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土家薅草锣鼓

  • 清江山水
楼主回复
  • 阅读:1263
  • 回复:4
  • 发表于:2012/11/4 15:04:47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土家薅草锣鼓


       薅草锣鼓,是土家人创造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劳动艺术形式。毫不夸张地说,迄今为止,在整个人活动中,把劳动形式同艺术形式结合得最紧密、最完美的,当首推土家薅草锣鼓。 

  具有勤劳、强捍和团结精神特质的土家族人,在历史上长期兵农合一的土司制度下,形成了鼓歌而战、鼓歌而作的习俗。薅草,是一种适宜集体做作,也易于形成群体氛围的劳动形式;薅草的动作,也与作战用矛的动作大体相似,因而以战功闻名的土家人,就相互用换工的方式,把单户的薅草劳作,变为集体劳动,并借用鼓歌而进的作战方式,在田间击鼓而歌,以鼓舞劳动士气,提高劳动效率。这样,薅草锣鼓这一劳动艺术形式,就在土家人的田间地头产生了。再经过祖祖辈辈的口碑承传,不断得到完善。长阳《竹枝词》是这样记载薅草锣鼓的:“换工男女上山坡,处处歌声应鼓锣。劝君唱歌莫轻薄,那山听到这山歌。”五峰《竹枝词》,则从这种欢乐的劳动场面中,看到了几分汗水的凝重:“农人随口唱山歌,北陌南阡应鼓锣。莫认田间多乐事,可怜汗水拭盈蓑。” 

  薅草锣鼓,渝黔一带土家人俗称“打闹”,鄂西州一带也有叫“山锣鼓”的,它由薅草劳动形式和田歌艺术形式两部分组成。锣鼓则为歌润色,为劳动增辉,并司节奏之职。参与薅草锣鼓的人员,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作为主力阵容,是直接从事薅草的劳动者;一部分作为劳动的组织指挥者,是锣鼓歌师。劳动者在田间劳动,锣鼓歌师在地头击鼓鸣锣而歌,代表东家指挥劳动。当劳动疲劳需要缓劲,或收工之前,也有薅草人与锣鼓歌师一起唱的。锣鼓歌师,一般由四人组成,鼓手为总指挥,既指挥奏乐唱歌,又密切关注田中动向,不失时机地用歌和鼓点指挥生产。有的地方,也有由两人或三人组成锣鼓歌班的。如果只有两人,则由鼓手击鼓发歌,一人执掌专门制作的锣架,同时击打三件锣器接歌;有时两人一起叫唱,薅草的人边劳作边接歌,其热烈场面,也并不亚于三四人的班子。只不过锣鼓歌师的劳动强度更大些罢了。由于锣鼓歌师在薅草劳动中居于特殊的重要地位,劳动的进度、时间、数量、质量等有关事项,都掌握在他们手中,再加上他们付出的劳动量更大,艺术性更强,因而锣鼓歌师的劳动报酬,比一般劳动更优厚。普遍的作法是,如开工资,锣鼓歌师得双份的工钱;如换工,则一还二。在土家地区,锣鼓歌师既是劳动者,又是半职业艺人。

  
  • 清江山水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4 15:05:22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薅草锣鼓的乐器,主要有鼓、锣、钹等四件响器组成,有的地方还配有唢喇。锣鼓的演奏方法,种类很多,复杂多变,有快节奏和慢节奏之分。锣鼓点子一般是由慢到快,随着节奏的加快,出现劳动的高潮。一天之内,形成三起三跌,称为“三潮”。特别是在收工之前,要赶劳动进度,锣鼓节奏越来越快,叫着“放擂”。放擂时的劳动场面,土家人自己是用“饿马奔槽”一词来形容的。锣鼓歌师既要演奏,又要演唱,劳动时间内不能间断,一天下来,其劳动强度,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因此口唱要与锣鼓演奏相配合,互相衬托,得以缓冲。一般是,在每一句唱词中,要配以鼓锣,在句尾上,又配以较长时间的锣鼓点子,使锣鼓在演奏中,较歌比重要大。这也是土家“薅草锣鼓”未带“歌”字的原因。其实,更准切地说,应该是“薅草锣鼓歌”或“薅草歌锣鼓”才对。 

