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撒叶尔嗬,土家人的生命交响乐

  • 何微微
楼主回复
  • 阅读:1045
  • 回复:3
  • 发表于:2012/11/14 17:00:14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撒叶尔嗬,土家人的生命交响乐

作者:刘勋


        (一) 

  这个六月,每晚除了看世界杯,也看青歌赛。 

  在昨晚的原生态演唱决赛中,来自我故乡鄂西深山中的“撒叶尔嗬”组合以《巴东石工号子》、《土家撒叶尔嗬》(半决赛演唱了《薅草山歌》、《幺姑筛茶来》)两首原汁原味,酣畅淋漓的民歌征服了评委和广大观众,夺得原生态组别的金奖。

  从团体赛到个人单项决赛,从美声、民族、流行,一直到原生态,让人感动的歌曲不多,能让人有共鸣的更少。美声的“曲高和寡”,民族的“千人一嗓”, 流行的“矫揉造作”,所以最后我喜欢的只有原生态了。不仅因为选手们大多身穿绚丽的民族服装而更好“看”,更因为他们的演唱纯朴、真挚、生动、鲜活。 

  我承认许多原生态歌曲我欣赏不了,但我愿意尽量去听,这些最具歌唱原初因素的东西。从中看民族的服装,看民族的风情,看民族的生活,想象我们早已触摸不到的大自然。原初的东西像磁石一样有吸引力。而且,在它们的歌词中回归生命的质朴与本真。 

  所以,在云南楚雄阿乖佬彝歌队的吟酒歌里,新疆玛纳斯组合的史诗吟诵中,贵州侗族大歌的蝉鸣声中,其其格玛悠扬的长调和马头琴里,我看到了歌唱的原初动因:想唱就唱。不管是高兴,悲伤,思念,或感叹,不用迎合什么,贴近什么,不用管是否主旋律,不用看评委们的脸色,表达最朴最真的情感。那些歌曲未经任何修饰,却给观众带来独特的音乐享受,甚至是心灵上的洗礼。 

  当然,最能让我产生共鸣是来自故乡的撒叶尔嗬组合,他们演唱的每一句歌词我都能听懂,那种“男声女腔”的飙高音是我小时候在山里经常听见的,他们的“跳丧舞”是故乡寨子里经常上演的“东方迪斯科”,他们舞台上用的道具“打杵”是故乡的人们抬木头、石头的常用工具;他们穿的衣服,是家里很多老年人依旧在穿的……在他们的歌声里,我听见了乡音,也有了乡愁。 

  其实,人们常说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典故就出自我故乡的清江流域。早在战国时期,屈原有个弟子叫宋玉,他在回答楚王的问话时说道:“有一位善歌者,在郢城(楚国都城)中高歌。他开始唱的是《下里》、《巴人》,城中跟着应合的人有数千人;接着他又唱《阳阿》、《薤露》,城中跟随相和的人有数百人;他再唱《阳春》、《白雪》等高雅之曲,城中跟随应和的人不过数十人。”楚王不明白了,问道:“那是为什么?”宋玉说:“那是因为,曲调越高雅,应和者就越少。”看来巴地出歌、巴人善歌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其歌散发着泥土的芬芳,生命力极其强韧。 

  巴人,就是如今生活在清江流域的土家人。自从向王天子(巴人部落首领)吹响了牛角号,清江两岸的山崖石壁上就刻满了下里巴人的山歌。从茅谷斯、撒叶尔嗬到摆手舞,把土家人几千年的梦都带到了眼前。 

  清江流域的土家人大多不善言辞,平常不怎么爱说话。但他们爱唱歌,他们用歌来说话。男人可用嗓子走天下,女人扯起喉咙喊太阳,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从全国青歌赛上李琼那一曲《山路十八弯》,到农民兄弟王爱民、王爱华的原生态民歌《花咚咚的姐》,再到长阳歌台上南北歌手一展歌喉的《山歌好比清江水》,土家人始终用歌声诠释着生命与自然、生存与爱情、生活与艺术。
  
