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巴人起源于清江的历史佐证

  • 下一秒の等待
楼主回复
  • 阅读:10031
  • 回复:3
  • 发表于:2013/1/9 18:25:51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巴人起源于清江的历史佐证


——鄂西清江库区考古综述 

作者:张典维


  1987年1月,清江大型水电枢纽及水利综合开发第一期工程,拉开了全面开发清江的序幕。为配合工程建设,文物考古部门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及支持下,抽调文博单位考古专业人员组成专班,于同年春季开始,对清江两岸淹没区的地下文物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前后近10年时间,共发掘古文化遗址6处,夏、商、周时期遗址3处。已获得各个时期的石器、陶器、骨器、玉器、铜器、铁器、料器和钱币及旧石器时代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新石器时代的古动物骨骼、夏与西周时期的重要人骨标本和商周时期的甲骨等,共计3万多件。目前正在编写考古发掘报告,有部分资料已婚公开发表,现将有关材料择要简述,以飧读者,先睹为快。

  再次发现原始人群活动的遗址

  自1956年在长阳黄家淌下钟家湾龙洞发现距今19万多年前的“长阳人”上颌骨化石以来,1992年4月又在长阳鲢鱼山旧石器时代中期洞穴遗址中,发现了几处面积较大的古人类用火遗迹,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测定,距今有9——12万年。同时还出土了牛、鹿、羊、犀牛、虎、豹、熊、竹鼠、松鼠、社鼠、毫猪、野猪、猕猴、熊猫和东方剑齿象等20余种古脊椎动物化石。为研究我国古人类的发展、分布以及这一时期本地区的古气候、环境、动物群的迁徒和人类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增添了新的资料及研究课题。
 

  
  • 下一秒の等待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9 18:28:20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氏族公社时期的遗址分布密集

  在县境120公里的清江两岸,分布着8处遗址。大约在一万年前,生活在清江流域桅杆坪遗址下层(距今10070±190年)和榨洞的先民们已进入到新石器时代,他们在清江流域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已发掘的桅杆坪遗址上层和西寺坪遗址都有5——6千年的历史了,属大溪文化遗存。出土石质和骨质生产工具有锄、斧、锛、凿、钺、铲、锤、球、杵、臼、砧、镞、刀、锥、针、鱼钩、网坠、纺轮、敲砸器、雕刻器和砺石等20多种,其中以一批小型石器,骨器最为精致。如骨针圆径为0.15厘米、孔径仅0.08厘米。出土的陶制生活用具有碗、钵、杯、盘、尊、盆、鼎、罐、缸、瓮、豆、器盖、圈座和支脚等近20种。其中以碗、盆、盘、猪、嘴形支座和彩陶单耳杯最富有特色。此外还出土有石环、石壁、石璜、石玦、玉玦、骨簪、绿松石等多种装饰品以及石雕男性生殖崇拜物——石祖和经过打制修整呈圆盘状的辅地石材等。

  夏、商、周时期

  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东南0.5公里的清江北岸的香炉石遗址,是我国长江以南鄂西清江流域夏、商、周时期一处古文化遗址。东距长阳县城97公里,属清江中游,遗址中心区长70米,宽10余米,西南面临江,距清江河面垂直高度约30余米,东南和西北两面紧靠陡峭山岩,东北面还矗立一座垂直于江面的方形巨石,故人传为香炉石。遗址中心地处在两岩之间的平槽之内。属典型的河旁山寨型遗址。它的地理环境独特,一般不会引人注目。该遗址1983年、1989年、1995年先后三次进行发掘。获得各个时期的历史文物近万件。
  从遗址出土的大量陶器和大量甲骨文提示出,它不仅时代较早,内容新颖独特,而且有我国古代巴人早期文化的突出反映,并可窥其来龙去脉。
(0)
(0)
  
