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土家摆手舞沿革

  • 何微微
楼主回复
  • 阅读:898
  • 回复:2
  • 发表于:2012/11/16 16:43:04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土家摆手舞沿革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摆手舞有”巴渝舞“起源说。《华阳国志·巴志》载:”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这说明”巴渝舞“在武王伐纣时就用于了战争。”巴渝舞“之名始见于《华阳国志·巴志》中”阆中有渝水。賨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冲锋陷阵,锐不可挡,帝善之专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乃令乐人习学之,今所谓巴渝舞也“。

  在三千多年前,历史上曾出现了强盛的巴子国,《华阳国志·巴志》云:”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其地东至鱼腹,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接黔涪“。这一区域正好囊括了整个武陵山区。唐梁载言《十道志》云:”楚子灭巴,巴子兄弟五人流入黔中,汉有天下,名曰酉、辰、巫、武、沅等五溪,各为一溪之长,号五溪蛮“。这些记载都说明了古代巴人正是土家族之先民的一部,建国后,在三峡、清江、酉水河流域的武陵山地区出土的”巴氏剑“、”虎纽錞于“等大量的巴氏青铜器佐证了这一史实。 

  汉高祖定三秦以后,”巴渝舞“成为宫廷乐舞,也被用于日常交际之中,用来招待宾客。直至唐、宋时期,”巴渝舞“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地位,从宫廷的歌舞演奏中消失。”巴渝舞“虽然在宫廷的歌舞演奏中消失了,但却在相对封闭的武陵山区被部分地保留了下来,这正所谓”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说部分地保留是因为今之摆手舞既不是”巴渝舞“的全部,更不是”巴渝舞“的翻版。 

  
  • 何微微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16 16:43:49
  • 来自:湖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酉阳县后溪镇长潭村酉水河西岸的”爵主宫“(小壁手堂),形式独特,保存完好,伴随着堂前千年的古麻柳和汩汩作响的酉水河,见证了昔日“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的盛况。长潭“爵主宫”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为清代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复四合院布局。其主体建筑有前厅、正殿、供台、厢房、前后天井和侧门等,分左右两道正门,左边为“彭氏宗祠”,供奉彭氏历代先祖;右边为“爵主宫”,供奉“彭公爵主”,正门前是用青石板铺成的能容纳数十人跳摆手舞的长方形坝子,坝子的三周是雕刻精美的石护栏。长潭“爵主宫”是今渝东南地区现存的唯一的与宗祠一体的土家“摆手堂”,是土王庙与宗祠相结合的复合体,也是研究土家族原生文化的生存与变异轨迹的重要实物资料。“爵主宫”因主要祭祀彭公爵主而得名。彭公爵主就是湘西溪州刺史彭世愁。彭世愁因于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与楚王马希范共立记事铜柱于会溪坪而着称于史,是当时湘西着名的土家族酋领,传说马希范给彭世愁封了爵位,所以,后人尊称他为彭公爵主,今酉水河流域的彭姓土家人均视他为开山老祖公。过去,一年一度的祭祀和摆手活动在此举行,因此,习惯上又把“爵主宫”称为“摆手堂”。 

  为什么重庆酉阳的土家人崇拜湘西的土王呢?原因之一,酉阳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县时就在酉水河下游今湖南省永顺县王村(即今芙蓉镇),属汉武陵郡辖县之一,史称下溪州,后辗转迁至今址。1962年《湖南省志·地理志》说酉阳县治在永顺县南部猛洞河与酉水河汇合处的王村,因位于酉水北岸而得名;并说酉阳县在湖南省境内辖永顺、古丈、龙山三县。这一史实表明酉阳与湘西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被历史清晰地打上了“文化同构”的烙印;原因之二,溪州地处酉水河下游,而酉阳的后溪、大溪则地处酉水河中游,借助酉水这条黄金水道,两地交往古已有之,故文化渗透与传承亦为必然;原因之三,清同治《酉阳直隶州总志·地舆志·山川》载:“三峿山,在州东一百六十里后溪河上(即酉水河),三峰并峙,苍翠逼人,为大江里彭、白、田三姓祖山。土人言三姓之祖始入川时,各踞峰下以居……”。由此可见,彭、白、田(土家族大的宗姓)三姓之祖曾由于不可抗拒的原因而被迫迁徙,从酉水河下游逆流而上,到达了酉阳的后溪、大溪一带繁衍生息,随着三姓的迁徙,也势必将这一“土王崇拜”的文化形式带入酉阳地区。 

  曾经遍布酉阳全境的各种“三抚庙”、“土王庙”、“爵主宫”是土家人为纪念有德于民的土司王而修建的,也是土家人进行“土王崇拜”和“摆手祭祖”的主要场所,这种每年必须举行的祭祀活动在土家地区保存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宗族制度的引入和强制“儒化教育”的实施,才从根本上动摇了她的根基并逐步取而带之。这一时期,新建的土家族强宗大姓的宗祠如雨后春笋,而作为土家原生文化载体的“三抚庙、”土王庙“、”爵主宫“等古建筑却迅速消失,几乎丧失殆尽,在此前提下,长潭”爵主宫“(复合体)的出现就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她既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残存“,更是一种生存与适应的变异。换言之,既适应了统治文化的整合,又顽强地保存了自己,这反映了土家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的道路是十分曲折的。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