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寻根溯源?来这里,就对了!

  • 曹莓养乐多
楼主回复
  • 阅读:32
  • 回复:0
  • 发表于:2023/5/19 10:49:47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艮山巍巍 ,夷水汤汤,山川竞秀,巴土之邦。数千年前,巴人先祖廪君在湖北长阳掷剑浮舟比武称王,开创了绚烂的巴土文化。


时光荏苒,此古巴人之热土,乃今土家之故乡。湖北长阳第四届廪君文化旅游节举办之际,长阳发布带你走进巴人土家之源、民族文化相承之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武落钟离山(夏晓军 摄) 



考古学家张光直曾说,文明起源问题“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终极问题”。正是有了“我们从哪里来”的追问,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叩问和探寻着历史。


地处鄂西的长阳,清江横贯东西。长阳土家族以巴务相——廪君为祖先。廪君在长阳开疆拓土,在香炉石立都建巴,一路肇兴,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然而,史书上的峥嵘,却带给后人更多的谜题:巴人从何而来?走向何方?文献资料扑朔迷离,众说纷纭。为了寻根溯源,一代又一代的长阳儿女、国内外民族、社会、历史、考古学家们孜孜不怠地探寻和求证,最终将视线聚焦到“向王天子吹牛角,吹出一条清江河”的蕞尔之乡——长阳。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清江


01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西南有巴国 廪君称王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巴人,留在历史典籍中的记忆,遥远而神秘。



中国先秦古籍《山海经》中曾有“西南有巴国”的记载。对于现代人来说,对巴人的认知或许更多源于“巴山楚水凄凉地”“下里巴人”一类诗文传承中。

巴人文化史研究中,一条引证最多、最常见的资料,莫过于《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生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惟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长阳广场廪君像



通俗地讲,就是出生于武落钟离山赤穴的巴氏之子,历经“五姓争神”的考验,在掷剑、浮舟的竞赛中一举赢得全族的尊重,被拥登为“廪君”。

廪君的故事在《水经注》、唐代杜佑《通典》、《晋书》李特传均有记载。直至清代,清人彭秋潭提出“清江向王即廪君”。自他后,“清江向王廪君说”为后来修编的历部《长阳县志》(道光版、同治版、民国版、新中国1992年版)以及光绪年间编修的资丘《刘氏族谱》等所采信,影响所及,邻县五峰于咸丰年间编纂的《长乐县志》也采信了彭秋潭的观点。

1956年11月,学者潘光旦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学院教授的身份,到川鄂一代视察,调查少数民族,同行的还有当时《文汇报》知名记者杨重野、《新观察》摄影记者张祖道。他们从北京出发,经武汉宜昌,调查的第一站就是长阳。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长阳人遗址



民俗文化专家、长阳民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覃世清回忆,潘先生到达长阳后,时任县人委办公室主任熊家复介绍了巴人及土家族遗址、遗物及向王庙的发现及传说。整个汇报中,潘先生不时提问,特别是关于民风民俗、古人类化石、巴人及廪君向王等方面的事,都听、记、问得非常仔细。

“潘先生这次调查成果,再次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务院批准认定了土家族是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1957年中央统战部根据党中央指示,采用加急电报通知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四省委统战部,正式确定了‘土家族’为一个单一少数民族。”覃世清说。 

1999年,北京出版社出版十四卷本《潘光旦文集》。《潘光旦文集》第七卷详细记载:“‘向王’究竟是谁呢?向王就是廪君。长阳既是巴人的摇篮,而廪君又是巴人的鼻祖,数典不忘,这样一个说法才是合情合理的。”

02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香炉石遗址揭开巴人之谜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寻根巴人之源,离不开两处圣地。一为廪君出生地——武落钟离山,二为廪君建都立巴之地——香炉石。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五姓巴人“出于武落钟离山”;北宋《太平寰宇记·峡州》记载:“武落山,一名难留山,在(长阳)县西七十八里,本廪君所出处也。”

武落钟离山,位于长阳龙舟坪西南30公里处,历史上这里有一座向王庙,供人朝圣祭祖,抗日战争期间被烧毁。清江隔河岩水库建成后,武落钟离山成为一座孤岛,供游人怀古参观、旅游休闲。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武落钟离山



