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论恩施自治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

  • 鄂西情怀
楼主回复
  • 阅读:898
  • 回复:8
  • 发表于:2012/11/7 15:25:10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论恩施自治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兴起的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追溯到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该公约把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归为人类的创造。该公约对什么是文化遗产做了明确的界定,主要包括文物、建筑物和遗址。后来人们感到对有形的物质文化进行保护的同时,而无形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亡。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把文化进一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1989年11月,在25届第29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建议》,要求会员国给予关注。1997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建立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议。1998年教科文组织第155届执行局会议上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提出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概念,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001年发表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由此,联合国正式把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统一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保护脆弱的、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也采取了得力的措施,2003 年1月21日,文化部与财务部联合国家民委、中国文联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且发出了《关于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03年2月25 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在2005年2月更名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国家中心。这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专门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作的专业机构,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了更加协调统一的全面发展阶段,有了更加健全的组织机构和更加完备的机制保障。 

    2004年8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法律草案列入了全国人大规划,将明确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法律地位,从而为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2005年3月26日我国国务院办公厅作出“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国的古琴、昆曲、蒙古族长调民歌、新疆十二木卡姆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90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518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少数民族占155项。以后将两年颁布一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各省区市和州市县都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申报和抢救与保护和开发,2007年5月23日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隆重开幕,掀起了全国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潮。
  
  • 鄂西情怀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7 15:27:38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二、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一)、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鄂西南,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的武陵山区,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这个地带被专家学者盛赞为“古老文化沉积带”,沉积着丰富的土家、苗、侗、汉等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类口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规定中阐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表现形式包括五大类:一是各类戏曲和相关的面具、服装制作工艺;二是舞蹈,如民族民间节日舞蹈、祭祀舞蹈、礼仪;三是音乐,如各类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乐器制作工艺;四是口传文学,如神话、传说、史诗、游戏和故事;五是各种精湛杰出的工艺、手工艺,如针织、织染、刺绣、雕刻、竹藤编织、面人制作、玩具制作和剪纸等。按照联合国的分类,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如下: 

    第一类:曲艺。土家族有“南、堂、灯、傩、柳”五种地方戏剧剧种及傩面具的制作技艺。恩施傩戏被誉为是“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恩施市三岔乡于2003年2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文艺评论家冯牧评价三岔乡的傩戏和面具制作是:“祖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第二类:舞蹈。土家族舞蹈很丰富,有著名的撒叶儿荷、巴山舞、毛古斯舞、摆手舞、麻舞、八宝铜铃舞、肉连响、地盘子、地龙灯、靠灯、草把龙、板凳龙、耍耍、猴儿鼓等,礼仪有过年过节礼仪、婚丧嫁娶礼仪、农事礼仪等。 

    第三类:音乐。土家族打溜子,薅草锣鼓、情歌、哭嫁歌、儿歌、利川小调、建始丝弦、民间宗教音乐、恩施扬琴、恩施竹琴及扬琴、竹琴的制作技艺等。 

    第四类:口传文学。土家族的口传文学有神话、史诗、传说、故事、谚语、山歌、儿歌、笑话、儿童游戏等。 

    第五类:工艺。土家族吊脚楼建筑工艺、风雨桥建筑工艺、石雕、木雕、竹编、藤编、棕编、民间各种工匠的技艺、髹漆工艺、刺绣、服装、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剪纸、纸扎技艺、咂酒、药酒制作技艺、各种土家族特色饮食品的制作技艺,如油茶汤的制作技艺等。
(0)
(0)
  
  • 鄂西情怀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7 15:29:57
  • 来自:湖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三、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关于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专家学者有很多意见,有学者认为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大的破坏性,对原有文化进行歪曲或篡改,来迎合一部分旅游者的需求,破坏了非物质文化的原真性(Authenicity),失去了原有文化的本质特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破坏。而徐嵩龄教授认为原真性分三个层次:历史上的真实、演变中的真实和妥协下的真实。旅游一般都是妥协下的真实。也有学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旅游品牌效应,旅游开发是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渠道之一,作为旅游品牌产品,能够得到宣传、交流、增强民众的保护意识。

    张凌云认为,遗产保护涉及各利益相关方,要达到“帕累托最优”关键是制度,各相关利益方获取利益的边界取决于他们在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决策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处于什么地位,掌握多大的话语权,以及他们参与谈判的能力。将保护和利用两者的关系处理得当的话可以互相促进,把握好度,适度发展旅游,需要各利益相关方的共识和利益平衡机制,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上,应用经济学的法则是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妥协下的真实尽管带有很强的经济上的功利性,却不失为是一种拯救文化遗产的有效的手段。美国著名旅游人类学教授贾法利认为,旅游为拯救具有旅游价值的一切文化价值做出了贡献。“许多宗教或考古建筑之所以从被毁坏的境地中拯救出来,更多是由于旅游的发展,而不是由于它们在当地居民看来所具有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是如此。 

    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旅游对世界遗产保护有重要意义,在1980年把世界旅游日主题定为“旅游的贡献: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和平和相互理解”。1999年确定的世界旅游日的主题为“旅游业:为新千年保护世界遗产”。2004年,北京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该次会议上专家和学者探讨和研究了“旅游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笔者以为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着多重影响:

