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王因权 身患绝症仍醉心民族文化

  • 幸福人生
楼主回复
  • 阅读:775
  • 回复:2
  • 发表于:2012/11/1 14:34:35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王因权 身患绝症仍醉心民族文化

作者: 宋海燕 任晓明


    2010年1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也是王因权离专职从事民族文化工作的最后一个星期。他即将满60岁,就要正式退休了。在这个从事民族文化研究13年的痴情汉的办公桌上,一本民族文化杂志上密密麻麻的满是他勾画的笔记,抽屉里堆放着一沓刚刚拟好的采访提纲,全然看不出是一个要退休而且身患癌症的人。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把地方的民族文化瑰宝推介出去,铁血丹心,浓浓痴情,犹如一坛经岁月历练而历久弥香的陈年佳酿,散发着王因权为之追求一生的民族情结。

几经波折 痴心不改



“这几天身体不适,邀好几个民间艺人做采访也延期了。”2010年12月23日,王因权拿着已经拟好的采访提纲,歉疚中透露着焦急:“我希望自己能在退休前抓紧时间多挖掘一些当地的‘土特产’。”只有几天就退休了,这位老干部却一刻也放不下手中的工作。

王因权专职从事民族文化研究和民族宗教专职工作的这13年,可谓“一波三折”。

1984年,县里成立了民族事务局。“当初得知这个消息,那股子高兴劲儿不亚于我当年初为人父。”得知消息后,当时在县政府办公室工作的王因权马上向县里提出了申请,希望调到民族事务局工作,遗憾的是申请送上去后,却因“专业不对口”被回绝了。

“哪里有问题,我就从哪里努力。”王因权并没有因此减退对民族文化事业的热情,被回绝的当天,他就买了全套学历考试复习的书,开始了他的民族专业学习之路。功夫不负有心人,1985年,他如愿以偿地考入中南民族大学。这段时间对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学习,为他日后做好民族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好事多磨,虽然经过了两年的专业学习,学成归来的王因权却没有被安排到民族事务局工作,而是被派送到咸丰最偏远的活龙坪任区委副书记——基层锻炼。从此,他的命运就和农村、农业、农民联系在一起。

这一干,就是11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正是王因权从事农村工作的这11年,使他对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有了更多的敬重和更加深刻的感知。1998年2月,长期坚持民族文化研究的他终于如愿以偿,正式调入县民委工作,担任民宗局副局长,专心从事起他所钟爱的民族事务工作。

“我算不上什么事业有成,只是现在,终于可以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了。”王因权一心想着地区民族文化研究,在行政岗位上干过多年,他放弃了很多晋升的机会。

2003年,县里开发旅游产业,开始进行旅游资源收集,地区民俗文化的收集整理迎来了大好机会。王因权总是伺机下乡,遍访民间,与民间艺人交朋友,虚心向他们学习请教,系统地收集整理当地的民俗文化资源。他在灿若星河的民族文化领域中痴情地寻觅,潜心钻研,反复提炼,并陆续在国家级、省级、州级报刊上重点推介当地的民间艺人和民间文化。一个个民间艺人开始扬名省内外,一篇篇介绍咸丰民族文化的文章见诸报端。

“老王,都改非了,还那么认真干啥哟?”2005年,年过五旬的王因权退居二线,身边的人都劝他休息。他只是淡淡一笑,反而在专业研究上愈发有为。在研究民族文化方面,他冲上

了第一线,更加专注地对民族文化艺术进行深入发掘和研究。

之后的短短几年时间,《咸丰县民族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对策》、《板凳龙传人——周礼乐》、《鄂渝边邻民族花》等共25万多字的300多篇报道、文章,在国家、省、州等各类报刊上发表。“与民间艺人真心交朋友是件乐事,只有真正去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他还常常跟朋友调侃自己是“大器晚成”。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