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湘西土司八百年

  • 清江山水
楼主回复
  • 阅读:784
  • 回复:4
  • 发表于:2012/10/31 10:44:03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湘西土司八百年
作者:钟玉如


     湘西土司自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彭瑊为溪州刺史开始经营世代基业。五代晋天福五年(937)溪州刺史彭士愁与楚王马希范立溪州铜柱铭誓起,以彭氏为首,据有湘西南北两江(沅水自辰溪以上,包括各个支流称南江,酉水及其支流称北江)和澧水、溇水流域一带,彭氏主要地区在北江。他们自置官吏,拥兵自统,世代承袭,在五代和宋则称刺史或知州,入元以后则称宣慰使、宣抚使、长官等司,统称土司。 
   
    彭氏为湘西众土司之长,史称:“北江诸蛮,彭氏为大。”他是在晋天福前就雄长于五溪地区的了。铜柱记称:“溪州彭士愁,世传郡印,家总州兵,布惠立威,识恩知劝,故能历28代,袭任35世(其中有兄终弟继者),历时818年,从而使溪州地区的社会秩序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可算得上是一个长寿的土司王朝。 
    
    据《永顺县志》记载,永顺在春秋时期属楚巫中地,战国属楚黔中地,秦为黔中郡,汉置酉阳县,故城在今王村镇,王村是当时土家族“土王”居住的地方,历有“楚蜀通津”之称。吴永安六年(263),魏诱诸蛮效忠于魏,并进攻酉阳,即今王村。梁改大乡县。周天授二年(691),设溪州,天宝元年(742)改为灵溪郡,(以猛洞河支流灵溪水而得名)故城在今老司城。乾元元年(758),又复为溪州。五代时彭士愁置永顺州,宋为羁縻州。元置永顺州。明洪武元年(1368),升为水顺宣慰司,清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后置永顺府永顺县,并迁建县城于猛洞河畔,即今永顺县城。
  
  • 清江山水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0/31 10:45:40
  • 来自:湖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彭儒猛的季子彭仕羲袭任溪州刺史,兼并誓下13州的土地,自号“如意大王”,不受朝廷节制。宋廷派兵数千讨伐,官军战死十之六七。宋仁宗嘉佑三年(1058)派雷简夫、窦舜卿两将军率军镇压,在兵临城下之际,彭仕羲与宋军议和后并刻《明溪新寨题名记》于明溪口之河岸(今明溪口乡人民政府下侧江边石壁上,俗称“红字碑”,原文附后),以昭信守。熙宁五年(1072),溪州刺史彭师晏以下溪州地入归版图,应允筑下溪州城于凤滩南岸,赐新城为会溪,新砦为黔安,戌以兵,隶辰州。元佑六年(1091),宋廷认为“入版图者存虚名,充府库者无实利”,遂废所置州郡,恢复羁縻州郡制席。绍兴五年(1135),彭福五宠继任溪州刺史,迁治于灵溪之福石城(今老司城)。此后,该地数百年为永顺彭氏土司王朝首府。 

    元袭宋制,对土家族首领采取招抚政策,委以土司官职,建立土司制度。至元十六年(1279),溪州刺史彭思万归顺元朝,授武德将军街。元先后在永顺境地设永顺安抚司、葛蛮安抚司(辖南渭州)、思州安抚司(辖麦着、会溪、施溶、三感、化州和驴迟洞、腊惹峒)。至元二十一年(1284),土家族人民起兵反抗,泊崖峒(今施溶溪)首领田万倾、楠木峒(今回龙)首领孟再恩进攻辰州。元廷恩威并用,一面派兵征讨,一面升泊崖峒为施溶州,委田万倾为知州事。万倾不降,元攻之不下。元贞元年(1295),元命行政枢密副使刘国杰讨伐,正月进攻明溪,田万倾、孟再恩、鲁万丑等联合抵抗。十月,刘国杰攻桑木溪(今镇溪乡桑木村),万丑聚千人反抗,至十一月,终因寡不敌众,土军失败,田万顷、孟再恩、鲁万丑等遇害。战后,元王朝加强了对永顺安抚司的控制,规定汉人不准进入溪州从事贸易活动,又沿边寨设巡司,实行屯军,分军防守。至正十一年(1350),土司彭万潜自改永顺等处军民安抚司,并设置南渭州知州。不久农民起义军蜂起,慑于起义军威力,彭万潜归顺明玉珍,明玉珍委以官职,授以印信。 

    明王朝建立后,对土司的建制,职官品位、承袭制度、升降、朝贡、征调等作出具体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土司制度,委彭万潜以正式安抚司官职,授以印信。明洪武二年(1369),彭万潜率其子彭天宝袭任。洪武五年(1372),改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属湖广指挥司,辖上溪州、南渭州、施溶州三知州及腊惹峒、麦着峒、驴迟峒、施溶洞、白崖峒、田家峒等6长官司,58旗,380峒(包括现永顺、龙山、古丈县地及桑植的部分地域)。旗是土司军政合一的基层组织,设有旗长,有事调集旗兵出征,无事散处为民。除旗兵外,还设有常规军。乾隆年间《永顺县志》载:“土司有存城五营丁,每营一百名,一以备捍卫,一以供役使。”永顺土司对士兵训练极为重视。明代,老司城西二里处辟有校场坪,常集中士兵在此习武,城西北五里处辟有搏射坪(今麻岔乡搏射村),北五里有射圃,常集中士兵在这里的校场坪和搏射坪进行训练、搏射,成为明朝重要兵源之一。《明史·湖广司志》载:士兵“第遇征战,辄荷戈前驱,国家赖以挞伐,故永保兵号虓雄。”明代,永顺土司奉调率土司兵参加战斗三十余次。嘉靖年间倭患蔓延,永顺士兵踊跃赴调。嘉靖三十四年(1555)正月,永顺土司彭翼南率土兵3OOO,致仕宣慰使彭明辅率土兵2000,以及保靖土司彭荩臣,容美土司田九霄等,协同广西俍兵奋勇作战,于集胜墩斩倭三百余名。同年五月,彭翼南同保靖彭荩臣率土兵与广西俍兵三面合击,于王江泾毙倭寇一千九百余名,倭寇溺死者甚众。永保士兵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誉为“东南战功第一”。次年8月,永保士兵再次被征调沈家庄一带,毙倭寇一千二百余名,平息了浙西地区倭患。永、保土兵为保卫祖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