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论武陵生态文化圈旅游中的回归自然与对接现代

  • 幸福人生
楼主回复
  • 阅读:1087
  • 回复:5
  • 发表于:2012/11/17 10:28:27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论武陵生态文化圈旅游中的回归自然与对接现代

作者:龚锐


     随着生态文化建设的发展,武陵文化圈以其固有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特色而更具魅力和发展前景。 
    
    生态文化旅游似乎是一个新概念,但其实质却与武陵这一“梵天净土,世外桃源”,已初具品牌效应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处的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水乳交融的旅游一脉相承。武陵生态文化圈是世界上少有的自然生态,人文生态都相对保存完好的净土。她拥有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自然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她用美丽和谐诠释“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地情;用美丽、和谐解读历史的苦难与现实中相对贫穷的神秘与神奇交辉的土地。 

    提出生态文化旅游这一概念,虽缘于对武陵地区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发展旅游产业的战略取向,但却是早已产生的乡村旅游和近些年来兴起的“生态旅游”、“绿色旅游”、“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等特色旅游的交融与提升。生态文化旅游事实上早已在武陵地区以及贵州许多地方兴起,只不过没有被旅游理论研究者归纳与提升罢了。本人亦是在铜仁地区挂职以后,凭借与武陵文化圈近距离接触的优势,才开始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审视武陵生态文化圈旅游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并认为生态文化旅游比较适宜用来概括武陵地区旅游最具排他性的特色优势。
  
  • 幸福人生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17 10:29:11
  • 来自:湖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二 


  在生态文化旅游中必须进行理性的冷静思考,首先在思想认识和理论构建上必须澄清此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似非而是或被片面化,绝对化了的观念和模式。生态文化旅游已经面临和将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理解回归自然中的“原生态”和“原汁原味”,如何适应当代不同层次的市场需要。 

  “多彩贵州”系列活动,“青歌赛”中“原生态”唱法所掀起的热潮,铜仁地区所举办的“梵净山文化旅游节”以及贵州不遗余力向外界推介、展示的“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国内外许多人的目光,并对其心灵产生震撼。无论是出于猎奇,还是心仪向往,武陵地区的“原生态”越来越被世人关注。这不仅给文化艺术工作者,也给旅游理论的研究者提出了一个长久争论不休而现实中又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双重探讨的难题:即什么是“原生态”和“原汁原味”?以往,人们总片面和学究式地将“原生态”和“原汁原味”理解成凝固的,一成不变的历史在现实中的存在。事实上,无论是在生态文化旅游中,还是在文化艺术中,创作展演中,人们所追求和为之陶醉的“原生态”和“原汁原味”,并非自古如此,现在亦然,将来也旧貌如教的东西,而是相对那些受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影响较少,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或者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相对保存较好的那些既往的遗存。因之,生态文化旅游中所应提供给旅游者的“自然”与“真实”,并非是其诞生时的即种历史真实,那种原始的真实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我们只通过科学理性的方法去接近其核心元素中的自然与真实。 

  《云南印象》,《印象刘三姐》,《丽水金沙》以及“多彩贵州”系列活动的成功之处,给生态文化旅游带来的启迪是:任何“原生态”和“原汁原味”,都要经过提炼保留既在的原生核心元素的同时,还要加入与之相匹配的,与现代审美情趣相吻合的时尚元素,并要经得起现代旅游者和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检验。这种提升,打造和包装是必需的,否则它不仅不能被有效地保护起来,传承下去,更不能使这种文化资源和文化活力转换为经济动力和综合竞争力。因此,生态文化旅游所提供给旅游者的和谐与真实,是特定条件下存在的自然与真实,是昔日的遗存与当今、未来变化流动相互作用下的自然与真实。惟此理解,我们才能多一些共识,少一些分歧与论争。
(0)
(0)
  
