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土家族的民间歌曲

  • 清江山水
楼主回复
  • 阅读:1535
  • 回复:5
  • 发表于:2012/11/4 14:29:07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土家族的民间歌曲


    土家族民歌是由朗朗上口的歌词与节奏明快的乐曲结合而成的统一体民歌,是土家族文学与音乐交汇的产物。细究土家族民歌的歌词,同样也能够划分成一门民间的语言艺术,他用质朴的语言表达感情,传递心意,千百年来他历久弥新、经久不衰,他被一代代的人感知着,传唱着。土家族民歌的乐曲以声音的外化形式,产生了美的抒情效果,直接作用于听觉,创造性的显示了土家族民歌抒情内容。歌词与乐曲的紧密结合丰富了音乐的形象,深化了民族特色,促使了土家族民歌的艺术魅力源远流长。 
    
    不论是从国内走向国外的利川民歌《龙船调》还是于2010年青歌赛上获原生态唱法金奖的原生态民歌《撒叶儿嗬》,都是近几年被发掘并开始得到全国人民高度认可的土苗文化的骄傲!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2010年8月初,我们一行队伍在经过了半个多月的充分准备之后,先后踏上了被传唱了千百年的民歌《黄四姐》、《龙船调》的故乡————-湖北省,建始县、利川市,去那里寻找更多的、更质朴的原生态民歌。据了解,在湖北省建始县花坪乡金盆村,有一位闻名方圆几十里甚至是几百里的老人,他琴棋书画、笔墨纸砚、吹拉弹唱、编导创作样样拿手,行行精通。这位老人还是个热心肠,邻里左右不论有了什么红白喜事,请他来都是逢场必到。我们怀揣着崇拜敬仰的心情,在当地文化管理中心找了一位工作人员,带领着我们前往目的地。他就是我们寻访的文艺老人——花坪乡金盆村前文化站站长康永久。多年来扎根基层的工作经验让他对这片土地产生了难以割舍的人文情怀,扎实的文化素养让我们迫切的希望能够更多的与他一起追寻文化内涵、拾起往日记忆!


  
  • 清江山水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4 14:29:52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土家族的民间歌曲按照传统习惯大致可以分为山歌、劳动号子、薅草锣鼓、哭嫁歌、哭丧歌等等类型。例如: 

    山歌
: 《唱歌十里有人听》 
    
   “唱歌要唱哎,高山音哎” 
   “骑马要骑哎,响铜铃哎” 
   “马行十里哎,铜啊铃儿响啊” 
   “歌唱十里啊,有人听” 

     劳动号子: 《丁丁调》 
     “日头渐渐哟,往下沉啊” 
     “送你妹子哟,送你妹子哟哎”
     “送你妹子来呀来” 
     “送你妹子呀来呀来” 
     “郎采荷嘞,奴的哥哎哥”
     “丁子丁,旦子旦,丁丁旦旦送你妹子哟” 
     “郎采荷嘞,奴的哥哎哥” 

     《下席歌》 

     “一来罗咿呀荷来咿呀” 
     “呀耶好寒心呐荷咿咿呀” 
     “
难为哟爹妈咿呀” 
     “费心情拿荷咿咿呀” 
     “养儿不呀荷咿咿呀” 
     “呀耶好辛苦呐荷咿咿呀” 
     “养女哟才知呀荷咿咿呀” 
     “呀耶父母恩呐荷咿咿呀” 
          
    薅草锣鼓: 《挖田》 

     “捆起腰嘞嗬哎,要攒劲” 
     “把它挖起嗬哎,要斗行” 
     “哥哥边挖哟嗬,要攒劲” 
     “一步一步哟嗬,往前行” 

(0)
(0)
  
  • 清江山水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4 14:30:12
  • 来自:湖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哭嫁歌: 《哭爹娘》 

     “哎呀我的爹耶” 
     “哎呀我的娘呀” 
     “慈母怀里我长大” 
     “养育之恩儿难忘啊” 
     “离别之心如刀割” 
     “父母保重永安康啊” 
   
    《一年一头春》 

     “一年一头春啊,年年有新闻啊!” 
     “不觉哦,幺姑娘长成啊人啊!” 
     “成人又长大啊,幺姑娘要出嫁啊!” 
     “爹娘哦嘱咐几句啊话呀!” 
     “一要敬公婆啊,二要敬丈夫啊!” 
     “三要哦妯娌多啊和睦啊!” 
     “四要理在贤啊,是非莫乱言啊!” 
     “识破哦不值半文啊钱啊!”

