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细说巴东桥文化

  • 清江山水
楼主回复
  • 阅读:10507
  • 回复:3
  • 发表于:2013/1/15 18:26:43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细说巴东桥文化 



    无须质疑,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各个时代、各个类型的桥都体现了特有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

    桥,即架空的道路。建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运输工具或行人在桥上畅通无阻。《说文解字》释:“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桥也。”桥的最初含义,是指架木于水面上的通道,以后才有引申为架于悬崖峭壁上的“栈道”和架于楼阁宫殿间的“飞阁”等天桥形式。现代,桥又在城市交通中发挥重要作用,平地起桥(立交桥),贯通东西南北,不仅有助于缓解交通堵塞,还成为现代化城市的亮丽风景。我国古今桥梁不少都曾走在世界桥梁建筑的前列。同时,它又是活的文物瑰宝,记载着许多珍贵的资料。

    巴东境内有许多桥,每座桥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可以说“桥”的历史发展,记录了巴东的历史变迁。

    巴东素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称。古巴东境内有两条交通大动脉,一条是长江北岸的古驿道,一条是长江南岸的古纤道,两条交通生命线都同长江平行而列。再难的路也还要走,千百年来,人们出川入楚,除乘船以外,更多的是依靠古驿道和栈道,在深山峡谷或是悬崖密林边,背着背篓,带着打杵,慢慢地蠕动,成为古驿道和纤道上永恒的风景。

    寅宾桥是古代驿道在巴东境内的第一座桥,也是巴东同秭归的分界标志。古时候,来自官方的诏书、命令或者皇帝的书信,都是从这里进入巴东再转入四川。这条路全长有100公里,相当于现在邮电局电话干线通道。

    寅宾桥是巴东境内驿道的一个新起点,自然桥也修得特殊,由两地人民分别修,最后合在一起的。据当地老人讲,在寅宾桥的左右两边山上,各建有一座古庙,来纪念这座老桥。
  
  • 清江山水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15 18:28:57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明清时期,曾在秭归牛口设过牛口巡检司。寅宾桥左右的两个小镇也曾红极一时,牛口在水路交通上,也是一个极为险要的地方,时常发生船毁人亡的现象。当地人就在险滩处修建了一座白骨干塔,用来收殓死难船工的尸骨,塔上的地藏王庙是专门超度亡灵的。

    在长江北岸古驿道上仅有的几座老桥中,蚬龙桥因长年泥沙淤积而深埋地下,近百年不见天日。当然埋在地下也有好处,桥面和桥栏保存完好,桥栏的面板雕龙刻凤把一座老桥装饰得古色古香,八个断头的小石狮子仍然四处张望。

    从蚬龙桥过来便是镇江寺遗址。在镇江寺旧址上,我们找到了一块当年古寺的碑刻:“雷音震处天”,“钟声振震通”,落款是道光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813年。透过残破的石刻和模糊不清的文字,我们好像看到了当年过往旅客和行人虔诚的神情,听到寺里悠扬清远的钟声。

    镇江寺同江南秋风亭、凉水寺隔江相望,在镇江寺下还有一座已不存在的老桥,我们只看到了桥的碑记,碑文记载该桥重建于1701年,历经战火洗礼等等。

    那么,为什么要在镇江寺左右两边不远的地方各修一座桥呢?这让人感到奇怪,除了山洪雨水多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从历代县志上,我们找到了答案:这儿曾设置过巴山驿,也就相当于古代皇帝的中心邮局,交通便利、建桥修路自然是第一位的了。

    古驿道上的济川桥是几座桥中最爱热闹的一座,桥处在人口集中的地区,当年修桥时,捐资修桥的人特多,名字刻满了两块2米高的石碑。桥修好后,过往行人太多,桥面板更换数十次,而今,该桥已基本弃之不用了。从碑刻上我们了解到,桥修建于1628年,当时是出川入蜀的必经之路,所以称为济川桥。
(0)
(0)
  
  • 清江山水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15 18:29:38
  • 来自:湖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江北众多的桥中,最有意思的就是万福桥了,桥的历史只有200多年,老人传说,当年桥合龙时,还没有桥名,一群外地路人感叹说:险沟有了桥,真是过路人的万福啊!于是桥便命名为万福桥了。

    古驿道上的古桥远不止这些,但大大小小的桥却浓缩了巴东一千多年来古驿道的发展变迁。桥是流动的韵律,是凝固的历史,如果说长江是一条生命线,那么,这些老桥就是这条线上的一颗颗明珠。

    与江北长江古驿道隔江相望的另一条重要交通线便是川鄂大道,是湖北与四川的交通主干线,全长66公里,大多沿江而凿,多为纤夫道。

    古纤道上各形各类的桥近百座,最有特色的便是巴东县城附近的两座老桥了,只有复建记录没有修建年代的无源洞桥便是其中的一座。无源洞桥小巧精致,两头各有一小亭,亭子只有席子般大小,亭边有历代石刻若干,是巴东境内文化特色最浓的老桥。

    真正称得上“老”桥的应算是县城中心的相公桥了,也是资料齐全的古桥,该桥建成于唐贞观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了,桥仍健在,只是淹没在现代建筑中,已不那么起眼了。

    老辈人桥修得多了,也就不太注重桥本身的含义,当初修桥旨在拓宽延展生存的空间,这些桥把古今连为一体,从而让古代文化一脉相承地延续下去,难怪古人如此热衷修桥。

    今天,让巴东人引以自豪的还是桥:于2001年开工建设、2004年建成的巴东长江公路大桥,是三峡江段的第二座长江大桥,也是我省境内的第十三座长江大桥。桥面全长2100米,主塔高212米,居亚洲同类型桥梁第一,属于209国道跨越长江的特大桥梁,堪称巫峡口一道绚丽的文化风景,也悄然成为巴东迅速发展的历史见证。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