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试论恩施州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

  • 鄂西情怀
楼主回复
  • 阅读:808
  • 回复:6
  • 发表于:2012/11/7 14:45:50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试论恩施州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一、开展恩施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古村落保护总的讲应该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古村落不仅是建筑文化,还有风俗文化,历史文化等等,它折射出民族厚重的历史。我们这里所说的古村落,可以是一个较大的范畴。李超同志在发言中所界定的一个范围,是根据恩施州实际情况而定的,可以有参考价值。我们研究和关注的的对象可以宽泛一些,暂且可以概括地叫作古村落。它的建筑风格、传统布局、结构型制、建筑规模因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而风格各异。保护的对象就相对比较复杂。



    保护古村落是延续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件大事。早在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就明确要求要充分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到201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通知中提出的一点尤其值得我们注意:“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环境,把保护优秀的乡土建筑等文化遗产作为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把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保护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就恩施州而言,随着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工作越来越紧迫的摆在我们面前。



    可以这样表述: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这一历史性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完整地保护和挖掘,为子孙后代传递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续性,使古村落文化遗产价值得以提升。



    恩施州历史悠久,古村落建筑是先辈们留下的文化遗产。近几年来,恩施在重视民间表演艺术方面的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对于物质文化的保护还是个薄弱环节,而且发现其价值也不够。随着高速公路和铁路的贯通,恩施的各个方面都在起着人们意想不到的变化,恩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后宜万”时期。尤其是现代旅游的时尚应该是借助山水、欣赏文化、享受生活。古村落的文化魅力已经在旅游中开始显现。这就是我们这次会议提出保护第一,科学开发,合理利用理念的背景与意义。
  
  • 鄂西情怀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7 14:47:01
  • 来自:湖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四、历史地评价恩施州古村落保护的进程

    从全局上看,我州古村落处于一种濒危状态,但从局部上说,也不乏保护得较好的一些典型。过去的保护工作主要是三条线路:



    一是文物保护部门申报的县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中,有一部分属于古村落、古建筑。如大水井古建筑群、鱼木寨、唐崖土司城址、严家祠堂、茶堰坪摆手堂、滚龙坝古建筑群、大田口李氏庄园、张官铺侗寨等等,由于这些地方成为了文物保护单位,就变成了强制性的保护对象,也就逐步增强了保护意识和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二是近十年来,民族工作部门为了保护民族的标识,对少数民族遗迹的保护尤其重视,创造性地工作,比较成功的典型的是小茅坡营苗寨、官坝苗寨、舍米湖村、彭家寨、容美土司文化长廊等。这些村寨在人们头脑中的位置越来越显著,因为它代表着的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



    三是从2008年起,国家命名了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我州已列入的有三个村,这对我州古村镇的保护无疑地会起到极大的样板和推动作用。



    四是少数历史上的强宗大姓也十分注意保护先辈们留下的院落,给社会留珍贵遗产。
(0)
(0)
  
  • 鄂西情怀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7 14:47:27
  • 来自:湖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五、以民族文化为标志的新的民族特色建筑群落(体)在恩施州展现

    这要追溯到1988年,恩施州民宗委向州人民政府提出了有关民族文化工作的建议,提出了打民族牌,唱开放戏,为建设先进的自治州而努力的建议口号,并为州人民政府所采纳。应该说这是一个有利于发展的战略口号。当时明确的是三个民族文化工作重点:民族研究、民族节日、民族文化标志工程建设。为了彰显民族地区特色,增强民族观念,州人民政府发出的《关于建设民族风情走廊的通知》(州政发(1998)47号)是一个分界线。这个文件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有两点:一是对民族标识性建筑要给予保护,提出“对城区保存较好的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老街道,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使之成为民族风情走廊”等;二是提出新建一些民族文化标志工程。在州人民政府通知精神的推动下,恩施州以民族工作部门为建设主体,先后兴建了恩施土司城、建始风情一条街、利川清源宫、宣恩侗族风雨桥、来凤民族一条街等,上届州市人民政府要主持在清江上架起一座风雨桥。应该说,这些建筑所运用的是恩施州各民族的建筑文化,是一种继承和创新,是一种文化的延续。这种新建的文化景观的魅力已经充分地显示出来。它在恩施州民族建筑文化史上的继承价值和历史地位是不可轻视的。可以设想,如果土司城运用苏州园林的风格特点建设(当时就有了这种设计安排),那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土司城存在的文化意义。



   遗憾的是,一些人士把这些延续民族文化的文化景观与旅游景点等同起来,与企业等同起来,有些著名建筑已经改变了它的功能(如利川清源宫已经成了一座食府,称之为“恩施印象”),这座已经非常有名的民族建筑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文化意义,这都是值得商榷的。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