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我的梵净山游记

  • 幸福人生
楼主回复
  • 阅读:987
  • 回复:6
  • 发表于:2012/11/6 11:49:35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我的梵净山游记

   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梵净山长期以来一直是以弥勒菩萨的道场而闻名于世的,全山有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等庞大寺庙群,在佛教界有相当地位。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耸;溪流纵横,飞瀑悬泻;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以前限于贵州的交通比较闭塞,去游览梵净山不太方便,所以在旅游界的名望不及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和峨眉山。现在贵州的交通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去游览梵净山的人逐渐多起来了,披在梵净山的那层“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神秘的面纱渐渐地被揭开了,因此去游览梵净山也理所当然地成了我的夙愿之一。 

    根据原定计划,我们游览了云南以后,经过云南的罗平县,从贵州的兴义县直到贵阳,然后从贵阳驱车去游览梵净山,再准备经铜仁去游览凤凰古城。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天有不测风云,今年的寒流来得特别早。往年南方的十一月是小阳春,可今年一夜之间,呼啸的西北风夹带着阴冷的雨雪,使人一下子仿佛进入了严冬。早来的寒潮彻底打乱了我们的计划。我们原以为主要游览南方的西双版纳一带,没有准备足够的御寒衣服,到了贵阳竟然是零下二度的雨雪天,使前几天在景洪还穿短袖的我们不知所措。最要命的是气象台预报贵阳附近要下冻雨,如果一旦下起了冻雨,路上全是薄冰,车就没法走了。权衡再三,还是安全第一,决定提前终止旅程,从高速公路返回重庆。
  
    第二天早晨,天气还是阴沉沉的。临近中午,我们把其他两个冻得已无心恋战的旅伴送到火车站,让他们坐火车返回上海。然后我们两人驱车准备返回重庆。说也奇怪,这时太阳从云中探出脑袋,灿烂的阳光把我们晒得暖洋洋的,感到特别的舒服。这下,又勾起了我继续游览梵净山的愿望。就这样,我们倒转车头,奔向梵净山。考虑到走普通公路,恐怕遇到看不清楚的暗冰,发生意外,遂决定回到贵阳,走高速公路到铜仁,然后再从那里转去梵净山。
  
  • 幸福人生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6 11:51:12
  • 来自:湖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要登上金顶可不容易。登山的小道是在陡峭的悬崖的裂缝中人工开凿的笔直的“天路”,路旁安装了供人攀扶的铁链。要命的是山阴处的积雪还没有消融,勉强只能容下半只脚的石阶上积满了一层冰,非常的滑。我双手紧紧地抓住铁链,身子贴着石壁,踏实了每一步,后人的头顶着前人的脚,一步步地似乎是垂直地攀登上去。好在这段险恶的“天路”不算太长,尽头是一个天然的小洞穴,叫“观音洞”,洞外有一个人在卖香烛。我探头向洞内张望了一下,洞很小,黑洞洞的,大概只能容一个人,菩萨像也看不清楚。过了这个洞,离山顶就不远了。 

    山顶的面积真的不大,建有一座袖珍的小庙,叫释迦殿,供奉着佛主释迦牟尼佛,庙后有一块巨石,人称“说法台”;对面的山顶上同样也有一座袖珍小庙,叫弥勒殿,供奉的是弥勒佛,庙后也有一块巨石,称为“晒经台”。两座山之间的深达百米的天堑上架有一座五米长的石拱桥,称为“天桥”,把两座小庙连接起来。站在山顶上,扶着石栏杆远眺,真有一览群山小之感。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海拔2500米,素有“武陵正源,名山之宗”之称。天气格外的晴朗,四周的景致一览无遗,看那索道上,轿厢像一只只小甲虫在缓慢地移动着;远处月镜山上的奇岩怪石依稀可辨;纵横的游道如线,还有三三两两的游人在攀登,犹如一只只小蚂蚁在爬。据金顶的看护人员告诉我,像今天这样万里无云的天气对于梵净山来说实在是十分难得,大多数的日子,山顶上总是云雾缭绕,像遮着一层面纱,有的时候云雾把四周遮盖得严严实实,什么也看不见,使远道而来的游人扫兴而归,所以说我的运气好。但也就因为天气太好了,没有了云的点缀,我心中不免有些遗憾,总觉得少了些成仙的感觉,要是有些薄云,四周的景色会变得虚无缥缈起来,这种欲盖还羞,时隐时现的景色一定更美。所以说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心不足,蛇吞象”,这种得陇望蜀的心态怎一个“贪”字了得! 

