地区通过战时省府恩施和战时首都重庆的咽喉。日军企图拿下此关,便可北取长阳,夹攻石牌,直逼恩施,威胁重庆。于是早自5月13日始,日机便对渔洋关镇进行连番狂轰滥炸,致使该地平民死伤枕籍。

日军主攻渔洋关的是甲种常备第13师团,兵分两路攻击前进。一路以新井部队即步兵第116联队附山炮第1大队为基干前卫,加上步兵104联队即海福部队、师团骑兵联队、山炮第19联队通讯主力、工兵第3联队、辎重兵第13联队等组成左纵队,从暖水街经风箱坪向渔洋关攻击。另一路以樱井部队即步兵第65联队为基干,配属山炮第3大队、工兵第2中队组成右纵队,以樱井大佐为纵队长,从刘家场经仁和坪、全福寺至渔洋关附近汉洋河一线,击破所在的中国军队,向渔洋关进发。由于山路险峻难行,沿途又有第10集团军所部凭险阻击,日军进展艰难。

日军樱井右纵队之第65联队主力,与国军牟庭芳之94军所部第121师1个营,在横溪河东岸遭遇激战。因山洪暴发,湍流飞溅,河不能徒涉。国军架桥时,遇日军腹背夹击,全营官兵背水血战,弹尽力竭,大部战死河滩。未战死的官兵200余人,尽皆跳河殉国。当时战况空前激烈,血流如溪,尸漂满河,尤为壮烈。

国军设伏渔洋关

日新井左纵队从牯牛岩出发,经界碑、城墙口向渔洋关推进。其先头部队第116 联队约2000人,于5月21日午夜进抵渔洋关东北约3公里处。国军戴之奇所部2个团埋伏于大路两边的高山上,1个团布置在关前关后隐蔽处。日联队长大坪进曾仔细研究过这一带地形,他预感前面有埋伏,不敢贸然前进,于是下令第7中队约200人绕道至中国军队后方,企图前后夹攻,打中国军队一个措手不及,从正面夺取渔洋关。

日第7中队呈2列向前推进,遇到无路可走时,便攀藤附葛而上。在群峰耸峙的渔洋关周围,日军这支小小部队毫不起眼,难以引起人们注意。当这支日军进至渔洋关东北1.5公里时,才被中国守军发现。戴之奇闻讯惊出一身冷汗,当即下令包围歼灭之。这200多名日军由于攀爬险峰隘路早已疲惫不堪,当然不是以逸待劳近1个团的中国军队的对手,很快被打得死伤枕藉,只有极少数日军逃回。

日军大坪进联队长枉费心机又白丢了人马,气得七窍生烟。但眼下别无选择,只好硬着头皮强攻。正在此时,日石滨勋的山炮联队到达,大坪进就以大炮向大路两边的山崖猛轰,进而以步兵攻击前进。不过,在地形复杂的渔洋关外围,大炮的威力十分有限。日军打炮时,中国军队便分散隐蔽;日军用步兵进攻时,中国军队就从岩石后、山坳处、洞穴里、树丛间,扫射还击。


《大公报》1943年5月31日报道



日军每前进一步,都倒下一片尸体。日第1大队的3个中队长1死2伤,日第3大队的3个中队长全部战死。大坪进改变策略,下令夺取佘家坪高地,企图攻破关隘,由于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日军只得顶着同伴的尸体匍匐仰攻。结果,许多顶着死尸的日军士兵自己也成死尸。双方激战一天,日军毫无进展,大坪进只得向师团长赤鹿里请求支援。

日军进攻的枪声突然停止,整整半天,毫无动静。戴之奇感到奇怪,他估计日军有在等待援军。于是他要求各团加固工事,加强警戒,准备更残酷的战斗。下午3时,12架日机排成4列方队,从云层中钻出来,直冲渔洋关及其关前关后山道猛烈投弹扫射。一时间,山石崩裂,烟火腾腾,整个渔洋关都震颤起来了。这一批次日机刚刚离去,另一批次日机又接踵而来。整个中国守军阵地全都成了一片火海。