    湖北省考古研究所著名考古专家王善才教授在《跨世纪国际名人名作·中国科技文化卷》“香炉石文化:古代早期巴文化揭秘”一文中写道:“在鄂西古称夷水的清江之滨,在神秘而古老的武落钟离山下,自夏时期至今,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土家族,那时人们叫他巴人,经过千百年的繁衍生息,古代巴人创造了神奇而璀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我们称之为巴文化。” 著名历史学家童恩正教授在《古代的巴蜀》一书中运用丰富的古代文献阐述了巴人最早祖先发源于湖北清江流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世代土家儿女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其具有代表性的是独特的“鸳鸯文化”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喜事丧办”的嫁姑娘和“丧事喜办”的跳丧,都堪称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颗颗明珠。
(0)
(0)
  
  • 清江山水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4 14:31:49
  • 来自:湖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儿荷唱完之后,接下来是“打丧鼓”。一般由专门的四人表演,带有自制的蛇皮鼓,掌鼓的人专门击鼓,另外三个人对串对跳,其中流传下来的有《五句子歌词》,根据孝家接待的情况、老人的生平事迹、以及生活状况可以临时添减歌词,其内内容丰富,朗朗上口。在丧鼓的最后,击鼓人还会唱上一些祝福性的话语,包括对老人,对子孙以及对所有亲人。第三个步骤叫做“燕儿含泥”﹙有的地方叫“燕儿衔泥”﹚一般有八个人表演。“坐堂”﹙由七个人组成的锣鼓队﹚起板﹙开始﹚,然后由“燕儿”﹙另一个表演的人﹚放三个铜钱在灵堂前地上,“燕儿”便随着鼓队的节奏起舞,并用嘴把铜钱一一衔起,放到灵堂前,献给过世的老人,意指希望老人在“那边生活富裕”,同时也表达出亲人对他恋恋不舍的心情。第四个环节叫做“打敬杯”。要求逝者的一位儿子头顶着敬品跪坐在灵堂前,由另一位道士先生边跳边喂酒喝。这也是表达了晚辈对长辈辛勤劳动的尊敬。最后一种,是坐丧鼓。这一项仅有两人对坐在灵堂两边,边打鼓边对着唱,大意与前面一样,也都是关于老人的生平事迹与生活状况。所有的活动加将近结束这后,基本上就渡过了漫漫长夜,此时此刻大多都是凌晨的5、6点,时间在这种乐死的豁达心情中渐渐流逝,困意也在道士先生的歌舞中逐渐散去。  

    终于,这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跳丧活动驱赶走了茫茫黑夜,东方逐渐泛白,袅袅的烟雾也在鸡鸣声中悄悄升起,陪伴了亡灵一宿的亲人们也都伸伸胳膊、舒展胫骨,准备送老人上山了。做斋的道士先生端起敬老人的一碗壮行酒,将酒洒在棺材前的地上,然后摔碎了碗,下令起行。 

    庄子说:“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古代真正懂得死亡的人,没有觉得拥有生命是一件多么可喜的事情,也没有觉得失去生命是多么的可惜。生与死,只是人生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而已。迎着村子里的第一道晨雾,老人在众亲人的陪同下回归到了生命的本初,喝着粗犷的哀思和沉痛的歌声,土家儿女们又送走了一位白虎的传人。 
  
    土家儿女爱唱歌,歌儿越唱越快活,生活逐渐变美好,好事双双百姓乐。 
  
    采访完毕正好下午4点钟,康老师微笑着告诉我们现在是给他的“朋友”放风的时间了,我们都好奇着,跟着他来到后院,直到听见牛羊的“咩”叫声才明白——原来康老师每天只要天气好,他都会牵着他的那群小羊羔到田间放一次风。在羊群熟分的“咩咩”声中、在康老师悠远的歌喉声下,我们也跟着这群充满朝气的羊儿一起融入了自然。 

    在返回的路途中,我们一行人都深深感叹着年近七旬的康老师那爽朗的歌声、利落的舞姿以及他那与世无争、回归自然的豁达心态。或许他仅仅只属于所有普通人中的一员,但他在的身上却又涵盖了我们土家人对生活最真挚的热爱以及对文化传播最无私奉献精神。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