  薅草锣鼓歌的曲牌,种类纷繁。在渝黔一带土家地区,主要有“号子”和“扬歌”等类。“号子”又分“请神号”、“出工号”、“下田号”、“清茶号”、“收工号”、“抒怀号”等;在湘鄂一带土家地区,主要有“声子”、“号子”、“调子”、“溜子”和“扬歌”等类,共有上百种曲牌。其中以“穿号”和“扬歌”为主,其他曲调只在一天中的一定时间内演唱,或在需要转调时演唱。“穿号子”由两首内容相近的山歌组成,前一首称“梗子”,后一首称“叶子”。演唱时,将“梗子”与“叶子”的词句相互穿插起来,由鼓手和锣手互相和唱。具体穿唱的方式,地域不同,有一定差别。“穿号子”的种类也很多,从“穿”的方式分,有“大穿”、“小穿”、“半穿”、“满穿”等;从号子的内容分,有“梳头号子”、“洗脸号子”、露水号子、“长声号子”、“传茶号子”、“喜鹊号子”、“散号子”、“花儿娇”等等。“扬歌”,包括“九刹”、“九声”、“九扬”三种,各又有九个曲牌。一天中的三个不同时间段,都要唱一次“扬歌”。“扬歌”是薅草锣鼓中的核心曲牌,也是衡量锣鼓歌师水平的曲牌词段。歌师之间的较劲,一般都在扬歌部分。 

  在唱腔中,普遍都为高腔。这也是劳动歌的一个特点。边劳动边歌唱,低腔低调是无法唱的。
(0)
(0)
  
  • 清江山水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4 15:05:45
  • 来自:湖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薅草锣鼓的歌词,在选唱、穿插与衔接上,除有特定要求的以外,没有一定之规,只要不是特定的仪式歌或在特定环境下唱的歌,都可以选用。有很多高水平的歌师,还可视劳动的特定时间、地点、人物和其他情势,信口编来,恰如其分。如发现有人干活没用劲,站的时间长了,就即兴编词唱道:“做活莫学蚂蝗腰,莫拿锄头来撑腰;锄头撑断不要紧,撑断腰杆怎开交?”同样也有很多褒扬先进的即兴歌。 

  在乌江流域的土家地区,歌的内容主要分为“引子”、“请神”、“扬歌”、“送神”四部分。“引子”也称歌头,无固定形式,常由鼓手口白,以召集歌郎和出工者。如:“哎!锣鼓请慢点敲,听我歌郎说口号。口号口号,随口就到,口才口才,张口就来,一人不到,不成歌郎口号;一人不来,不成歌郎口才。一娘所生四兄弟,四人都有好手艺,打起锣鼓薅草去!”“请神”部分,“扬歌”为主体部分,先请“歌爷”、“歌娘”,再请“五方神灵”、“太阳”、“土地”、“八部大神”。其内容丰富,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风情风物等。“送神”则是将请来的神再送走。 

  清江,不愧为土家人的母亲河,清江流域的歌丰富而多采,根基也最为深厚。通常很讲究内容与时间、空间的结合,一般是上午唱古人,中午唱花名,下午唱爱情。也有穿插着唱的。但在一天的不同时段和不同场合,都有较为固定的内容: 

  早上开工,鼓手先要召集锣鼓歌班。[四声子]《打进歌场内》这样唱道:“鼓锤拿一对,打进歌场内,抹袱洗脸初相会。”这是鼓手跟随锣鼓班子讲礼性的歌。抹袱洗脸初相会,道的是一声“幸会”,也是带有自谦的意思。 

