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15年接力,三代“愚公”铺就致富路

  • 下一秒の等待
楼主回复
  • 阅读:1013
  • 回复:2
  • 发表于:2012/12/18 10:16:17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15年接力,三代“愚公”铺就致富路


    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巍峨的大山如同水墨画一样,点缀着这个清江亲水城镇。然而,这里交通闭塞,大山深处的人们都渴望有一条路能通往山外的世界。

  15年前,在该镇淋湘溪村,一位七旬老人带领众乡亲,愚公移山,炸山修路,一年多时间挖通一条土路。然而,就在修路的过程中,癌症夺走了老人的生命,他的儿子接过接力棒,继续完成老人未遂的心愿。

  今年,老人的孙子投资35万元,修建了一条4.5米宽的标准化水泥路,彻底解决了周边70多户200余名村民的出行难问题,山货土特产出山也容易了。

  一条路,三代人,矢志不渝。覃东明与他的父辈和祖辈们勤勤恳恳,为乡亲们铺就了一条致富路。

  爷爷带病修路 切下的肿瘤有8公斤

  拐过五个弯,爬上一座山,木岭头如同偎依在母亲怀中的婴儿,静静地躺在两座山之间,山谷水雾氤氲,四周重峦叠嶂,风景美不胜收。然而,15年前,这个名叫淋湘溪的村子却被大山挡住了脚步,一个背篓,一把打锄成了山里人运送物资的主要工具。

  “要是有条路就好了!”1997年,时年70岁的老人覃世成酝酿了许久,终于把修路的想法告诉了在村里当会计的儿子覃好军,父子俩一合计,决定把村干部聚在一起谋划谋划,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修路“组委会”立即组建而成,覃世成牵头,负责协调组织工作,覃好军负责记账,其他人负责召集村民和工地施工等工作。

  主意既定,他们立即奔走相告,号召村民出钱出力共修致富路,30多户村民一共凑了4000元钱。为了少占耕地多占荒坝,覃世成与大家商议,设计了一条最经济的线路,开始开山炸石,没过多久,住在山口受益小的村民就有意见了,他们要求受益大的村民多投劳,多占他们的耕地。每天晚上,覃世成便一家一家地给村民们做思想工作,“有几户特别犟,不听劝,修着修着,工作做不通,还临时改了三次线路。”回忆当年父亲的“义举”,覃好军感慨万千。

  放炮、挑土、夯实……农闲时节,覃世成都会组织村民义务投劳来修路。然而,路还没修好,覃世成却病了,“当时,我们都忙,没在意,后来,疼得受不了了,我们才把他送到桃山医院。”覃好军说,到医院一检查,居然是肝癌,他们都傻眼了,父亲一直记挂着修路的事,却把自己的病给耽搁了,手术切下的肿瘤足足有8公斤,没过多久,父亲就离开了人世,“沿着这条没修通的路,我们含着泪将他抬上山安葬。”

  为了完成父亲未遂的心愿,覃好军接过了接力棒,继续带领乡亲把路打通。投了800多个工,1998年,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联通了山里山外,农民的生产资料可以通过摩托车、自行车运回家。
  
  • 下一秒の等待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2/18 10:16:42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儿子接力修路 一年维修两次填坑补洼

  父亲去世后,护路的责任就落在了覃好军身上。每年夏季,只要一下大雨,直泻而下的雨水就会将道路冲成槽,车辆根本无法通行。有时还会发生山体滑坡,堵塞道路。每年这个时候,护路常常让覃好军头疼不已。

  覃好军有两个远房兄弟——覃好新和覃好望,每年维修道路,他们都帮忙吆喝,挨家挨户地通知村民带锄头和粪筐集体修路。“刚开始,大家的积极性还很高,每次一喊就有人来修。”覃好军说,每家每户投工投劳,30多个人一起修,每年维修两次,很快就修好了。后来,村民的积极性渐渐消退,有的人认为修路是国家的事,没有酬劳不干活,有的人认为受益不大,不愿意修。

  2005年夏天的一天,一场大雨过后,覃好军清晨起床打开门,眼前的一幕让他傻眼了,木岭头路被冲得到处都是大坑小坑,沿途滑坡塌方严重,“眼下正是农忙时节,这条路要是不通了,该怎么办?”覃好军立即找来覃好新和覃好望两兄弟,三人达成一致意见,“哪怕组织不了村民,我们自己也要修啊!”说干就干,当天晚上,兄弟三人穿梭在丛山峻岭之间,挨家挨户地通知第二天修路,“没想到,大家都一个劲地推辞。”覃好军说,第二天,包括他们兄弟三个,修路的村民总共只有十个人。

  从那以后,修路的人越来越少了,覃好军兄弟三个渐渐地成了“光杆司令”,农闲时,他们便扛上锄头,刨几筐土,修补大大小小的坑。“要是有农户卖猪,路上的坑便会有人来填一下。”村民的消极怠工让覃好军的心凉了半截,但为了这条父亲用命换来的路,他一直默默地守护着。

  “泥巴裹满脚,山里的生猪价格都比外面每斤要便宜三四毛钱。”65岁的村民覃好新说,为了护好这条路,兄弟三个操了不少心。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