    站在那座天桥上向下张望,有些胆战心惊,腿也软了。这是一个直上直下的深壑,想当年修造这座天桥实属不易。这峡谷人称“金刀峡”,为此,有人杜撰出一个不伦不类的“民间传说”:相传释迦佛和弥勒佛为争夺金顶宝地,互不相让,大战百日不分彼此,此事惊动天帝,于是用金丝大刀从金顶中间劈下,一分为二,把东面指给弥勒佛,把南面指给释迦佛,两佛相争从此太平。这种拙劣的“传说”完全违背了佛教“慈悲为怀”的宗旨。佛经说:退一步则海阔天空,记得寒山问拾得:“世人笑我、说我、欺我、骂我、害我、轻我、贱我,何以处之?”拾得答曰:“只是容他、宽他、由他、怕他、恕他、让他、躲他、不惹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看,这是何等宽阔的胸怀!不是说弥勒佛肚大量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吗,岂能为区区一个金顶与佛主争得面红耳赤呢!可见,杜撰这种“传说”的人把世间那种争权夺利、尔虞我诈完全搬到这里,十分可笑。当然对于这种野史村语完全可以一笑置之,不必过于认真,但是我发现现在许多很不错的风景点硬要捏造出一个低劣的传说或神话来扯起虎皮当大旗,导游又喋喋不休地向游客推销,其中不乏一些“荤段子”,实在有污于美好的风景。
(0)
(0)
  
  • 幸福人生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6 11:52:51
  • 来自:湖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从金顶游览区到印江县的棉絮岭,游客一般要步行两三个小时。我因山路上不少地方的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不时遇到薄冰,所以一直走得小心翼翼的,不快,整整化了三个半小时。步行的小路大都是沿着山脊,基本是下坡,坡度也不大。怪不得许多攻略都推荐从印江的西大门上山,再从江口县的南大门下山,这样能节省体力,避免在南大门侧攀登八千级石阶之累,毕竟下要比上要省力得多啊。但是,现在开通了索道,我以为还不如乘索道直接进入梵净山的核心景区来得更合理,更省力。
  
    大约走了二十分钟光景就到了一个叫“凌云亭”的亭子,在那里遇到了从印江县翻山过来的三位年轻人在休息,他们是广州人,也是我从金顶走到棉絮岭唯一遇到的游客。他们告诉我已经走了两个多小时,准备在山上住一个晚上,明天早晨看了日出再返回印江。我告诉他们山上的住宿接待能力有限,不一定能住上,他们说带了睡袋,实在没有地方住就露营。唉,年轻人毕竟是年轻人啊,有魄力,什么也不怕,真服了他们了。他们让我小心,因为路上还是很滑,不太好走,其中一位年轻人还滑了一跤,幸好没有伤着骨头。还特意让我注意路边植物上结的冰凌,说太美丽了。
  
    告别了年轻人继续往前走就到了一个叫“万千台”的地方,这里是山的背阴处,高处的山坡上挂满了冰凌,不住地跌落下来,发出巨响。我不禁加快了步伐,迅速离开那颇为危险的地方。接着就沿着崖壁旁的石阶爬上一段约十余丈的陡坡,转一个急弯,来到一个如跳水台般凌空悬挂的小平台,三面都是绝壁悬崖,深不可测。前面就是仅可容一人通过的“剪刀峡”,它的右侧是临崖而立的巨石,左侧是山脉的绝壁,的确十分险要。出了峡口是一条两面都是鹰愁猿惧的绝涧的险道,其中一段稍宽,有5-6尺,这就是所谓的“舍身崖”。放目四顾,群山如浪,向四周排空而下,连绵起伏,直至天际;看对面的金顶,如一块巨大的青色寒冰,赫然直插天际,峰顶上的天生桥、弥勒、释迦两殿清晰可见,似乎仅隔咫尺。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梵净山的神佛能洞悉人间善恶,会对为善之人护佑赐福,对作恶的人降灾惩罚。所以良善的人来朝山,心安坦然。作恶之徒则心惊肉跳,骨软筋酥,走到如此险峻之处,就再也不敢前行,只能把带来的香烛纸钱在此草草焚化,对山遥拜而归。所以这里又称为“拜佛台”。
  
    走过了从印江西线登山的两处最惊险之处——“剪刀峡”和“舍身崖”后,山路逐渐转为平缓,蜿蜒进入一片丛林。路的两旁长满各种树木。可能这里处于山脊,风大,这些树木都不高大,树身筋骨嶙峋,树干上古藤绕挂,还有一层厚厚的苔藓。树枝间互相纠结缠绕,几乎树树连理,虬结如龙,形成了一个绿荫长廊,人称“黑巷子”。梵净山是植物的基因库,植物的种类不仅丰富,而且不乏珍稀品种。比如属于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珙桐就是其中之一,珙桐又称“鸽子花树”,被誉为“活化石”。
(0)
(0)
  
