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模式调查研究

  • 完美丽人
楼主回复
  • 阅读:2831
  • 回复:13
  • 发表于:2012/10/26 16:57:03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模式调查研究   

作者:曹大明 黄柏权 黄东升
 ——以宜昌车溪土家族村为例


          2009年10月,财政部、国家民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起,财政部安排专项资金支持10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宜昌市点军区车溪土家族村是湖北省民委确定的第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村寨。车溪本身没有古老的村落及其负载的文化资源,该村之所以能成为第一批受保护与发展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因为其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对车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模式进行调查研究,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少数民族村寨文化实践的逻辑,而且可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提供可行的路径。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完美丽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0/26 16:58:22
  • 来自:湖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2、以挖掘保护和移植创新为手段,保护和利用土家族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少数民族村寨宝贵财富和巨大优势,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核心。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车溪一直坚持挖掘、保护与移植并用,利用与保护并重,努力建设具有土家文化内涵的特色村寨,初步达到了“走进车溪村、认识土家族、了解土家文化”的目的。 

    第一,毕兹卡坊的组建。如果说土家特色民居是车溪土家族文化外显的标志,那么移植而来的民俗和歌舞就是灵魂。自1997年车溪开发旅游以来,土家族民俗的移植得到了地方政府与旅游开发商的高度重视。 

    车溪因其处于土家族聚居区的边沿地带,土家族文化没有深厚的积淀,为了展示土家族文化,充实景区的文化内涵,车溪景区把文化移植作为手段。1998年初,景区建立“毕兹卡坊”,从相邻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招聘了12名男女演员,并聘请文化专业人员教巴山舞、长阳南曲、山歌对唱、皮影戏、单手鼓等,同时编排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节目。毕兹卡的演员是流动的,演员常年保留在15人左右。现在的比兹卡艺术团里除团长外,共12人,其中9人从艺术中专直接招聘而来,4人来自民间。在这13人中,有7人来自长阳,且均系土家族,车溪本地村民1人,其他5人分别来自荆州等地。这些人大多有一技之长,具有一定的吹、拉、弹、唱基础,较易接受毕兹卡坊民俗表演的“翻新”。从艺术团建立以来,节目表演主要由土家族的民歌、南曲、说唱、哭嫁、婚俗表演等组成,虽然期间有一些变化,但基本节目保留下来。现存的节目有:器乐曲《迎宾曲》、民歌演唱《女人谣》、小品《夸丈夫》、互动节目《打硪歌》和《伙计歌》,最后是抛绣球及土家族婚俗表演。节目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互动性。在民俗表演改动之前,一般先由车溪旅游公司组织土家族文化专业创作人员到本市的长阳、五峰或者恩施甚至湘西采风,然后根据旅游需要遴选、改编、创作一些节目,在此基础上对演员进行培训,最后才搬上舞台展演。不过,由于培训老师对土家族文化的把握以及受训演员理解限制等原因,毕兹卡艺术团表演的节目与真实的土家族文化具有较大差异。不过,在一般的游客眼中,那就是令他们无限向往的土家族民俗文化。
(0)
(0)
  
  • 完美丽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0/26 16:59:15
  • 来自:湖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第二,建立农家博物馆。位于车溪三峡民俗村的农家博物馆,原是生产队的房屋,其样式为土木结构的农家庭院,上下两层,面积约800平方米,是以“家”的形式、以“农”为题材,号称全国第一家反映土家族文化的农家博物馆。展出的实物是从长阳、五峰、秭归、兴山、宜昌、恩施、巴东等县市边远山区收集的,共有30余类8600余件。包括神龛、春台、木桌、太师椅、灯具、茶具、烟具、柜床、梳妆台、服饰、刺绣、炊具、餐饮具、农事用具、狩猎用具等。2000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9月17日湖北省文物局正式批准设立“宜昌车溪农家博物馆”。该馆由堂屋、火房、卧房等组成,展出也根据房屋的结构进行实景展示。堂屋是农家博物馆的核心,现在改成“摆手阁”。堂屋分成两部分,堂屋的后方设有神龛,摆放有春台,是举行祭祀、表演巴山舞的场所。神龛上供奉着赵公明、观世音、孔丘塑像和祖宗牌位;左右墙边各放四把太师椅和两个茶几。进大门的前半部分两边摆设木制椅子,供游客观赏表演。卧房摆放各类床、箱子、衣柜等起居用具。厨房摆放着菜刀、肉抓、粑锤、蒸鳖等厨具。农具房存放着搭耙、晒席、筛灰栏、撮箕等生产用具。加工坊有传统榨油、粮食加打铁等作坊。书桌上整齐摆放着“文房四宝”,墙壁上悬挂着一些看似具有一定历史的字画。以上这些展品主要是由公司从民间搜集而来,但也有部分是民间文物爱好者私家“博物馆”的挪移。2009年农家博物馆新建的馆中馆就是如此。“土家博物馆”占据三个房间、约100平方米,内藏白虎、黑虎面具、土地公公、土地婆婆、土官老爷等神明的塑像以及能表征土家文化的服饰、民间文书的实物等。这些馆藏均系长阳民间文化人士田昌杰20多年的积累。 

