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评杨盛龙的散文

  • 幸福人生
楼主回复
  • 阅读:410
  • 回复:1
  • 发表于:2012/11/9 16:33:51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评杨盛龙的散文

    杨盛龙,1953年生于湘西龙山,1968年辍学回乡务农,1977年考上吉首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在北京从事行政工作,曾在西藏生活三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发表作品近千篇,已出版散文集《山乡小桥》、《出山集》、《西湘记忆》、《走进都市唱民谣》、《杨柳依依》等。


  
    杨盛龙的散文大部分是描绘故乡湘西的。湘西那地方有惊讶世人的张家界美景,也出让人感叹叫绝的美文。杨盛龙在湘西生活了二十多年,湘西的民族文化强烈地感染了他,使他形成带着那个地方特色的情感和思维定势,出手不凡。他笔下的山乡小桥、吊脚楼古老苍健,他的《田埂溜溜》展现出一幅山乡风俗画,《火塘》写勤劳朴实的山民及温馨美好的家庭生活,《酸甜记忆》乡情浓郁、韵味深长,《远山的呼唤》遥想母亲和大山的呼唤声,《托杈》热情歌颂山里人吃苦耐劳的坚韧精神。著名文艺评论家林非评论说:“杨盛龙对家乡的描写,把湘西四季风光、风土人情写得非常有情趣,非常流畅,能写得这样动人是很不容易的,读来亲切,感人至深。”他的那些反映故乡儿童生活的散文写得生动优美,《牧童》写放牛娃自由欢乐的天性美,《渔乐》写大伙儿捉鱼赶闹的欢乐劲儿、热烈场面,《蜂趣》写乡村少年提一个马蜂窝好似打着个大红灯笼赶花灯会那般悠然。著名作家石英说:“杨盛龙写湘西,用简明质朴的语言写人世间的和谐环境,读起来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好处,读者向往那种境界,觉得,要是生活在那种环境中多好啊!”


    
    有人说,美是距离。杨盛龙走出湘西,长期生活在大都市,回眸湘西,更激发故土情结,将湘西的生活与外面的世界相对照,从更深层次发现湘西的美,更深刻地认识湘西的美。如一位评论家撰文谈他的散文创作时所说,青少年故乡生活对文学创作的影响,除了题材倾向描写故乡人和事外,主要还是故乡铸成他的审美情感和储存在头脑里的深刻的审美意象,在他日后的审美活动中发生积极的作用。特别是铭刻在心的审美情感,会成为他一生创作的审美心理的根基和源头。
  
  • 幸福人生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9 16:48:30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杨盛龙从偏僻乡村走进大都市,以乡里人进大都市的新鲜感,以独特的眼光,独到的视角,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所未想,有独特的感受,独到的思考,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写城市,充满乡村味、田园情。用乡里人的尺度衡量眼前的事物,写出了不少关注生态环境的散文,一些民歌小调似的美文短章,街谈巷议似的随笔小品。还写了一些反映西藏、内蒙古、云南等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散文。他的一些描写亲情的散文,比如《回家》、《窗口,心灵的眼睛》、《乡亲乡情》、《杨柳依依》等,写得情深意切,感人至深。著名作家程树榛在一次作品研讨会上评论说:“杨盛龙的《杨柳依依》一文,写与女儿的深厚感情,写出了至亲至爱的情感交流,如涓涓细流,润人心田,感人肺腑。作品构思奇特,写得朴实无华,情真意切,绵绵思绪,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我读这篇,一下子就感同身受,足见作品很有艺术魅力。作品不是以华丽辞藻取胜,而是凭作者那充满真切之情的父爱,那样的深沉,那样的绵长,这就是艺术魅力。”杨盛龙从湘西山村来到大都市,生活的大反差,接触社会面的广阔,构成了他的散文作品的丰富多彩。在他的笔下,将大都市与小乡村作对比,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对世事的关注,可读性很强。

    杨盛龙散文篇幅短小,以小见大,精练中见广阔,文风活泼,紧凑,凝练,灵动,优美。在千多字的有限篇幅里,描绘出一种意境,表达一种思想,抒情传神,很不容易。出手就短,写好短文,是一种功夫,需要深刻的思想和高超的概括能力。他的散文有一种浓郁而独特的乡土气息和地方风味,乡场上的事儿,地方化的生动口语,娓娓道来,意蕴深厚。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