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过年的记忆

  • lll0815
楼主回复
  • 阅读:9916
  • 回复:2
  • 发表于:2012/11/17 18:30:18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过年的记忆


作者:王德东


  小时候,一进腊月,与过年有关的那些事开始多了,大人们就忙乎开了。

  远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是顾不上家的,一切与过年有关的事情都是母亲、婆婆操办。 

  那个年代,一户人家能在过年前杀头年猪,算是运气好会划算的了。杀猪是男人做的事,家里只好请人帮忙了。杀猪还要先测个吉日,长辈们对杀年猪是很在乎和讲究的,猪血流得多,预示一切顺顺当当,流得少或不流血,是很忌讳的事。

  猪修好了,破肚翻肠开好边,要砍下一块炒,请舅公舅婆、舅舅舅娘和族里长辈到家里吃饭。吃饭当中,大家谈论的话题,大都是集体劳动每个工时可分得几角几分钱、摊派定购猪、按人平均可分到多少口粮等。 

  杀年猪时我想得到的是一个猪尿泡,把它裹上草木灰,用脚来回揉搓,使其变薄,容易吹胀吹大。吹大的尿泡灌上几颗黄豆,捆住气口,相当于现在的塑料气球了,而且更耐用。 

  最忙的时节,是进入腊月二十几的时候。要把泡胀的豆子磨成浆,然后需要兑水、过滤、烧开、放石膏、包装等,才能做成豆腐。到了晚上,邻居们相互串门,坐在煤油灯下烤火,提前相约划算打年粑的事,因为每家至少要打100多斤糯米,合计有好几百斤,从早忙到黑,人手要得多,要烧火蒸米,要洗好门板,涂上蜡油(蜂蜡和菜油或茶油溶在一起),把捏好的糍粑一个个往上放。打糍粑是个很吃力的工夫,需要轮番换人干,没有经验的人不会用劲,手板会打起泡的。看到大人们忙活着,我也拿起粑槌,打起糍粑来。蒸熟的糯米倒进粑槽后,先要用粑槌杵烂,然后才能高举槌子打,槌子虽然举得高,下地力气小,没几个回合,上气不接下气了。母亲看见我摇摇晃晃的样子,高兴地说:“儿子长大了,打得粑粑了,我家有劳动力了!”母亲多么盼望儿子快快长大啊。 
  
  • lll0815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17 18:30:40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腊月二十几的场,是年末场,要买年货是必赶不可的,因为过了此时一切晚矣,四十多里的山路要来回走,肩挑背驮,要把家里的鸡、蛋和草烟、干辣子等背到场上卖,换成钱后,再根据家里急需的年货,采买回家,如海带、年画、对联、鞭炮、碗筷、敬神敬祖宗用的香纸、炸黄雀肉的面粉等。年景好的时候,母亲会给姐姐和妹妹买段花布或给我买双球鞋,这自然是高兴和自豪的事,因为在当时这些都算是大件了。

  那年的年末场,因我贪玩与母亲失散了。到了下午太阳快要落山时,寨上赶场的人三三两两回家了,我还站在岔路口旁,逢人就问见到母亲没有,等待母亲回来。也不知道多久,远远的,我就看见汗水湿透了母亲的衣服……她见到我,忘记了寻找的奔波和疲劳,露出了笑脸,用手摸着我的头,心痛地说:“崽啊!你清鼻涕都出来了,冷老火了吧。”而我呢,翻着母亲的背篓,找寻好吃的东西和期盼新年的衣装…… 

  三十夜吃年饭前,要端着酒肉、豆腐和香纸等,敬土地菩萨,敬祖宗,要对着神龛烧香、烧纸、磕头、作揖,默念保佑的话语,要在吃饭前的一刻,大鸣鞭炮。吃过饭后要烧旺火,母亲会告诉你睡觉前必须洗脚,意思是三十夜脚洗得好,来年一切会碰上好运。 

  转钟之时,也要放鞭炮,不能比别家迟,这叫抢年,年到家,年景好,万事顺。正月初一清早起来,与同龄孩儿串在一起,寨子上挨家挨户拜年,谁家给了几颗糖、几颗爆竹或一角钱,喜欢得了不得。到了正月初四,闲了两三天的大人们也开始忙碌起来,背着腊肉、糍粑和包谷酒等礼物,走外公外婆,走大姨、走姑妈等,跟着母亲走亲戚,也会得到压岁钱,少则几角,多则一至二元。有的青年人相亲,认亲,来来往往,好不热闹。

  在我的记忆中,不论你走到那里,人们相见问起的第一句话就是“吃饭了没有”。现在看来不可思议,但民以食为天,因为那时是吃不饱的,更是吃不好的。一些难忘的事,至今历历在目。有一天,我的小舅告诉我妹妹,说要请她吃夜饭,我们一家吃夜饭时叫妹妹吃,她不吃,她用肯定的语气说“我的夜饭有吃处”。可能是小舅说说而已,那一天,没叫妹妹去吃饭,妹妹饿着肚子很生气。后来我们每当吃饭时,总爱开妹妹的玩笑,你别吃了吧,你的饭有吃处……
(0)
(0)
  
  • lll0815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17 18:31:46
  • 来自:湖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别说可爱的妹妹了,自己也有一件可笑的事。有一年舅公家杀年猪,请婆婆去吃饭,婆婆坚持不去,但是我想去。看着婆婆就是不肯走,我着急了,对来请客的表叔说:“婆婆不去,你要拖呀!”尽管时过境迁,在老家,人们把此话仍当成笑料。

  小时候关于过年的记忆里,总是离不开雪,雪给幼时的年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全然不像现在因气候变暖,可能一年到头也遇不到一场雪的无趣。 

  那时候,下雪的日子很多,而且积雪很深。同龄人相邀在一起,把家里断了靠背的木椅子拿来,四脚朝天,当做滑雪工具,椅子里面坐着一个人,几个人用力地推着跑,一不小心,滑倒在一堆,大家笑得合不拢嘴。雪天加过年,心情自然很高兴,骑着自做的高脚马到处走,经常摔倒又爬起来,手脚冻得通红,虽说衣裤单薄,一双布鞋常常进水,也不感冒生病。 

  那时候,一年到头都是省吃俭用的,过年给我的感觉,就是把一年中最好的东西省着,留到那几天来享用。所以,小时候总是盼过年,盼过年能吃上肉,能吃上爆米花、油粑粑,有爆竹放,有套新衣或一双新鞋穿,至于苹果、柑橘、香蕉、糖块等根本想不到、见不到、买不到,也买不起。那个年代,缺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如今,年味依旧。在丰衣足食的今天,过年再没那么忙碌了,因为生活条件好了,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了,人们不再为吃穿发愁了。童年时的过年,只有母亲和婆婆忙年的身影,成为我永久的记忆了。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