  锣鼓班子到齐了,就马上组织人们下田劳动。[四声子]《门口一一个坡》,就是一首催翼的歌:“门口一个坡,人少翼头多,撵的往上撵,拖的朝下拖。”薅草时,不论人数多少,刚下田,都要沿田边摆成一个“一”字队形,然后齐头并进。位于左右两边的人称“翼”,是田中的带队人,一般由东家老板但任;紧挨“翼”的人叫“二拐”,是翼的辅助人员。下锄后,翼的动作要麻利,在修边铲坎的同时,带薅一定宽度的草,与二拐密切配合,迅速往前拉开,以疏开田中的间距,防止“窝工”。两翼拉开后,中间的人所承担的劳动面就逐渐宽起来,进而赶不上两翼的进度,田里的队形很快就形成了两头高、中间低的月亮弯。这时,两翼再转过向来,往中间压去,以促使中间每个人的劳动面变窄,奋力赶上进度。之后,再把两翼拉开。这样反复地运动,使每个薅草的人没有自由间歇的机会,无不拼力向前。如果其中有人想偷懒耍滑,不使劲劳动,两边的人就会给他留下一条巷子形的薅草面,把他甩在后头,径直前进。这种情况是很丢人的,谁也不愿意,但如果身边是体弱者或女人,不是由于没使力而跟不上,两边的人就会主动帮带着他前进。身边有女人薅草,不论她是否跟随得上进度,男人们都很乐意帮带这一把。这样尽管要付出更多,男人们反而会觉得十分惬意。也可能是出于对女人的尊重,也可能是由于“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真谛。催翼的歌一起,一天的劳动,就在这种热火朝天的气氛开展起来了。
(0)
(0)
  
  • 清江山水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4 15:06:20
  • 来自:湖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之后,锣鼓歌师就根据田中的劳动情况,运用各种优美的曲调,配以热烈的锣鼓,亮起高亢的歌喉,不间断地唱起来。其中有一首属“扬歌”类的[半阴半阳]《十二月问答歌》,是这样唱的:“[扬歌]你们不扬我来扬,我把扬歌扬上扬。各位客们听我讲,我把半阴半阳从头唱。[半阴半阳]哪月来时无花戴?哪月来时花正开?哪月清明吊白纸?哪月蚕老送丝来?哪月龙船拖下水?哪月花扇挠风来?哪月新谷来接早?哪月雁门大打开?哪月重阳造美酒?哪月美女送衣来?哪月大雪飘飘下?哪月腊梅花正开?  正月来时无花戴,二月来时花正开;三月清明吊白纸,四月蚕老送丝来;五月龙船拖下水,六月花扇挠风来;七月新谷来接早,八月雁门大打开;九月重阳造美酒,十月美女送衣来;冬月大雪飘飘下,腊月腊梅花正开。[扬歌]一下田来把翼落,不好挨到哪一个,挨到张哥又不好,挨到李哥怕人说,一心挨到情哥哥。” 

  薅草锣鼓的欢乐场面,往往会吸引起许多路人的参与。过路人若是会唱歌的行家,来到田边,就会情不自禁唱起山歌来,锣鼓师听到后,马上就会邀请他来参与演唱。有一首[茶调子]《一位歌秀才》这样唱道:“一位歌秀才,到我田中来,手打清凉伞,脚穿高底鞋。你把鼓捶来接起,待奴筛茶吃。”接下来,田里就要出现一场精彩的对歌比赛。若哪一方比输了,最后就要主动唱一首歌,表示甘拜下风。如[穿号子]《童子考秀才》:“[梗子]太阳往上来,童子考秀才,手拿羊毛笔,做起文章来。[叶子]四川下来小书生,手拿一本《三字经》,先生问我怎么讲?哑口无言翻眼睛,怪我平时没用心。”如果这位想参与演赛的路人是一个半吊子货,而且唱出的歌又很无礼,锣鼓歌师就要用一首歌把他赶走。[穿号子]《天上的乌云》:“[梗子]天上起乌云,地上来个人,打把清凉伞,寻你***魂![叶子]清凉伞,紫竹把,乌龟爬在荷叶下。叫声乌龟快些走,喊声乌龟快些爬,莫把背心晒黑哒!” 