  • 幸福人生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17 10:29:43
  • 来自:湖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已经遇上“开发”与“保护”这一对矛盾的挑战。一种观点认为,保护就不能开发,开发就一定造成破坏;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科学开发是积极对保护,不能发挥其利用价值的消极保护,只会加速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自然毁损;促使其消亡灭绝。此种观点似乎都没有违背过节上所公认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思想,但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却不能不跟上着一个个极具民族特点,地域特色的村寨或生态博物馆在旅游开发中走了形,变了味。传统在无自觉意识和人群中是难以保护与弘扬的,旅游的自然生态旅难经受缺少环保意识和生态危机意识的人们去亲近它,拥抱它。以我们现有的经济实力、科研能力,我们很难对那些已知的不可再生或濒临灭绝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有效地保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文化遗产的拥有者和创造者,特别是欠发达、欠开发的地区,人们很难抵御现实金钱的诱惑,他们抗拒市场和现代化冲击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因此,生态文化旅游中如何做到这保护、抢救中使生态环境得以保护或恢复重建,使原本无市无价的文化遗产有市有价,在合理利用中传承发展,并为欠发达地区的民众脱贫致富发挥文化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掌握生态文化旅游这把保护开发并存的“双刃剑”,我们不应该徘徊在“积极保护”还是“消极保护”的两难抉择之间,停止于“保护为主”还是“开发为主”的论争之中,而应该让滞后的生态文化旅游的理论跟上迅速发展的生态文化旅游的实践,以“观照历史,着眼未来”的视野在实践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去探索生态文化旅游中人、自然、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化旅游应在保护传统,保护特色,传承文明的同时,努力适应现代旅游者的生活习惯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生态文化旅游中的文化传统、自然特色、人文特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应该是旅游者和旅游产业提供者双向选择的结果。在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中,我们既要充分尊重并合理利用当地民众的文化传统和生产、生活特色去吸引旅游者,但却不可能也不应该将旅游地民众排除在现代物质文明之外,人为地将其生产、生活停止在与外界相比已经滞后一个甚至几个历史时期的状态,也不可能要求旅游者放弃早已习惯的现代都市生活。以贵州而言,生态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都普遍存在的村容村貌脏乱;人禽同处;成百上千人同饮一只牛角所盛的迎宾酒等。因不符合现代卫生习惯而开始受到质疑与拒绝。这样的传统和特色,确实需要反思、改变。回归自然,保持特色并不是保持愚昧,落后和不卫生的习惯。 

  在现代化冲击地域文化和地方性知识的现实浪潮中,如何解决上述矛盾,把握好回归自然,对接现代这两大维度,真正意义上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发展、保护、创造、共享”之宗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命题。
(0)
(0)
  
  • 幸福人生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17 10:30:04
  • 来自:湖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武陵地区是生态文化和乡村旅游的富矿,但生态文化旅游却远处于资源导向型、初始化的阶段,这未达到市场导向型,特色文化体验和参与的现代生态旅游的要求。 

  在发展武陵生态文化旅游时,把民族文化,特色文化优势性变为经济优势,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以生态文明的现代理念进行资源开发,产品打造和市场营销,正确把握两个维度,必须解决以下观念与理论问题: 

  第一,确立对不可再生资源保护即是增值的观念。 

  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培育,目的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在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产业培育过程中,我们必须处理好保护、培育、提升与开发的关系,树立对文化资源保护就是增值的观念,传统的历史积淀的东西要应对当今和未来人们的需求,必须进行提升。贵州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中的不少精品、绝品,在目前的开发中存在的严重的贱卖和被破坏现象,应收我们发展武陵生态文化旅游的前车之鉴。 
  
  第二,把旅游区的民众当作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字体和最大受益者。 

  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前事实的意义是对当地民众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开发。当地民众是其文化的创造着、传承者和文化资本的拥有者。在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时,必须使他们在资源发掘、产品设计与打造、产品营销和利益分配中都参与其中,并成为最大受益者,而不是让他们只提供资源和初级产品,让那些经营者去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垄断营销,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
(0)
(0)
  
  • 幸福人生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17 10:30:49
  • 来自:湖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第三,依托资源优势,打造高、中、低结构合理的生态文化旅游产品。 
     
  以市场为导向还是以资源为导向,这是生态文化旅游现代开发与传统开发的分水岭。 
   
  资源导向型的开发后果,必然造成生态与人文生态的破坏,优势资源的廉价抛售、内争内耗、同质化、效率低下等,需我们强调的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生态文化旅游的培育,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动态为参照物,以自己独具的,最优化的资源为共体,以市场占有率为依据,以提高生态文化旅游的生产者、营销者和消费者的文化素养;文化水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价值目标,来决定如何开发。概言之,应以现成的·可预期的市场分工中考虑武陵地区生态文化资源开发和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战略。 

  在考虑生态文化旅游产品打造与产业结构时,必须正确处理如继承传统和走向现代化的关系。现代化离不开传统,但又必须变革传统,而任何传统终将适应现代化。在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如何在对传统的扬弃中变革创新,形成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生态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也许是永恒的两难抉择,但又必须以有利于现代化为权衡重心。 

  如何回归自然,如何对接现代似乎已成为发展武陵地区生态文化的重要命题。当下,我们似乎亦不宜用一种模式去限制多元模式的探索,而应在提炼生态文化旅游的景区景点传统特色核心元素的同时,思考如何注入既符合旅游者需要,也符合旅游产品提供者需要的现代元素。在历史、现实与未来之间找到最佳契合点。这便能很好地把握回归自然与对接现代这两个维度,适当地使武陵地区和贵州的生态文化旅游实现可持发展。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