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亟待激活的文化资源

  • 完美丽人
楼主回复
  • 阅读:1513
  • 回复:5
  • 发表于:2012/11/5 9:37:31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亟待激活的文化资源


    作为农耕文明的结晶,民间文艺具有巨大的精神文化价值。我们的任何一种民间文学和艺术样式,都在它的历史单行道上走向了顶峰和极致,我们也不缺乏任何一种递进发展的文化样式。我们有傩戏、木偶戏、皮影戏、说书艺术和千姿百态的民间戏曲,有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歌谣、寓言、谚语等全套的口头遗产,也有剪纸、年画、刺绣、风筝、泥塑、陶瓷、玉器等等精湛的民间手工艺。我们的传统节日斑斓多姿、五彩缤纷、尊天敬地、娱人娱神、和睦邻里、传承审美。它们如今依然在广大农村活态传承,见证着中国农耕文明的伟大与辉煌。 

  民间文艺大多是活着的遗产,是我们的文化根基和文化情结,也是激活农村文化的酵母。它诗意的栖居在我们辽阔的乡村,它的传承主体是我们广大的农民,它的生态本源和旨归是维系和传承农耕文明。我们的都市文明、市民文化也是从这个文化根基上生长出来的。中国的城市文化和市井生活深深地烙印着乡村的胎记和农民的记忆,乡土文化也因此是全体中国人的童真与记忆,中国哲人曰:“礼失求诸野。”当我们的文化和文学被外来文化冲昏了头脑的时候,我们需要“寻根”;当我们的节日被洋节冲击得七零八落的时候,我们需要精神的还乡;当我们被摩天大厦和鸽子笼式楼房阻隔得人情冷漠的时候,我们需要汇聚广场重拾旧时的乡土的秧歌;当我们生活与工作高度模式化、机械化、都市化并远离自然和土地的时候,我们需要重返乡土,体验“农家乐”。因为,那里有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文化的发生与发源地;那里有我们文化的原生态,有我们多样的、原生的文化基因。在新农村建设中保护和利用好优秀民间文化遗产,形成独具魅力的农村文化,不仅是“三农”问题,也是城乡统筹、城乡和谐、城乡一体的重大课题;不仅是关涉农民文化生活,也事涉农村文化产业、旅游经济、西部开发的重大抉择。
  
  • 完美丽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5 9:37:46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民间文艺是传人和传承的文化,是生命的文化和生活的美化,是亟待激活的民族文化资源。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这一时代的文化课题中,民间文艺的现实功用和社会功能也占据着重要的文化地位。我们必须积极投身于民间文艺的现实传承与发展,要把不合时宜、不可持续的部分请进博物馆,让它发挥认识历史的作用;要科学地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厘清精华与糟粕,坚持文化发展的先进方向;要培植民族根基与命脉的文化生态与文化基因,维护文化多样性,为人们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构建文化基础;要深入阐释和激活民族文化资源,为构建和谐社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民文化支撑。
(0)
(0)
  
  • 完美丽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5 9:38:13
  • 来自:湖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民间文艺的保护与抢救、继承与发展,需要战略思维也需要科学精神。去年,国家将除夕、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假日,使我国的四大民族传统节日与国家假日合而为一,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遗产在国家和人民的生活制度里浴火重生。这一顺应民心的重大文化事件,是尊重人民风俗习惯和历史传统,珍惜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节日中的文化传承、文化凝聚、文化情感和民族审美的战略举措。是社会建设与公序良俗的统一,是政府政策与民族传承的统一,是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统一,是现代与传统、科学与文化、全球化与民族化、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样性的统一。节日是民间艺术荟萃的大舞台,节日的复兴也标志着优秀民间文艺的激活。由此可期,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利用将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0)
(0)
  
  • 完美丽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5 9:39:32
  • 来自:湖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重庆石柱民俗文化精绝背后显隐忧 亟待传承开发


         太阳出来啰喂,喜洋洋啰;挑起扁担啷啷扯,啷扯……7月28日,中国石柱第二届土家民俗文化节暨黄水林海消夏节在重庆黄水镇开幕。“啰儿调”演唱、“哭嫁”等传统土家民俗文化竞相亮相,吸引了不少游客眼球。

在未来一个月的时间里,围绕“风情土家、清爽黄水、五彩石柱”的主题,石柱将陆续推出土家民俗才艺表演、民族服饰展演暨摆手舞大赛等14项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向嘉宾和广大游客充分展示土家名俗文化精华,推介丰富的旅游资源。但记者在石柱采访时发现,这里的民俗绝技因为后继少人和保护乏力,现状并非乐观。

“啰儿调”和“哭嫁”征服游客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重庆武陵山脉与长江交汇地带。

这里的“啰儿调”旋律简洁,歌词句式大多为七字句,可即兴填词,现场发挥,酣畅淋漓地表达歌者的真情实感。其音韵淳朴而浓郁,特别是“啰儿调”中大量地运用“啰儿”、“啰儿啰”、“啰”等习惯性方言衬词,使曲子音调与当地土家族方言的四声声调紧密结合,率真地表现了土家人乐观、豁达、睿智、幽默的性格,从而形成独特的民俗韵味。

从蜚声海内外的《太阳出来喜洋洋》,到《小情郎》、《怀胎歌》等,游客在节日各个活动场所几乎都能听闻土家歌手高亢的“啰儿调”唱腔,让人是如痴如醉。

在民俗文化节开幕式上,记者还看到了土家族的习俗民歌《哭嫁》表演,讲述了一个出嫁女在离开父母之前的依依不舍,声声断肠的哭诉让人潸然泪下。“第一次看到和了解到这样的出嫁风俗,让人很震撼!”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拭着泪告诉记者,希望这种文化能广泛得以传播。
(0)
(0)
  
  • 完美丽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5 9:40:02
  • 来自:湖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传奇特色民俗文化难掩尴尬局面

在石柱听到《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耳熟能详的民歌时,来自重庆的一个游客告诉记者,既震惊又遗憾。

“根本没有想到这首歌就出自石柱。”这位游客道,自己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出现这样的尴尬,和石柱的宣传、打造意识薄弱不无关系。“他们没有把这里的‘啰儿调’孵化成一个品牌,真是太可惜了!”

他同时以开幕式的一个舞蹈《秦良玉》为例子说,这个发生在石柱的一个巾帼英雄人物典型文化,同样没有开发好。“我想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传奇人物的故事曾发生在这里。”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诸如“啰儿调”这样的石柱民俗文化,全县现在只有大约几十人能唱了,而且这些歌手年事已高,因为传承者越来越少,正面临后继人才“断链”,文化濒临灭绝的危险。

《哭嫁歌》的现状同样不容乐观。据了解,在土家族,以前姑娘在出嫁前一个月里,都要用歌声来诉说土家族妇女在封建买办婚姻制度下的不幸命运和对自己亲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按照习俗,姑娘要哭唱七天到半月,最多的要哭唱一个月,直哭得声音嘶哑仍不停哭。可而今,这种民俗只流于表演,除了“哭父母”外,类似当初“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头”、“哭辞祖宗”等话题,已经越来越少。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