  • 下一秒の等待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9 18:28:57
  • 来自:湖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遗址的面积不大,中心位置仅700多平方米,但文化层堆积厚、已发掘的部分厚度已达5米经上。有7个自然堆积层次。第7层的时代最早,碳十四测定距今4090±100年,为夏时期;第6层距今3520±130年,为早商时期;第5层为晚商时期;第4层根据陶器组合关系以及甲骨的钻孔形态分析。应为西周时期;第三层东周时期。它已是楚文化的风格了,这时的楚人已进入到清江巴人的腹地,并很快控制了这一地区,离香炉石遗址仅7。5公里的外村里遗址,便是楚人大规模专门生瓦类建筑材料的基地。

  香炉石遗址出土的巴文化遗物以圜底釜、罐为主要文化特征,出土的石器有斧、锛、凿、镞、矛(双刃、类似剑)等。陶器有釜、钵、豆、盘、杯、罐、纺轮、网坠等。铜器有矛、镞、钺、锥、凿、鱼钩等。骨器有簪、铲、凿、勺、纺轮等。川东三峡地区巴文化遗存中一向被普遍认为是受外来影响的常见大口尊、缸、 、鬻在香炉石遗址中一概看不见。这就证明香炉石文化未受外来的影响。

  占卜术在香炉石遗址的先民中尤为盛行。出土的甲骨数量多,时代早,更令人注目的卜骨的制作材料新颖别致,多用较大的鱼类鳃盖骨制作,而有别于过去人们常见的用牛、羊、猪的肩胛骨制作的卜骨。这在我国卜骨发现史上尚是前所未有的的发现。

  1995年11月,我们对香炉石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发掘。找到了生活在香炉石遗址的先民们的墓葬区,这是前两次发掘没有发现过的新遗存。共清理早商时期巴人墓葬5座,其中3座有随葬品,出土了大型卜骨、骨匕、圜底陶釜、罐、石斧、贝币等。
(0)
(0)
  
  • 下一秒の等待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9 18:32:11
  • 来自:湖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卜骨随葬在一死者的头部,是用牛的左肩胛骨制作而成的,与前两次在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用鱼的鳃盖骨制作的卜骨不同,是早期巴人遗物的新发现。卜骨全长42厘米,是我国发现的最大卜骨之一。这些卜骨的发现,对我们理解《世本》记载的“廪君之先,故出巫诞”的涵义,有了新的认识。

  骨匕是用大动物的肢骨为材料制成的,全长26。6厘米,随葬在死者的右腿部,其制作细,用材巧、造型美、叶壁薄、体形大,实属精品。随葬品中具有断代作用的两件陶器与遗址早商时层中出土陶器完全相同,就年代而论,也与卜骨的时代相吻合。

  香炉石遗址出土了两枚陶玺印,印面一为圆形,一为椭圆形,均为阴刻,两枚玺印出土在西周地层中。其年代至迟应与之相当。研究古文字的专家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夏渌先生认为两印文一为“蔡”一为“鲛”,前者与有些甲骨文相近,后者与有巨口有利齿的水生动物有关。其年代应比西周时期要早。比殷墟的青铜印要早。甚至可早到夏时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公柔先生则认为该两玺印出在早期巴文化遗址西周时期地层中,当然应是巴人比较早的玺印。也可能比西周时期还要早一点,从印文形制看,跟我们已知的“巴蜀文字”应有渊源关系。我国著名的历史与考古学家张政  先生也认为该两应属巴蜀文字系统,与中原文字系统不同。中国文物研究所刘绍刚先生在《印史研究》撰文,认为长阳夏、商遗址出土的两方玺印,是目前在科学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最早玺印。它的发现,揭开了古代玺印起源之谜。

  清江流域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表明,这里不仅有19万多年前的“长阳人”,9——12万年前的人类用火遗迹、一万年前的古文化遗址、5——6千年前的大溪文化,而且更重要的是发现了3——4千年前的早期巴文化——香炉石遗址及其墓葬区。证明巴人起源于鄂西清江流域有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为揭开长阳这块古老神奇土地之一奥秘,将写下光辉的篇章。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