    车溪农家博物馆展示的不仅有静态的实物,还有动态的祭祀仪式及与其伴生的舞蹈。这些仪式与舞蹈均在摆手阁中展演。据演员W(土家族,67岁)介绍,前些年他们展演过“茅古斯”。后因茅古斯需大量稻草、茅草等配套用具,加上其本身是祭奠祖灵、驱秽辟邪的“舞蹈”,具有神圣、神秘性,故演出一段后又放弃了。另据演员X(土家族,42岁)介绍,“摆手堂”以前叫“后乐书屋”,是专跳“撒尔嗬”的地方。后因部分游客和公司高层认为,撒尔嗬是祭祀时跳的舞蹈,不吉利,于是改跳“摆手舞”。在景区文化创作人员看来,摆手舞是土家族日常生产、生活动作的浓缩,如插秧、砍柴、种地等。不过,他们并不知道,摆手舞也是源自祭祀。
(0)
(0)
  
  • 完美丽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0/26 16:59:39
  • 来自:湖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第三,建立水车博物馆,恢复古作坊。车溪水车在历史上就有名,为了给游客展示农耕文化的记忆,车溪村在河边集中建立了水车博物馆,2002年3月,水车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水车博物馆的水车都是由当地技师做的。水车博物馆共陈列16种30余架水车。水车大小不一,形态和用途各异,有应用于提水浇灌的,有用于碾米的,有用于碾山竹的;有水力水车,牛力水车,人力水车。游客可以观赏,也可以亲自体验。现在水车博物馆已经成为景区的主要景点。 

    过去车溪村沿河流建有多家纸厂、香粉厂、古酿酒坊,厂厂使用水车。为了保留历史的记忆,弘扬传统文化,1998年春,开始恢复酿酒作坊、造纸作坊、制陶作坊、打铁作坊、榨油作坊等,6月18日正式对游客开放。在古作坊里游客可以目睹竹子变成纸、泥巴变成陶、苞谷变成酒的过程,并让游客亲自动手,参与制作过程,体验创造的乐趣。 

    通过挖掘、保护、移植、创新,不仅给车溪景区增添了多姿多彩的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产品,而且移植保护了一批土家族文化传承人和土家族文化,使古老的土家族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0)
(0)
  
  • 完美丽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0/26 17:01:38
  • 来自:湖北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4、民族特色得以彰显,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旅游的需要就是动力。在旅游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为弥补土家族文化贫瘠的弱势,车溪景区组织人员踏访长阳、五峰、秭归、兴山、宜昌、恩施、巴东等县市边远山区,搜集了大量的土家族先民劳耕稼作和生活起居用品,挖掘、整理了不少濒危的土家族传统歌舞、山歌、民族器乐表演。现在的车溪土家族文化,动静结合,相互映衬,一批具有土家族特色的歌舞、民俗、产品、文物被开发展示。动态的不仅有悠扬的山歌、铿锵的劳作号子、情意绵绵的情歌、传统的土家婚嫁、异彩纷呈的舞蹈,还有与祭祀相伴生的摆手舞、茅古斯、祭火神;静态的不仅有日常生活用具,还有诸如白虎、黑虎、土地公公、土地婆婆、土官老爷的神明塑像以及家谱、族谱的民间文书。不仅如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的开展还给车溪营造了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社区和景区民族文化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景区开展了民族文化培训,导游能说土家话,能唱土家歌、能跳土家舞;村里农家乐、旅游服务人员均穿上了土家民族服装,许多成年人成为了主动学习民族文化的“小学生”。村民在增加民族文化知识的同时,愈发认识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和重要性所在。

(0)
(0)
  • 麻池宗桃饭店
  • 发表于:2012/11/7 12:02:56
  • 来自:湖北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真希望哪个有眼光、有票票的老板来我们麻池古寨开发投资,资源绝对比车溪好多了!正宗的土家山寨,还有红色革命根据地!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