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写意鄂西土家吊脚楼

  • 幸福人生
楼主回复
  • 阅读:1292
  • 回复:3
  • 发表于:2012/11/3 17:47:19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写意鄂西土家吊脚楼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鄂西土家族建筑艺术,以吊脚楼最具民族特色,它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分布于鄂西的山塬坪坝,在中国建筑文化史上独具异彩。正如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教授张良皋所言:鄂西的吊脚楼既有西双版纳吊脚楼的风格,又吸收了中原院落式建筑的特点,是中原院落式建筑同西南杆栏式建筑的完美结合。它装饰丰富,富于变化,是我国南北建筑艺术的中介环节,有着特殊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 幸福人生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3 17:48:01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记得那是一九九O年秋,长阳县第二次文物复查工作拉开帷幕,我们一行有幸前往县西资丘、渔峡口、枝柘坪等地采风。一路上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所见所闻,时时刻刻被身边的“文化景象”叩击着我们的心扉。土家人的住所,形式多样,风格各异,那如虎卧槽的“吞口屋”,杆栏式的吊脚楼,着实让人赏心悦目。第一天夜晚就住进了资丘梓良园李姓人家的吊脚楼。出于工作需要和职业习惯,我们渴望着把这一颇具特色的民居看个明白,探个究竟。主人栖身的院楼、依山傍水,前为缓坡,后有靠山,避风向阳,冬暖夏凉。主人风趣地告诉我们,当初营造这栋吊脚楼时,还请风水先生看过龙脉呢!一踏进主人的堂屋就感到脚板下抖索有声。低头一看,房屋地面为木板所盖,上层住人,下层放置农具杂物,饲养牲畜。走到底层,我们看到,住宅四端立有四根壮实的木柱,依着山坡的走向搭成具有一定坡度的木架,在与正屋地面平齐的高度上间隔搭出一排横木,然后盖上木板。整座房子的建筑布局为一正两厢。正房接待招呼客人,休息,吃饭;厢房为厨房、火垅、寝室,四周墙体大多为木板,立木为柱,连柱架梁,梁上搭檩,顺檩搭椽,屋顶两面水,布瓦覆盖,用民居考古专家们的行话说,就叫做悬山,木梁穿架,小青瓦,燕子楼,带转角回廊。听主人讲,当初,这房子曾是使用杉树皮盖顶的,房屋的三面墙都装有连成一体的走廊及木制栏杆,杆柱上刻有“金瓜”雕饰。晚间,坐在宽敞的走廊上,借着皎洁的夜色,谈天说地,谈笑中,老李咏出了两首有关吊脚楼的民歌: 

    吊脚楼下桃树栽, 
    桃树开花引蜂来, 
    情哥伸手摘一朵, 
    摘来送给情姐戴, 
    姐在楼上绣花鞋。 

    吊脚楼下蛤蟆叫, 
    周围团转好热闹, 
    哥在楼上打草鞋, 
    姐在楼下磨菜刀, 
    楼上楼下不开交(忙碌)。


    在鄂西南山地,吊脚楼建筑系列既有土墙打垒,又有水泥砌墙,尤以全木质结构最具民族风情。在五峰土家山寨,至今保存得比较完好的木质吊脚楼民居群,尚有三处,一是湾潭九门吊脚楼,沿五鹤乡村公路线呈散点分布,总幢数多达五六十处,九门木质吊脚楼依山傍石,翘檐飞峙,平角吊、单拐吊、双拐吊,各式皆有,交替其间,远远看去,古朴典雅,精巧别致,最宜拍照入画;第二处位于湾潭茶园村,吊脚楼群沿着一条无名的小河错落分布,多达十四幢,这儿地势相对平坦,楼体的规模较为宏阔,以张家大屋最为气派,由于正屋奇长,双拐相接,看上去有一种大地主院落的磅礴之像;第三处位于五峰后河林海深处的百溪河,这是一处非常典雅和漂亮的民居群落,沿着河底的坪坝呈梯级分布,共有二十多处木房子,集中展现了土家吊脚楼依据山形地势建筑所演绎出的各种款式,是五峰土家吊脚楼群中一个比较稀有、比较完美的存品。 

(0)
(0)
  
  • 幸福人生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3 17:49:24
  • 来自:湖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探究吊脚楼群尚能够保存至今较为完好的原因,有两点是令人韵味的:一是现存楼群大都位于原始森林的边缘,二是距离交通中心区域相对较远,即使通了公路,也是最近几年才贯通的,而且不在公路主干线上。这些地方,可以就地获取的天然木质建筑材料较为充足,交通相对偏远闭塞使得楼群尚未被“火柴盒”式的平房所取而代之。 

    土家吊脚木楼虽说也在楼体最出露最显眼的廊柱上雕龙画凤,苗花绘草,但是,比起六角飞檐、髹漆图彩的瑶族建筑来,从总体上来说吊脚楼就要朴素得多,淡雅得多,它的设计似乎贯穿着一个简洁实用的基本思想,这里反映出的乃是土家人朴实直爽的一面,是一种民族性格的物态呈现。 

    鄂西土家吊脚楼,究竟始为何时,何人所创,我们不得而知,长阳县域内一位吊脚楼主人,曾向我们讲述了两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土家先祖因在别的地方遭受水灾,逃往蛮荒野林,在山脚下搭起“狗脚棚”的茅草屋,开荒垦田。这里古木参天,树草茂密,野兽出没无常。为了防止被野兽攻击,先祖只好在夜里燃起熊熊大火,其间掺杂着新砍的竹节,不时炸响的竹炮声,让野兽闻之惊惧。但是毒蛇和虫子并不敬畏火光,经常伤害人畜。有位老人家就想出了个办法,指挥大家砍树条子,在大树之间搭起木架,然后上面铺排一层细竹条和细树条,垫上厚厚的树叶、杂草,其上再用小柱撑搭顶棚,盖上草和树皮,夜晚在顶棚下睡觉,白天小孩在顶棚里放心地玩耍,就安全多了。这个方法经过一代代土家人的改进,就形成了今天的吊脚楼。

    关于吊脚楼故事的另一个版本是:相传很久以前,有一户农民,夫妇俩拉扯着两个孩子。每天丈夫劳动归来,总是把蓑衣、斗笠放在阶沿上。不料一天早晨,蓑衣和斗笠却被拉到了墙角旮旯里,原来是猎狗把它当窝棚睡觉过夜了哩。为了避免再度出现这种尴尬的事情,他们就找来了一根大竹篙,用葛藤绑在阶沿外边的柱头上,以便挂上蓑衣和斗笠。一天,妻子坐在屋檐底下织麻补衣,两个孩子老是纠缠着她,使她做不成活路,她烦恼不过,找了几节木杠、几块木板,就着挂蓑衣和斗笠的竹篙搭成了一个平台。她坐在上边去,继续织麻补衣,再也不理孩子的吵闹了。人们看到这样干活可以免受干扰,于是进一步把平台改造成住房,这就成了后来的吊脚楼。几个传说,固然不足以作为考究吊脚楼渊源的证据,但也说明了其建造历史的悠远久长。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