    一是旅游开发不可避免的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旅游开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得到经济效益,开发商和政府难免会因为急功近利或盲目而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地用到旅游中来满足部分旅游者的需求,使生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表演化、仪式化、商品化甚至是庸俗化,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文化空间遭到破坏。

    二是旅游开发可以促进非物资文化遗产地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所带来的实惠和经济价值能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资金,同时旅游开发带来的市场价值可以激发相关人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与创新。

    三是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可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重要目标。

    四是进入世界和国家级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成为旅游地的文化旅游品牌,产生品牌效应,促进旅游发展。只是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趋利弊害,将保护与开发融为一体,开发与保护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开发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保护是为了持续地利用,其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这个“度”可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相得益彰,两全其美。
(0)
(0)
  
  • 鄂西情怀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7 15:31:02
  • 来自:湖北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3、城郊农家乐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近年来在城郊盛行的农家乐旅游发展迅速,农家乐旅游成了城郊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之一。这无疑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结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数千年农耕时代,农村是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广大的农村至今还保存着及其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根脉,以及丰富的文化遗存,有村落的规划、各类建筑、历史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各类民俗、民族语言、生活民居、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武术、医药和各种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基在农村,文化的多样性在农村,民族之根深深扎在农村里。由于各个民族各地域的文化都是那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它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籍,以及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

    恩施州各县市城郊在开展农家乐旅游规划时,应该把恩施州农村鲜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展示出来,在农家乐旅游中全面地展示农村的规划、建筑,在生活状态中展示民俗、节庆、舞蹈、民歌及其各种民间传统技艺,尤其是土家族、苗族、侗族和汉族的各种特色饮食技艺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这对游客是最具吸引力的亮点。而民族风格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相得益彰与和谐也是农家乐旅游规划的一个重点。农家乐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能极大的提升农家乐旅游的文化品位,增加农家乐旅游的吸引力。重要的是,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原生态保护。 

    4、历史文化名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恩施州具有成为全国理想旅游地区的巨大潜力,恩施州的首府恩施市也具有成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实力,它是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而且是湖北省唯一的一座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政府组织力量建立优秀旅游城市的时候,应大力发挥该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同时,在打造恩施优秀旅游城市的过程中,应注重把恩施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起来,丰富文化内涵,拓展文化空间,发挥文化多样性与民族性,把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让恩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焕发出生机与神采。

    其具体做法,笔者以为可借鉴成都在武侯祠旁边打造的浓缩成都历史民俗的休闲一条街——锦里,这条古街,集纳了川茶、川菜、川酒、川戏和蜀锦等古蜀文化,游人在短短350米的距离内,就能享尽原汁原味的四川文化。这条街的打造十分成功,平时游人如织,周末与节假日更是热闹非凡,其带动的旅游消费与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已成为成都地标性建筑之一,在这里能看到文化与旅游交相辉映的绝佳风景,是文化旅游产业“四川模式”的典型代表。恩施市可充分借鉴锦里的经验,逐步恢复古街区、古建筑和名胜。以六角亭为中心的西门、南门、东门、北门及西后街、胜利街上建设几条民族文化街、风味小吃街、民族工艺品街,在这些特色街展示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的民族文化,引入身怀绝绝艺的民间艺人和民间大师,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开发民族民间工艺品,使这里成为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11]同时也为民间艺术大师提供一个传承他们绝艺绝技的地方。风味小吃街把土家族、苗族、侗族等民族民间特色饮食和小吃进行集中展示,让游客和市民在这里享受到美味丰富的各民族饮食。这样的方式既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品位,也丰富了市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0)
(0)
  
  • 鄂西情怀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7 15:32:41
  • 来自:湖北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5、博物馆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化教育机构,也是旅游者了解当地文化的最适合的场所,是一种类型多样、品位高尚的旅游资源。博物馆旅游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它使得旅游活动由一般的游览观光上升到高文化含量的游憩活动。从本质上说,博物馆和旅游都是文化的反映和表现方式。博物馆依赖旅游活动将特定文化展示给旅游者。博物馆和旅游的融合为双方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日益壮大的旅游业将数量更多、范围更广的文化旅游者引进博物馆,有助于培养公众的“博物馆意识”,并促进一个新的文化——博物馆旅游文化诞生并发展;另一方面,博物馆也为文化资源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景观,使得旅游业文化体验更加丰富多彩。 

    赵冬菊认为博物馆的性质与职责中包含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方互动的过程;博物馆的“物”,即可移动文物中的藏品和不可移动文物,其自身也有诸多的非物质文化因素。她还认为博物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四大优势:一是人才和科研优势;二是保护、保存和收藏优势;三是展示优势;四是坚实的群众或观众基础。而博物馆也是一个地区重要的旅游部门,把旅游与博物馆结合,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博物馆结合起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旅游三者的良性互动。恩施州在充分发挥州博物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发展旅游的基础上,利用民族大观园这个民族旅游景点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鼓励私人博物馆及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的成立来保护恩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结语 

    采用民间艺术团与旅游结合、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农家乐旅游等方式对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原生态保护,发挥打造恩施历史文化旅游名城优势以及发展恩施州博物馆旅游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相得益彰,互相促进,良性发展。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