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巴文化惊世大猜想五谁拥有不死之术

  • lll0815
楼主回复
  • 阅读:10172
  • 回复:8
  • 发表于:2013/1/13 10:25:59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巴文化惊世大猜想五 谁拥有不死之术



    2200多年前,峡江巴人里有一位单身女人,她操持着一个富敌万乘的商业帝国。秦始皇赋予她非同寻常的地位。她创造的神话,成为历代史家反复提及的传奇。她神秘的身份是个千古之谜。透过秦陵地宫,我们窥见一个惊人的秘密。 

  让我们回到那个创造奇迹的“她时代”,去复原一个重庆女富商的惊世传奇。

 

  ※※地宫水银的秘密※※ 


    2200年前那个清凉如水的夜晚,咸阳宫外一座豪华寝宫里弥漫着不祥的寂静。一个年约五旬的单身女人溘然辞世。这个女人叫“清”--一位来自巴郡的寡妇。


    始皇嬴政就站在她的卧榻之侧。他凝视着这孤独一世的旷世奇女。她走了,随同她生命的消逝,也带走了未来世界的所有悬念。

    不久之后,嬴政也去了他的郦山陵,一切都深锁进迷雾之中。

    2200年过去了,让我们来揭开一个惊世骇俗的秘密。

    ■□强汞分布暗合秦朝疆域■□

    上世纪末,一个由美国国家考古队牵头的考古团来到陕西临潼郦山脚下的秦始皇陵。考古专家在地宫表面检测出大片强汞区域,结论是,地宫里隐藏着大量水银。水银的分布走向,分明就是一幅大秦帝国的疆域版图。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2003年,中国考古队再次利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对秦始皇陵进行无损勘查。经过周密分析,陕西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学理推论,地宫中里的水银正如司马迁描绘的那样:以百川、江河、大海为蓝本。保守估计至少有100吨水银。

    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专家也在反复梳理史料并两次实地取样检测后确认:地宫水银藏量不虚。

    考古发掘多次证明,《史记》是一部信史。

    一些专家分析,在陵墓中使用水银,目的不仅是营造恢弘的气象,更有保尸的意图,甚至可以利用硫化汞(水银)的有毒气体防止盗墓贼入侵。春秋战国的贵族墓冢以“水银为池”并不鲜见。但是,在地宫里用水银象征“百川江河大海”并“相机灌输”,却是始皇陵所独有。

    上百吨水银,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个令人瞠目的数字。

    水银是珍稀的液态金属,上百吨的水银从哪里来?谁向秦陵地宫供应了这么多水银?
  
  • lll0815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13 10:27:11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水银从哪里来?■□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推测,专家初步确定:这些水银来自当时巴郡一个叫“清”的女人。

    司马迁记载了这个女人。

    《史记·货殖列传》说,秦代的巴郡有个寡妇名叫“清”,数代垄断丹砂开采的生意,秦始皇曾为她修筑了一座豪华的纪念碑———怀清台,以表彰她的“贞节”。《史记》又说:“江南”出丹砂。丹砂是提炼水银的主要原料。

    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北师大教授王子今给了“江南丹砂”一个清晰的概念:从今天了解的中国汞矿分布看,以重庆南部及黔东北、湘西,即乌江左近地区,如酉阳、秀山、务川、铜仁、万山、新晃、凤凰等地最为集中。川东南一带是春秋战国时汞矿的主要产地。

    《汉书·食货志》也说,巴寡妇清,其家族数代垄断丹砂经营,成为巨富。秦始皇将其奉为上宾,并为她修建“怀清台”,表彰她为“贞妇”。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说:巴寡妇清坐拥丹砂矿,做成天下第一的大生意。

    这样的记载见于历朝通史、地理志和文学手记。

    以硫化汞为主要成分的丹砂,在古代,除了用作书写、绘画和化装的颜料外,另一个主要用途是用于医药或提炼水银。由于天然水银非常稀少,当时水银的主要获取渠道,就是用丹砂提炼。

    ■□丹砂基地■□



  史书只记载巴郡的寡妇清经营丹砂水银,并没有提到她与始皇陵的关系,如何认定秦陵地宫的水银来自巴郡或者巴清呢?

