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恩施土家女儿会寻源

  • 何微微
楼主回复
  • 阅读:1101
  • 回复:5
  • 发表于:2012/11/16 16:49:14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恩施土家女儿会寻源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提要

  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恩施土家阿妹、阿哥云集于市,以赶集为借口,暗中寻找心上人。然而,这一传统文化日渐衰落,记者历时7天,在大山深处,寻觅到了那原汁原味的女儿会。

  
  • 何微微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16 16:49:25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两个煎鸡蛋表芳心

  早就听说恩施的“土家女儿会”蛮有味道,一直未能睹其芳容。今年女儿会前夕,记者决定赶过去凑个热闹。8月3日,一大早记者乘上了前往恩施的大巴,经过了16个多小时的颠簸之后,在土家女儿会的前一天,记者赶到了恩施,虽在次日赶往女儿会现场的途中,我们遭遇了一次车祸,但记者无恙,按时抵达采访地。

    记者心生感慨——赶个女儿会还真是不容易啊!“女儿会究竟让多少有情人终成眷属?”早就听说女儿会是土家族的情人节,所以一下车我的脑海就蹦出了这样的问题,希望可以有个答案。“我也不知道,但我自己就是在女儿会上认识老伴的!”在当地朋友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在石灰窑工作过30多年的齐书清老人,石灰窑是女儿会的发源地之一。老人的这个回答,让我们一下对女儿会充满了向往。

    齐书清今年76岁,老伴冯丙桂小他4岁,两人的相爱颇有浪漫色彩。那天,避开老伴儿,齐书清老人整整讲了两个多小时。1952年,齐书清刚刚22岁,被县政府派往石灰窑附近的双河驻乡。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了冯丙桂,她当时是供销社的职工,虽然还没有满18岁,但漂亮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她不仅漂亮,而且做事利索,心算尤其厉害!”齐书清回忆着,那天,他和同事到供销社买东西,正好遇上冯丙桂当班。“当时,一个老乡刚把要的10多样东西报完,她就一口气说出了总价!”一旁的齐书清不禁啧啧称奇,竟看得入神了。打这以后,齐书清的脑海里就对冯丙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动了心思,可齐书清随后下乡驻点,根本没机会认识这个漂亮的姑娘。

    但3个月后,齐书清在石灰窑见到了冯丙桂——因为家里的原因,冯丙桂回家帮父母打理自家的小餐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齐书清第一次听说了女儿会。于是,已经开始喜欢上冯丙桂的齐书清,决定在女儿会上探探她的意思。1953年的农历七月十二日很快到了,一大早,齐书清借口做工作调查,早早上街了。在集市上转了好几个圈,齐书清才硬着头皮到了餐馆。餐馆的生意相当好,大都是些年轻人,不少人都是冲着老板家的姑娘来的。齐书清一坐进餐馆,冯丙桂就迎了上来,又端上来饭菜。让齐书清高兴的是,在盛饭的碗里,比别人碗里多了两个煎鸡蛋——这是冯丙桂对自己的特殊心意。1954年,两人终成眷属结为夫妻。

(0)
(0)
  
  • 何微微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16 16:50:07
  • 来自:湖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爱情在树林里萌芽

  8月5日,农历七月十二,今年的女儿会在恩施市太阳河乡梭布垭石林、红土乡石灰窑同时举行,数万人参加了土家族的这一盛会。而此前3天,土家女儿会的另一发源地、恩施大山顶也迎来了这一盛会。早上7时许,太阳河乡的女青年周正萍就和丈夫急忙赶到了几公里外的梭布垭石林景区,参加今年的女儿会——这对周正萍有着特殊的意义,她和爱人就是在女儿会上相识结婚的。

    如今,女儿会上,这样的故事可不多了。好不容易,记者找到了集镇上85岁的老人蒋品三。蒋品三回忆说,解放前的女儿会这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到石灰窑集镇上。土家男女们以买卖山货为名,纷纷在街道两旁摆上摊子,目光却是在人群中搜索意中人。年轻的土家汉子也总是在集市上窜来窜去,看中了合适的妹子,就会大胆地跑上去搭讪。女孩则会不愠不火,随口回答。只要女孩子不拒绝,男孩子就会进一步把话题转到买东西上来。女孩子往往会故意把货价抬得高高的,表明自己的身份,男孩子也会讨价还价,显示自己的口才和聪明,如果女孩觉得满意,就会逐步降低价格。