  歇茶前,锣鼓歌师要唱收板歌。收板一般用[四声子],但也有用[穿号子]收板的。如[满穿号子]《茶壶三根系》:“[梗子]茶壶三根系,提茶到田里,不吃茶,多谢难为你。”[叶子]新打的船儿当江划,街上大姐喊吃茶。好马不吃回头草,蜜蜂不采半夜花,小郎不吃姐残茶。 

  歇了头歇茶后,要催工下田,[催工号子]《歇了头一歇》是这样唱的:“歇了头一歇,挨到情姐姐,出他娘的怪气,格外新鲜些!”歌声起,歇人起;歌声落,人动作。 
(0)
(0)
  
  • 清江山水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4 15:07:04
  • 来自:湖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要吃中饭了,就来一首[单穿散号子]《何必吃哒中饭着》,提示人们,要赶活路了。这时,掌翼的人又使了威风,田中顿时活跃起来,锣鼓歌师的声音也格外响亮:“[梗子]骑起骡子背捆柴,骡子不走慢慢挨。生也挨,死也挨,一个挨出两个来。[叶子]太阳当顶过,肚子有些饿,客们拜上,拜上东君,还没有饿?何必吃哒中饭着!”歌声一起,薅草的人也都鼓起干劲,大干起来,间或口白山歌,你叫我接:“大奓胯呀!紧捏把啊!腰一弓呀!搞两下啊!”这是一首互相鼓劲的田歌,也是一首逗笑的浑歌。 

  吃过中饭下田后,催翼的歌、赶活路的歌,少不得是要唱全的。下午最精彩、最提神的要数情歌。有一首[单穿号子]《嘴里不说在心里》这样唱道:“[梗子]吃哒中饭下河游,一对斑鸠拦路头。贤慧大姐撒把米,低头捡米抬头吃,嘴里不说在心里。[叶子]三个斑鸠飞过冲,一个母子两个公。两个公子一架打,一个母子脸鲜红,扁毛畜牲也争风。” 

  下午的活路,一般有三歇。头歇是最热的时候,歌以新鲜解闷、节奏明快、鼓点激烈的为主,像[九阳九刹]、[赶五句]、[刹九声子]等节奏强烈的曲牌歌,大都在这时叫唱。至于歇、下田等,与前面提到的,在内容上大同小异。到了最后一歇,田间劳动的人也可以自由地唱起来,锣鼓歌师只需在每首歌中接一板锣鼓。这时的歌多趣诙谐。[采茶]《天上一只鹰》:“天上一只鹰,钓了我的竹斑鸠。娘喊女娃子,喂!快些赶下(儿)。哦!嗦嚯!哦!嗦嚯!哦嗬,赶也赶不脱,看到去哒嚯。” 

  一天收工前,一般都要唱《赶五句子》歌。“五句子”,是一首由五句组成的歌;“赶五句”,是“五句子”组歌,有一首接一首赶唱之意,也有赶活路之意。至于“赶”多赶“少,则由鼓手根据一天要做完的活路而定”[赶五句子]中,有一首起头歌,是这样唱的:“日落西,晚落西,收起歌本赶五句。赶哒早,得罪主,赶哒迟,得罪客,左不得来右不得。”收工时,先要送客(薅草人)——[四声子]《日头下了岩》:“日头下了岩,锣鼓夭了台。今天放工早,明天早点来。”并嘱咐客人路上小心——[四声子]《日头落了土》:“日头落了土,客们都回府,翻山过岭要小心些,湾头湾垴怕老虎。”再由鼓手送与自己合作的锣鼓师——[收工号子]《早送歌师回》:“太阳落在山巅上,锄头扛在肩膀上;太阳往西回,锣鼓震天擂,马儿备金鞍,早送歌师回。” 

  土家人一天的薅草锣鼓,就这样结束了。而在田间结束的,到底是生产活动呢,还是艺术活动?薅草锣鼓把劳动和艺术有机结合在一起了,它是劳动的艺术,也是艺术的劳动.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