  • 何微微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14 17:01:04
  • 来自:湖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三) 

  撒叶尔嗬,这名字土得有点洋气,类似某种神秘语言的汉译。土家族有语言没文字,在土家语中,撒叶尔嗬是恩施土家族流传至今的一种以欢乐的跳舞形式悼念亡人的民间舞蹈,也称为“祭祀舞蹈”,是土家人对生命的礼赞,对死亡的蔑视,他们用歌鼓的方式笑傲生命的陨落。 

  土家族的很多习俗非常奇特。比如,这嫁人本来喜庆,却要哭着嫁,不仅是新娘自己要唱着哭,哭着唱,还有请上一帮姐妹陪着又哭又唱,可谓是“喜嫁反哭催人泪”;而对待死亡,则要歌之舞之蹈之,可谓是“看淡生死欢歌舞”。巴人长期以来受道家文化的影响较深,因而相信人死之后,便到了极乐世界,既然要去极乐世界,又何必要悲伤呢! 

  早在隋唐时期,土家族先民就有“其父母初丧,击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的习俗演变为跳丧舞。每有老人去世,停灵柩于堂前,附近乡亲皆来跳丧,故民间有“人死众人葬,一打丧鼓二帮忙”之说。入夜,众人“打鼓踏歌”,通宵达旦,以增热烈气氛,谓为亡人解寂,慰亲属节哀。

  舞蹈因地域差异有所不同。以巴东县为代表的跳丧舞为“灵前舞”,两人或四人对舞于灵前,由掌鼓者指挥和领唱,舞者闻声起舞,围观者跟着合唱。舞蹈动作有“四大步”、“待尸”、“滚身子”、“幺姑姐”、“叶儿嗬”、“摇丧”、“燕儿衔泥”等20多个类型。舞者双膝不断上下颤动,胯部左右摇摆,有时八字步蹬舞蹈,造型有颂扬前辈武勇功勋的,有表现人们劳动生产形象的,有模仿飞禽走兽的行。 

  以来凤县卯洞为代表的跳丧舞为“绕棺舞”,掌鼓者唱开台歌后,领着四至六名手持各种打击乐的舞者,一边有节奏地敲击乐器,一边合着歌声绕棺舞蹈。有舞者身体略微下蹲,走花步穿插前行,故“绕棺舞”又称为“穿花舞”;此外,咸丰县一带的“开血河舞”也是跳丧舞的一种类型,道师先生鸣金颂经后,挥舞长剑,绕棺舞蹈,步伐刚健,动作有力,故又称为“剑丧舞。

  跳“撒叶尔嗬”的人跳的时候,他已经进入了一种境界,达到了一种忘我。他和死者的家属和死者(生活)的这块地方都融入了一种很深的情感,这成了歌舞的一种原动力。曲调激昂高亢,唱词内容丰富,有的祭奠死者,追述亡人生平;有的唱颂古人,叙述历史;有的讲述神化故事,民族传说。 

  “撒叶尔嗬”作为一种民族舞蹈,无论是音乐、舞蹈还是歌词内容,都少有悲凄之感,音乐高吭欢快,舞步健美勇武。它的舞蹈是舞蹈家跳不出来的。这种舞姿和土家族的图腾“白虎”密切相关。舞蹈的基本形式就是半蹲形式,就是勾腰屈膝,它的舞姿始终是很低,跟这个图腾物老虎的形象基本是一致的。

  谁家死了人,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都去唱歌跳舞,一起把这个亡人送上山。土家族人对待死亡是达观的,他们认为既然有生就有死,面对死亡,土家族人用欢乐的舞蹈为死者送行,用粗犷的歌声为生命赞礼。正是土家族的生死观也决定了“撒叶尔嗬”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在这里长盛不衰。  

  我真想不出,还有哪一个民族能像土家族这样坦然面对死亡,并以载歌载舞和欢声笑语来陪伴逝去的生命!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