    此时,就表明双方都有相爱的意思了,就一起收起山货、背篓,来到树林里、田地边互诉衷肠。对蒋品三的回忆,齐书清也深有体会。那一年的女儿会,齐书清一上街,就遇到了当地未婚姑娘们的追捧。“齐同志,尝尝我家的梨子吧!”在集镇边的石桥边,几个大胆的姑娘喊住了齐书清。齐书清应声停下,几个姑娘大方地把背篓里的山货拿出来了,还有鸡蛋、梨子、布鞋等一起递给了他。“不吃不吃!”因为知道女儿会的故事,齐书清心中已有他人,当然是不会领姑娘们的好意,但却弄了个满脸通红,引起姑娘们的一阵欢笑。

(0)
(0)
  
  • 何微微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16 16:50:36
  • 来自:湖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最早起源“乡士”醉酒

  女儿会起源于“九女出棚”。很久以前,石灰窑居住分散,男女之间是没有拘束的,他们在劳动中唱歌跳舞,倾吐爱情、私订终身。后来外来人口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了变化。由于张、薛、李、滕、杨等10姓人从山外攀藤越崖,登上海拔1800余米的石灰窑,他们分割居地,挽草为界,立户创业,号称“十个棚”。

    于是,石灰窑当地就逐渐接受了封建文化的影响,对妇女要求特别严格,甚至每天只能围着灶台转,不许出门见客。儿女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到了明代末年,薛姓中有一人被推为“乡士”(有学问、能号令一乡之众的人),薛姓多女少子,膝下有九女,薛姓教女,严守闺门,不许外出。

   有一年,薛乡士远游归来,全棚为乡士大办筵席庆贺,薛乡士一边饮酒,一边畅谈沿途见闻,介绍山外男婚女嫁的自由幸福婚姻。酒酣兴尽之时,把他最钟爱的幺女唤至身旁,吩咐道:“明天是月半节(农历七月十二),你和姐姐们都可上街玩一天,只能一天,平时不得离棚”。听罢,九姐妹感到喜从天降,三更起身,五更打扮,脚穿镶花鞋,手戴亮闪闪的玉镯,打扮得花儿一样。出得门来,山寨的小伙子远观近望,不离左右,九姐妹均在这天相中了如意郎君,直至踏月才归。尔后,每到七月十二这天,她们就偷偷溜出家门,与邻里姊妹相邀上街。后来,每年这一天,劳累了一年的女儿们都不约而同戴上首饰,用花背篓背点土特产上街赶集,吸引着众多的年轻后生。

(0)
(0)
  
  • 何微微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16 16:51:03
  • 来自:湖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吊脚楼边的单相思

  在当地人的记忆中,女儿会是以“情”驰名、以“歌”传情的,有“土家情人节”的美称。如今的女儿会,虽然商业唱起了主角,但对山歌唱情歌仍然不可缺少。据恩施市文化馆成灼之老师介绍,女儿会这一天,经过买卖山货这个过程后,中意的男女就会离开集场到偏僻的角落,在树林边、田边等地方谈情说爱。

    这个时候,女孩子往往会先唱上这样的一段山歌,表明自己是单身。此时,男孩子就必须对唱一段,表明自己的诚意。见双方都是单身,于是两人就会继续对唱下去。如果女孩唱到做鞋歌时,便是看上对方了:“挨哥坐,对哥说,绕天绕地问情哥:穿的鞋子有多大,做双鞋子送给你,许你不再打赤脚。”接下来的山歌中,两人就会互通家庭身世,并将贴身的物品赠送给对方作为定情信物。男送女的有戒指、象牙梳、绣花针之类,女送男的或一双青布鞋,或一双绣花袜底,或一只刺了绣的荷包。直到这个时候,两人才会在夕阳中,分手各自回家。

    真是月上柳梢头,别时两依依。以歌结缘的青年男女,在女儿会上分别之后,如果两人都中意,男方一般就会上门提亲,有情人当然可以终成眷属。然而,由于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也有不少有情人,因门户不相当,或有家族积怨,而被家庭、家族的偏见拆散,于是林子里的歌声变成一种美好的回忆,变成吊脚楼边一种永久的单相思。而同时,每年的女儿会也被赋予了另一层特殊的意义,这些有情人,在这一天可以再相见互诉衷肠,而不受人们的指责。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