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土司制度流变、遗存及保护利用探析

  • 完美丽人
楼主回复
  • 阅读:1340
  • 回复:4
  • 发表于:2012/10/24 20:56:10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土司制度流变、遗存及保护利用探析
                                                                                                              ——以黔东田氏土司为个案 
以乌江中下游和梵净山为中心的黔东地区,受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影响较早,人杰地灵,经济文化较为发达。明代以前,黔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比于内郡”,“冠于全省矣”。谚语日:“思播田杨、两广岑黄”,点明了思州田氏土司在全国土司中的地位。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思南、思州两宣慰司“改土归流”的成功运作,使这片土地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两宣慰使的废除和流官的派遣,开了中国“改土归流”的先河,加速了建立贵州行省的步伐,是贵州建省的助推器。本文试以黔东田氏土司为个案,对土司制度的流变、遗存及思南、思州“改土归流”的史学价值进行探析,并就其保护利用提出一管之见。 

    一、黔东田氏土司的流变 

    (一)土司及土司制度概述。“土司”一词,较早见于《明史》列传,相关地方志书也有专门记载。司者,官职官守之称谓。土司者,即以土著之人分封官职官守也。当土司分封逐渐演变为地方政权的存在形式时,即就形成为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是在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政治形势下产生的,封建领主制是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它溯源于羁縻之制,是我国封建中央王朝推行于民族边隅地区的政策措施和统治形式。土司制度兴起于元代,随着封建中央集权的强化和对边境民族地区统治的深入,元代在总结秦汉以来至唐宋时期羁縻政策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司制度,但粗疏草创极不完备。明代“踵元故事,大为恢拓”,将土司分类管理,确定鬼才衔品,对土司的授职和承袭,升迁与惩罚,贡赋与朝觐,土兵与征调等等,都有明确规定,使土司制度更加规范,并完全纳入封建中央王朝统一的职官组织系统之内,听命于明王朝。清代是土司制度走向衰微的时期。特别在清朝大规模“改土归流”以后,土司势力大为减弱,形式上虽然为土司统治,实际上是在各种流官机构的管辖统治之下。但是土司的残余势力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初期。 

  
  • 完美丽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0/24 20:58:32
  • 来自:湖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三、土司文化资源产业化运作的对策建议 

    当前,文化资源走向产业化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2005年,我省明确提出了“发展贵州文化产业”的策略。贵州“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提到,“文化产业将培育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视,一方面为研究贵州文化营造了氛围、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也向全省广大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家对包括土司文化在内的贵州文化开展更全面深入的研究,切实做好我省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 

    (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黔东土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充分挖掘土司文化的内涵及价值,把土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建立土司文化资源数据库。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科研工作者要在一定范围内对黔东土司文化资源进行普查,积极开展土司文化遗存的收集整理研究以及遗址维护修缮和环境的整治等工作,尽快弄清黔东土司文化资源的底数,建立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及其保护体系,同时要加大土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力度,重要的土司文化遗存,无论是物质的或者是非物质的,均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发掘、利用和保护,要采用现代的景观设计等手段,强化土司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要积极追踪全国土司文化研究的前沿动态,主动与省内外专家、土司文物保护工作者、旅游景区管理者进行联系,优势互补,将贵州土司文化的开发利用与文物保护纳入全国统一体系之中。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