    北京大学考古学院秦陵研究专家、“汉唐陵墓制度研究”课题组组长赵化成教授对秦始皇陵的水银来源做了研究。他说: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这样解释丹砂———丹砂,巴(巴郡)与南越(今广东、广西一带)之红色矿石。由此看来,上古时代丹砂的主产地很少,主要集中在巴郡和南越两地。

    《华阳国志·巴志》说,涪陵郡出茶叶、丹砂……魏晋时期的刘琳引述《续汉志》对这这项记载作注释:涪陵出丹砂,主要产于涪陵、丹兴(今黔江境)二县。魏晋时代的涪陵郡,就在秦朝巴郡的范围内。

    而先秦古籍《逸周书》更记载了西周时巴人向周成王“献丹”的事实。周武王攻克商王朝之后,于第二年去世,其子成王召开诸侯大会。此时,生活在三峡地区的濮人(被巴国征服的土著部落)就曾向周王室进贡丹砂。

    重庆川东南地质队总工邓富银向我们做了更详尽的说明:贵州丹砂矿占据全国重要地位,渝东南地区的丹砂矿属于贵州汞矿脉的延伸,具有开发价值。而广西的丹砂资源相对没这么富有。西南地区应是当时丹砂的最大供应地。

    因为丹砂原产巴地,而巴郡又是距咸阳最近的一个丹砂产地,所以专家团推断,秦陵地宫的水银很可能是由巴寡妇清提供的。

    仅仅以关中平原与巴郡间的距离为根据,恐怕还不能令人信服。锁定巴寡妇清,还有更大的原因。
(0)
(0)
  
  • lll0815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13 10:28:39
  • 来自:湖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一本虚拟的军费账单■□

    巴渝史专家、《重庆通史》的作者周勇对我们这个问题做了一个虚拟解答:

    如果保守设定巴清的家兵规模为2500人,按现有最低生活标准计算,每人每天支出6元生活费,2500人每天的生活支出就是1.5万元,月耗45万元,年消耗540万元。如果按人平月工资800元计,那么2500人的月工资需要200万元,年工资总计就是2400万元。再看保镖装备消耗,按每人每月折旧消耗50元计,那么年消耗又是150万元。

    “还要再算么?”周勇说,光这3笔开支就显示,今天养这样一支保镖队伍的年支出是3290万元。如果再加上一些非常规的费用,每年花在保安上的费用至少是4000万元。

    数字虽然“无厘头”,但没有什么比数字更能说明问题。这么大一笔军费成本,支撑的应当是一个怎样庞大的产业,任何人都不难想象。

    ■□不受法典约束的寡妇■□

    周勇还注意到一个现象。秦统一后,首先在全国各地展开了一场收缴兵器的运动。那时的环境,就连私藏一把残戈钝剑,都要受严厉的惩罚,更别说拥有私家武装。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始皇兼并天下后,立即收缴了天下兵器,运到咸阳加以熔化,铸造成编钟,又铸造了十二个重3万公斤的“金人”(铜人)安放在宫廷里。这表明秦始皇对民间武装的忌讳之深。

    《秦律》也有明文规定:天下兵器,不得私藏。

     在一个严禁民间私藏兵器的时代,巴清竟拥有自己的武装,可见其个人势力的庞大。而这种势力,显然是以她庞大的产业实力为基础的。

    现在,我们看见了一个能够凌驾于严苛的法典之上的,拥有无量财富的单身女人。而她,身处2200多年前被视为“穷乡”的峡江地区。
 
  ※※凭什么“礼抗万乘”※※ 
 
    巴寡妇“清”成了历史上第一位女富豪。她几乎垄断了全国的丹砂水银行业,组建了庞大的私人武装以护卫她遍及全国的商业触角。她受到天下第一帝王的高度器重,难道仅仅是因为她的富有吗?其中会不会隐藏着更大的秘密?


    ■□两个明显的矛盾■□

    从战国时的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国,秦国和秦朝都奉行着鲜明的重农抑商国策。这个国策,被历代封建专制王朝保持了两千多年,它是保障专制权利不断延续的根本。

    而在以专制著称的秦朝,却有一位女商人豢养着一支庞大的私人武装。她不仅没有受到《秦律》的惩处,反而受到秦始皇的一再表彰,这究竟是为什么?

