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杂谈土家丧葬礼俗

  • 鄂西清江歌王
楼主回复
  • 阅读:1881
  • 回复:1
  • 发表于:2012/8/13 20:40:44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人之生于天地之间,活过几十年,五十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耋岁,九十耄龄,百岁期颐,无论是名震寰宇的伟人、富可敌国的阔人,还是鲜为人知的山野农夫樵子,最后均归之于死,是在必然。

“死”是一个人们忌讳字眼,大多宁说一万个“生”,也不愿说半个“死”。村夫无所忌讳,偏生在这个别人不愿说或者尽量少说的字眼儿上找一个话题,前次写了《浅谈土家丧葬习俗——打坐丧鼓》与此字有关,觉意犹未尽,于是继续一下,说说有关丧葬活动中的一些常见的习俗和礼仪,简称“丧葬礼俗”。

丧葬二字人人易解,专指处理一个人去世后的遗体,亦称为殡葬;礼俗者: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如婚礼、丧礼、典礼、礼教、礼治、礼节、敬礼,风俗习惯、风尚等等。礼俗在口头语中也说成“礼数”,非但未必人人尽知,亦未必人人能够尽到。

人类历史文明从开始到发展,形成了贯穿人类一切生活中的诸多礼仪,单就处理一个人在停止呼吸后的那具遗体,所采用的丧葬形式和礼仪,就有一个独特而庞杂的系统,恐怕中国最早的专门论述礼仪的著作《礼记》也未必记录翔实。因为时代向前发展,老旧的礼仪兴许失传,新的适合现代人的礼仪又在产生;国家和地区的差异,民族和习俗的不同,官宦与百姓的地位悬殊,富豪与贫民的钱财多寡,注定了丧葬礼俗的千差万别,怕还没有这样一部专著作过全面的描述,或许有人写了,而我们又还没有读到。

人死必葬,安葬死者的方式世界各国、各民族不尽相同,用火焚烧的称作火葬、用土掩埋的曰土葬、丢入大海之中的称为水葬,甚至传说有让鸟吃尸体的“鸟葬”等等。村夫没有条件去考察外地,也无资料去研究远古,在这里要说的丧葬礼俗,仅限于汉族和我们土家族聚居的地区而言,而且是如今仍可常见、自己遇上了又不得不依此而行的。

一、殡葬方式

偌大一个中国,虽然如今在城市逐步实行了源起于佛教的火葬,但在我们居住的这个地区,广大的乡野农村大多仍然采用旧时土葬的形式。

传说,土葬形式初始于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形成的习俗虽各有差别,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伤”,“众生必死,死必归土”,“人死曰鬼,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体归于地”,“魂归于天,魄归于地”,“入土为安”等基本观念都一样的。

  土葬习俗的形成,一是与人们居住的自然环境有关。我国中原地区,土地广袤肥沃,百姓世代以农为主,视土地为生命之本,人们认为死后“入土为安”,好比种子种入地里,有利再生。


  二是中华民族是黄色皮肤,崇尚黄色,在“木金土火水”阴阳五行中,黄色为土 “土”位于中央,历代帝王均以黄色为贵,“生命从泥土中来,再回泥土中去”,产生这种习俗,形成这种传统观念在情理之中。 



三是唯有土葬最能体现长期纪念的意义和人类的等级的区别。修建固定的墓地,精致的墓碑,撰文铭记,长久地保存死者生前的名声和和地位;古人在安葬逝者时,还要为之随葬大量的物品,用具、甚至金银玉器装饰品,让死者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也生活得很好;后人经常到墓前进行各种象征性的祭祀活动,表示生者对死者的追悼之情,显示家族的兴旺的排场。

  长期以来,伴随土葬这一民俗形式,因而形成了独特的的礼仪,“葬之以礼,祭之必隆”,“棺椁必重,衣物必丰”,至今在人们的心目中仍然根深蒂固。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