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土家族族源探究

  • 在线君
楼主回复
  • 阅读:630
  • 回复:0
  • 发表于:2012/7/3 22:54:05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土家族是一个年轻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说它年轻,是因为直到1957年国务院批准始正式成为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单一的民族。说它古老,是它经历了一个由巴而蛮、由蛮而土、由土而而土家的历史过程,在民族形成的历史上走过了一段漫长的行程。
    有关土家族的族源,确是一个长期困扰史学界的问题。研究者各有所据,也各有各理,以致一度诸说纷纭,莫衷一是。其间,有江西迁入说、西北发源说、湘西土著说、乌蛮说、鄂西南清江说等等。
    这种现象的造成,大体上有两个原因,一是涉及史料的选择各有不同,二是时间的断限也各有所归。但是,真理的探索只会越辩越明,经过近几十年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加之地下文物不断发现的有力证据。现在,人们已越来越集中到清江发源说上。
    清江发源说主张巴人源于长阳武落钟离山。其重要的资料根据是:
    1、考古资料。“长阳人”的发现证明早在19.5万年以前,这块地方便有人类生息与繁衍。还有9—12万年长阳鲇鱼山遗址(1992年发现于长阳都镇湾镇庄溪鲇鱼洞)、长阳小洞遗址(渔峡口榨洞附近)以及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和石门县的旧时器遗址、泸溪、龙山、永顺、五峰等地发现的多处新石器遗址等,都雄辩地说明数十万年以来,这方土地便没有断过人间薪火。文字的出现,殷墟甲骨有关“巴方”的记载,更成为铁定不移的事实。
    2、历史记载。出自《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所引《世本》的那一段记载,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最早、且最有历史价值的史料之一:
    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生于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惟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
    廪君死,魂魄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
    这段史料,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特别是所谓“廪君死,魂魄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的记述,非常明确地表明巴人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其原先的图腾信仰,已正式易帜,即由早前的崇蛇(龙)而改变为崇信白虎。对于为何产生这一改变,我们将在后面有关“传统文化鸟瞰·图腾文化”的章节中再行探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是发生在巴人氏族史上的一件具有变革性意义的大事件,它所产生的巨大的社会震撼和深广的民族凝聚力,对“廪君种”巴人乃至后世土家族的形成与发展,实在具有奠基性的意义。
    然而,在考察土家族渊源的问题上,有两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一是民族的迁徙,二是民族的融合。 
    就民族的迁徙而言,导致历史上的巴人分布面很广,活动范围很大。仅就巴国来说,“东至鱼腹,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载《华阳国志·巴志》)就一度成为巴人活动的势力范围;秦灭巴以后,巴人的迁徙更东达河南、安徽、鄂东南达黔贵及湘西南等广阔地域。
    就民族融合而言,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的形成,绝不是也不可能是纯而又纯的。汉族人流有其他民族人的血液,也包括巴人的血液,这是历史的事实。秦灭巴以后,巴人历经了无数次的王朝更迭与战乱之苦,一部分迁走了,一部分留了下来。历代中央政府依据迁徙后的巴族各自所居住的地方的不同,或者民俗的差异,也随之给予了不同的称谓,如居住于湘鄂西武陵山区一带的称“武陵蛮”,居住于川渝清江一带的称“板楯蛮”、“廪君蛮”,居住于鄂东及鄂东南一带的称为“江夏蛮”、“五水蛮”,居住于河南、安徽一带的被称为“豫州蛮”等等。但是,其后,诸多蛮族中的一些蛮族如“江夏蛮”、“五水蛮”、“豫州蛮”等,在史籍上不见了,它们是到别处去了?还是消亡了?事实上,他们哪里也没有去,子孙依在,血脉尤存,只不过是渐次融入到当地汉族中去罢了。民族的繁衍、演变、融合和发展,从来就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以此而论,巴人——土家人当然也不可能纯而又纯,它们的血管中流有汉人包括其他民族如历史上与其杂居的僚人、濮人、僰人的血液,也是自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鉴于此,我们在考察土家族的渊源的问题上,确有一个须待明白的问题,要审慎地予以分析,如果说,把历史上凡巴人足迹所到的地方,都说成是土家族的渊源,那就大错特错了。
    于是,我们回到主题上,土家族渊源到底在那里?答案是,在清江,更在长阳。这道理就在于,惟有清江流域的“廪君种”巴人,世守斯土,生生不息,只有他们才使得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得到沿袭,只有他们才使得本民族的文化得到不断传承与发展。数典追宗,出生于长阳武落钟离山并在巴蛮“五姓争神”中以“赤穴掷剑”、“夷水浮舟”的比试中取胜的巴务相其人,有理由成为清江流域的巴人——土家族的一代开山鼻祖。
    最后的结论是,长阳土家族的族源,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溯近一点,当数廪君;而溯远一点,与中华龙文化紧紧相连的上古四大血族集团特别是苗蛮集团,又当有极大的关联。许多材料表明,我国古代的蛮人是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团体,而“南蛮西南夷”正是苗蛮集团中的重要支系之一,地处巴郡和南郡的“廪君蛮”,恰是这个支系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想当年,《后汉书》的编撰者,将“巴郡南郡蛮”中的“廪君蛮”放在“南蛮西南夷列传”中一起记述的情状,看来并非是一种不无理由的捏合。
    风云千秋,经过数千年中的创造与磨砺,巴人——土家人从历史的源头走来,它们以不畏艰险、强悍劲勇的民族精神,奋发向上,终于脱颖而出,自立于中华民族之林。回溯历史,张正明先生《土家族研究丛书·总序》中有一段话特别令人咀嚼——
    中国的少数民族,迄今已确认的有56个,大半在边疆。其中人口达百万以上,而都不在边疆的,只有一个民族。然而,正是这个深居祖国腹地的民族,为了保卫祖国的边疆,不辞往返万里,甘作殊死之战,成为抗倭的劲旅,屡破顽敌,叠建奇勋。
    沿流讨源,早在殷末周初,这个民族的祖先就曾协助周武王讨伐殷纣王。在牧野之战中,他们士气高昂,兵锋凌厉,向敌军进攻时载歌载舞,使敌军前列的徒兵因气馁心惊而倒戈反走,为周人击灭殷朝的决战立下了头功。
    后来,在汉王刘邦的部队里,这个民族的祖先屡膺前驱重任,摧锋陷阵,加快了汉朝统一中国的步伐……
    仅仅凭着上面陈述的几项业绩,就应当把这个民族的名称用擘窠大字写在中华各民族的‘凌烟阁’上。”
    同样的道理,现代,土家族作为是我国唯一的一个非边疆民族,且如此众多的人口,它所在的地理位置又正处于中华文化东西折冲的交汇点上,因而,她的存在,便同样显得更加活跃、更加丰富、更加花烂映发。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