  • 幸福人生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6 11:53:29
  • 来自:湖北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最为奇特是这里还有一棵“十月怀胎树”,该树一母九子,树龄已逾千年,母树为樱桃树,其树干上生长有包括杜鹃、华西花楸、吊钟花、中华槭、锈球树等多种树木,子树的根系均扎根于母树。附近的老百姓为求儿孙满堂,都纷纷在树下祈拜,以求如愿。所以全树的枝干上都系满了红丝带,蔚为壮观。
  
    “黑巷子”树多林密,像个绿胡同,仰视苍穹如盖,只有从林梢间偶尔漏下数点阳光。地上有不少薄冰,很滑,估计那位广州的小伙子就是在这里跌跤的。路两边的树枝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冰凌,确实非常美丽,恍若置身于北国,谋杀了不少照相机的内存。  

    走出长廊,地势渐渐开阔,树亦渐稀,错落有致,高者丈余,矮者四五尺,玲珑剔透,古岸奇伟,或如虎踞狮蹲,或如凤翔鹤立,与路畔绿草灌木相映成趣。前行不久,过了小尖峰和薄刀岭,就能远远看见棉絮岭的建筑了。  

    棉絮岭是印江西大门的旅游接待点,饭店、住宿招待所一应俱全。同时这里是观看“万米睡佛”的最好地点,为此特地修建了“拜佛台”。顺着不太高的石阶登上一座小山顶,有一座亭阁,凭栏远眺,远处天际线的群山剪影活像一尊睡佛的轮廓,眼睛、鼻子、嘴巴无不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不过,此类景致并不罕见,高低不等群山的剪影构成人脸和躯干的轮廓的几率很大,并且通过互相传说和渲染,使人越看越像,许多地方都有相同的风景。  

    从棉絮岭可以乘坐景区内的环保车到山脚下的大门,每人也是10元,与南大门不同的是采用四面镂空的观光车。下山途中冷风扑面,使人感到冷嗖嗖的,仅十几分钟就到了山门。  

    出了山门,走到停车场一看,一辆车子也没有,看来,外甥小孙驾驶的来接我的汽车还没有到。我便信步走进山门旁的“护国寺”游览。  

    “护国寺”也是敕封的四大皇庵之一,是梵净山最大也是最为壮观的寺庙,背靠狮子崖,面对肖家河。但是这座地处崇山峻岭中的寺院,却迭经战乱匪患,几度毁建,到六十年代,仅剩六间庙舍。在罪恶的“文革”期间,印江县的学生和民兵将尚存的庙宇彻底捣毁,还把金顶的释迦殿和弥勒殿的佛像以及金顶的铁链运回县城销毁。“文革”犯下的罪恶真是罄竹难书。所以我很同意巴金关于建立“文革纪念馆”的提议,让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牢记千万不要重蹈“文革”的覆辙,可惜巴金的遗愿至今没有实现。
  
    现在的“护国寺”是从被摧毁的遗址上重新修造的。已建成山门、左右耳房、天王殿、放生池、大雄宝殿等建筑。尽管修建得气势恢宏,金碧辉煌,雕梁画栋,但总体上感觉缺少古朴的气息,就好像是一件古代艺术品的仿制品,一件赝品。庙内没有香客,仅有一个和尚在守着大殿。佛堂内神幔低垂,经幡高悬,颇为庄严肃穆。  

    在“护国寺”内参观礼佛毕,回到停车场一看,车子还没到,不禁有些担心,马上用手机与小孙联系,得悉还在路上,离西大门还有十几公里。此时夕阳已经落到树梢上,在地上留下长长的影子。山里的天气真是怪,太阳照在身上很暖和,太阳一落山,马上感到寒气逼人。我想与其在这里死等,还不如顺着公路迎着汽车下山。还好,不过走了四五公里,小孙的汽车就迎上来了。后来小孙告诉我,这两百公里的路他足足跑了六个小时,除了半路上因其它车辆发生互相碰擦,阻塞了公路,耽误了些时间,主要还是路窄弯多,跑不快。他说最险处一公里内竟有二十九个急转弯,可见路之难走。
  
    从西大门到印江县城的公路印证了小孙的说法,路还比较平整,绕着山打圈圈,靠外一侧是悬崖,靠内一侧留有筑路时没有清除的突出的岩石,会车时一不小心很容易与对面的车发生碰擦,或与突出的岩石刮蹭。时间已晚,天色逐渐暗淡下来,视线越来越不好,尽管此时进山的车辆极少,我还是提心吊胆的,一再提醒小孙放慢车速,谨慎驾驶。到达印江县城时,天色已完全暗了。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