    如果是因为她向长城捐了款、为秦始皇陵提供了足够的水银,她聚敛的财富有用于始皇帝,但秦朝的专制王权可以无条件剥夺任何人的财富,秦始皇为什么要违背重农抑商的根本国策,对一个穷乡僻壤的寡妇给予如此的恩宠呢?

    司马迁说巴清“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在极端专制的秦朝,谁敢于在“礼”的问题上,与“万乘”之国的君主相抗衡呢?

    “财富”解释不了这一切。这个女人必定有着非同一般的秘密。

    许多史志记载,巴清早年丧夫,终生守寡不再嫁。秦始皇誉巴清为“贞妇”,为表彰其贞节,不仅命令巴郡的郡守在她生前为她修建了“怀清台”,还邀请她到都城咸阳安享晚年。

    这又是一个问题:秦汉以前女性伦理中的贞节观念,并没有被作为一种根本的国家意识形态加以倡导,女性再嫁是寻常的事情。国家对“烈女”大张旗鼓的表彰,是宋明理学兴起以后的现象。有学者甚至认为,秦汉以前中国的两性关系一直很“开放”,秦始皇的母亲就是一个性乱的典型。就算贞节观在儒家思想中很早就诞生了,而事实上,秦朝的立国思想是法家而不是儒家。

    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对一个“商人”的“贞节”大加表彰呢?他对她的恩宠,真是出于对“贞操”的赞赏吗?
(0)
(0)
  
  • lll0815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13 10:42:32
  • 来自:湖北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后记>>>

    巴寡妇清的确是个神秘的传奇女人。两千多年来,无数文人学者都试图参透她显赫一时的秘密。在古人围绕巴清的种种议论中,有两篇文学作品也许可以佐证我们的猜测———

    宋代学者刘攽有《女贞花》一诗写道:“巴妇能专利丹穴,始皇称作女怀清。此花即是秦台种,赤玉烧枝擅美名。”他是否已经隐约察觉巴清为始皇炼丹的秘密?

    宋仁宗时的中书令夏竦在《女怀清台铭》里批评巴清:“妇越闺户,预外事,是非贞也;图货殖,忘盥馈,是非孝也;采丹石,弃织纴,是非功也;抗君礼,乖妇仪,是非德也”;又指责秦始皇表彰巴清是“妇非所表而表之,表贪竞也;台非所筑而筑之,筑祸乱也”。他是否已开始怀疑表彰“贞妇”的莫须有?

    他甚至推定,秦朝之迅速灭亡,也始于“怀清台”的修建!

    但愿我们的莽撞没有打扰她早已沉睡的灵魂。

  链接>>>守寡之谜

    一个拥有无量财富的女人,为什么会在早年丧夫后终身守寡?这是巴寡妇清身上又一个有趣的谜。

    刘云生教授认为,从秦汉以来直到宋代程朱理学兴起之前,对妇女的贞节要求一直是较为宽松的,寡妇再嫁并没有被礼教束缚。比如西汉朱买臣妻离婚再嫁,就是当时人人皆知的故事,况且朱买臣发达后,还优厚地对待前妻夫妇。著名的《孔雀东南飞》里,焦仲卿的妻子被婆母休回娘家后,也无人嫌弃,反而是太守、县令一再遣媒议婚。到东汉,寡妇或弃妇再嫁更视若平常,如著名的蔡文姬,一生嫁了3次,反受文人尊重。

    战国秦简里可以看到,秦国的婚姻制度也较开明。《秦律》有明确规定,婚姻关系中,严禁男性在外沾花惹草。若秦朝男子不守规矩而淫女性,妻子可以“夫不守贞操义务”为由将丈夫杀死。那时妇女权利之大,后世王朝几乎难望颈背。

    《秦律》还规定,秦代妇女丧夫后,在没有子女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继承遗产。巴寡妇清正是这样的典型人物,这可能是巴清没有续婚的真实原因。

    但我们也有另一种猜测:从巫师的技术角度看,如果巴清要保持她巫师的通神力量,是否也需要让外人看见一个“守身如玉”的女神形象呢?这也许是她巫师身份的一个反证。

    也许,财富、权威,都是她守寡的动机。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