戴之奇师长的指挥所也遭到轰炸,片瓦无存,30多人的警卫排当场牺牲了18人。天色将晚,戴之奇见日军后续部队源源到达,众寡悬殊。更危险的是,日军第3师团的1支援兵正向渔洋关的后山靠近,分明是要切断121师后路。不得已,戴之奇请求军部同意,率部撤离渔洋关,转守长阳马鞍山、川心店、龙潭坪一线。

日军屠虏渔洋关

日军于5月22日当晚突入渔洋关镇,并连夜派出巡逻队,上巡至黄龙洞,下巡至李家坪。23日上午,在王家庙河段搭浮桥过河北上。

日樱井之右纵队主力于5月21日从仁和坪出发,22日8时后开始横渡汉洋河,11时到达全福冲。该部日军为试探渔洋关是否已被其友军所占领,在渔洋关镇东北约2公里处便开始高唱联队歌,迎接他们的却是机枪和步枪的射击。该路日军见中国军队火力不强,便令一部掩护主力长驱直入,于桥板洞伐木搭天桥,越过杨家河至汉马池。抵达渔洋关的日军,架桥以供师团主力通过,却因河宽水急未能成功。于是樱井部队在下游500米河面狭窄处,用两只木船组搭木板成为浮桥。至23日傍晚,第13师团主力才全部从此通过。


抗战将领、时任国军121师师长戴之奇



日军攻占渔洋关后,留下步兵第104联队第2大队驻守,第13师团主力于23日转兵北上都镇湾。日军对于渔洋关,从5月15日飞机轰炸进攻到5月28日全面溃退,时间也就十来天,步兵进占前后一周,但他们烧杀奸掳,无所不用其极,终使一座秀丽古朴的小山镇沦为废墟。

从5月15日到22日上午,日机先后轰炸王家冲、堂上等2处伤兵医院,向氏祠堂,李氏祠堂,藏经阁和关帝庙,死34人,伤60余人。23日凌晨,进占渔洋关的日军纵火烧街,正在四处逃散的百姓遥见烈焰冲天。烈火先是烧毁短街约20户人家,延及阮街、花桥头、水田街西头,止于吴宁记、王伏兴处,共有77幢商家住宅被焚。28日再度纵火,前后共计焚毁房屋353栋,全镇商铺67%被毁。附近村庄民房被焚毁200余家。

日军一路屠杀,除在王家冲、堂上两处国军伤兵医院炸死、刺死、烧死200余人外,还大规模屠杀老百姓,即使年过花甲的老妇也不能幸免。宁家老母60多岁,被刺死后投入火中,其状惨不忍睹。奸淫、残害妇女,禽兽不如。堂上一少女不足16岁,日军轮奸后,从阴道捅进一截洋伞把,可谓人性丧尽。

据当年五峰县国民政府统计,日军在渔洋关和仁和坪等地,杀害手无寸铁群众396人,伤214人。日军撤出渔洋关时,抢劫耕牛2580头,骡马1689头,猪5343头,羊4281头,鸡、鸭、鹅一扫而光,致使家禽绝种,3年都未能恢复。放火烧毁商店、民房900余栋,大火焚烧数昼夜,被烧毁财物仅粮食就有400多万斤,棉被、衣服、家具等其他财物无以计数。渔洋关人口由5000人锐减至不足1000人。

国军收复渔洋关

渔洋关于5月22日沦陷。消息传到重庆,国民党中央军委会深感安危所系,从后方急调第94、第86、第87、第79军御敌,严令各部协同作战,夺回渔洋关要塞。否则,师以上军官以军法处置。

要冲渔洋关失守,恩施门户洞开,直接危及石牌。恩施城郊山上,人们在夜深人静时,可以隐约听到渔洋关方面的炮声,于是乎人心惶惶。湖北省政府连夜讨论“应变计划”,重要文件都在打捆装箱。省银行的金银、物资正在向重庆转移。陈诚当然也是心中焦急,可他还是保持着临危不乱的姿态,一面调整部署,抽调部队赶赴建始、野三关布防,以防不测,并电令第86、第32军“火速增援渔洋关,击退日军进攻”;一面召集省政府和长官部机关科股长以上官员会议,讲解时事,安定人心。