1990年11月,首届中国土家族文化宣传工作座谈会在长阳召开,川、鄂、湘、黔等多省市民族事务、民族科研、民族文化艺术工作者齐聚长阳,登临考察武落钟离山,一致认为武落钟离山是土家民族之源、文化之根。

会上,川、鄂、湘、黔等著名土家族科研工作者共同确定了编撰《土家族通史》、《土家族人物志》等目标。时至今日,覃世清回忆起这场盛会,依旧评价:“这是一次研讨繁荣振兴中国土家族经济文化之路的高层次大会,这是一次追溯民族之源、寻根问祖、共襄土家族发展振兴的盛时盛举。”

香炉石被视为古代早期巴人最早定居的都城——“夷城”所在地。

一些文史典籍记载了早期巴人修筑国都的情况,甚至指出巴人最早的国都叫作“夷城”。《华阳国志》、《晋书》等史籍记载了巴人是如何脱离穴居及修筑夷城的;北宋的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也记载了:“夷城山石曲,泉水亦曲。廪君望之而叹。山崖为崩,上有平石方二丈五尺,因立城其旁而居之,四姓臣之。”但是,这些传闻述说语焉不详。

直到1988年春天,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善才揭开了沉睡已久的谜底。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香炉石遗址



香炉石遗址——早期巴人的典型遗址。该遗址的东面矗立着一座近乎垂直的巨石,俗称香炉石,遗址即因以命名。从遗址的出土文物看,都是距今约4000-3000年前夏商周三代的遗物,与远古巴人的活动时间吻合,与夷城的修筑年代吻合;遗址的地貌特征同样与典籍上记载的古巴国的“夷城”也十分相似。

香炉石遗址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1988、1989和1995年先后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在遗址中心地区共挖掘400余平方米,出土文物一万多件。王善才还注意到,这处遗址出土的早商时期大型卜骨,长42厘米,是我国目前发现最大的卜骨。另一件精致的大型骨匕,长26.6厘米,制作精美,是中国考古史上同类器物中绝无仅有的珍品,堪称早期骨匕之最,同时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陶印章等。

随着香炉石遗址被发现,巴人文化面貌渐渐显露。中华民族学学会原副会长、《土家族通史》主编、四川省民族研究所著名民族学家李绍明教授说:“清江考古获重大发现,改变了原有许多模糊认识。”

03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巴土人文之火生生不息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千百年后,巴作为一个古老民族早已不复存在,然而,在长阳仍能感受到巴人那鲜活的生命力。

长阳民间仍留有向王庙,有专门祭祀“向王”的节日。在长阳土家族的文学作品和山歌中以廪君向王为题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镇湾故事中有《廪君化白虎》《向王天子显圣》,长阳山歌中有《向王天子吹牛角》的曲目。廪君以英勇威武的形象成为长阳土家族世代敬仰的对象,民间至今流传“白虎当堂坐,当堂坐的是家神”的说法。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山歌对唱(郑健 摄)



由廪君文化衍生出的舞蹈、音乐及民俗活动,浸润了长阳土家能歌善舞、载歌载舞的文化氛围。在长阳土家日常生活中,女儿会大胆追求心爱之人;土家山歌、薅草锣鼓、撒叶儿嗬风格粗犷。长阳土家族轻皇权富贵,重世俗欢乐的豪气尽显于上。廪君文化节也被视为长阳最重要的文化活动。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撒叶儿嗬



湘鄂黔渝等所在的武陵山区,历来被认为是穷山恶水、不毛之地。长阳地域并不宽广,人口、经济都不算发达,但廪君文化如此丰厚,我们当得到怎样的解答呢?自然,追根溯源,只能这样认识:它直观地反映出长阳民众对向王廪君祖灵崇拜的虔诚态度。

印刻着巴人先祖廪君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和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民族基因的长阳人,开辟了一个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风淳朴、文化相承的生息之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的奇迹。

时至今夏,长阳举办土家发源地·湖北长阳第四届廪君文化旅游节,再次诚邀土家儿女回望族群悠悠历史,共同守护这巴土人文之火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清江水·土家源


大地欢歌 幸福长阳



来源:长阳发布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