龙王庙矗立在渔洋河畔,向世人讲述着昔日的抗战故事



渔洋关于1943年5月23日被日军攻占,到28日被中国军队收复,失陷6天。随着石牌决战进行,国军王敬九第10集团军全部向渔洋关、天柱山方面侧击日军。该集团军之87军新23师奉命攻克渔洋关,其对手是日军第13师团留守此地的第104联队第2大队。新23师用“引蛇出洞、三面包围、放弃一侧,伏击逃敌”战术。该师以68团任主攻,第69团打伏击,并将该团伏于距渔洋关外3公里处之峡口。

5月26日,国军第68团以第2营为先锋,从驻地出发,星夜行军,以避日机侦察轰炸。一路上,路面及两侧山坡尸积如山,多为国军阻击日军阵亡官兵,间有少数平民尸体,皆没来得及收敛。

28日黎明前,该团到达渔洋关附近,迅急抢占山头。营长姚行中,经过一番观察,发现盘踞街内的日军并无防守工事,在向师部报告敌情后,立即展开进攻。国军先是居高临下,用重火力向日军轰击,炮响10分钟后,步兵发起冲锋。睡眠中的日军猝然惊醒,一下子炸了窝。不过他们很快反应过来,分别操起武器进行抵抗。只是不敢恋战,仅与2营交战1小时,便行撤退。尽管如此,日第2大队长皆冢义昌大尉也没有忘了令所部四处纵火,给渔洋关增加劫难。

国军2营夺回渔洋关后。即将镇上战况速报师团部,师部通知在峡口设伏的部队第69团迎敌。峡口两岸绝壁夹峙,下临深渊。当溃退日军逃至国军69团伏击圈内,团长一声高喊“打!”两侧山头国军凭借有利地形,用立体火网封锁峡口,一时间弹如雨下,打得日军人仰马刺翻。皆冢义昌大队长急忙指挥日军突围。日军仗着优势装备,组成密集火力,企图一举冲过峡口,但峡口内通道狭窄,加上国军四面埋伏,日军无法轻意脱身。


土家族美女徜徉在渔洋河,追寻抗战记忆



双方激战竟日,日军在此已丢下200多具尸体。日军大队长见正面无法突围,便率一股日军绕道从侧翼山峰潜逃。由于峡口两侧皆是悬崖峭壁,荆棘丛生,荒无人烟,上下数十里皆为蛇盘小道,日军脚穿笨重皮靴,手提肩扛辎重弹药以及抢劫所得物资,一步三滑,又时时担心中国军队的追赶袭击,因而失足跌崖而死者亦不计其数。不过日联队大队长皆冢义昌命不该绝,好歹带着残部侥幸逃了出去。

面对外敌肆虐,渔洋河两崖的民众自发展开各种形式的反抗日军的活动。渔洋关镇妇女李代秀,斧砍奸污她婆婆的日兵。仁和坪一带数以千计的村民投入战斗,支持抗日国军,有的拿起武器向日军开火,有的埋伏山上向日军放滚石打击日军。

至此,渔洋关在沦陷6天后,再次回到了国军手中。

(根据陈宏灿《浴血大鄂西》整理)


本文作者,作家、诗人、文化学者覃世清



【本文作者简介】

覃世清,网名清哥,土家族,湖北长阳人,出生于1956年,高级经济师。曾任赤脚医生。1978年考入宜昌林校,1983年考入中南民族学院(2002年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干训部政治专科。

先后在县农会、县委办公室、县委政研室、县委县政府信访办、县委宣传部、县经委任办事员、科长等职,1991年调县工商银行至退休。其间,除长期从事办公室、信贷、扶贫外,还率队进驻三峡工程所在地承担过施工任务,并被县政府借调至长阳制药厂任过厂长、法人代表等。曾兼任《三峡法制报》《三峡科技报》《经理日报》,《三峡科技》杂志、《湖北社会科学》杂志等报刊特约记者

喜好党史、文史、民族文化研究,爱好写作,现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长阳诗苑”栏目编辑,长阳民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经深入调研,挖掘史料,发表过多篇抗战纪实类文章。出版有长篇纪实散文《天河坪档案》、格律诗集《新韵巴方》等。主编过《巴土研究(第四集)》等专著。

(湖北长阳民族文化研究会/供图)
让家乡更美好……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