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巴祖廪君的英雄神话(三)

  • 何微微
楼主回复
  • 阅读:10589
  • 回复:1
  • 发表于:2013/1/28 11:09:08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巴祖廪君的英雄神话(三)


(二)夷城筑邑建巴国




   《晋书·李特载记》云:廪君复乘土船下及夷城。夷城石岸曲,泉水亦曲,廪君望如穴状,叹日:“我新从穴中出,今又入此,奈何!”岸、即为崩,广三丈余,而阶陛相乘。廪君登之,岸上有平石,方一丈,长五尺。廪君休其上,投策计算,皆著石焉。因立城其旁而居之。其后种类遂繁。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此事稍异:“廪君于是君乎夷①参见.英弗雷泽:《会枝》(中译本)城,四姓皆臣之。”明言初具君、臣等级制度,又筑了城邑,巴部族从此便具有巴国的雏形了。

    夷城在何处?管维良先生《巴族史》认为在今“恩施一带,当地水曲山险,易守难攻,宜于设为政治中心,故廪君在此筑城为都,因夷水而名夷城,建立起部落联盟似的国家——巴国。”廪君见夷城石岸“如穴状“,为何要感叹呢?因为前引《世本》说巴氏等五姓“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生于黑穴。”可见廪君的部落本是洞穴而居,为了开拓疆土,效仿文明部落筑城而居,他才率部西迁,经盐阳而至夷城来的。原指望找到一处依山傍水的平地可以筑城,但现在却是“石岸曲,泉水亦曲”、“望如穴状”,所以感叹:“我刚率部从洞穴走出来,浮航到此,而今还是再住山洞,这可怎么办?”大概是廪君的喟叹感动了天地神灵,也是巴族天命当兴,话音刚落,石岸便崩裂变为平地,“广三丈余”,同时在他的脚下倏地产生出由二变四、四变十六……成倍增加的无数级台阶,一直通向高岸平地(“阶陛相乘”,但《太平广记》载此句为“而阶阶相承”,则谓生出的阶梯级级连接)。“投策计算”,投掷蓍草占卜而计算吉凶。如《楚辞·卜居》:“詹尹乃释策而谢日:“……龟策诚不能知此事。”结果那些蓍草都标著在石上,看来呈吉祥卦象。于是便在此垒土石为城,确立君臣制度,这已初具等级制度,即意味着奴隶制的巴国已萌芽了。
  
  • 何微微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28 11:09:42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第一任廪君什么时候死的呢?按《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一记载务相比剑、浮船取胜,被奉为廪君,率部西迁至盐阳射杀盐

    神,再“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接着才说:“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寻绎文意,这第一任廪君是一直到“君乎夷城”之后才死的。但是《长阳县志》载其县“白虎陇”说:“在长阳县西渔峡口东村,与村左青龙寺相对,维石岩岩,虎视眈眈,旧志谓廪君化白虎处指此,故渔峡口东村称为白虎陇。”《太平寰宇记》卷一四七《长阳县》下:“武落山一名难留山,在县西北七十八里,本廪君所出也。”按《长阳县志》所记,则第一任廪君未出武落钟离山就死了。管维良先生亦依县志认为:“第一代廪君早已逝于武落钟离山一带,在那里留下了廪君化白虎的遗迹,在夷城建国的廪君已是以后的廪君,其时间大约在商代中期。”①

    我们认为:《长阳县志》乃明清时据地名传说而记,远不如《世本》、《后汉书》、《太平广记》引《录异记》时间更早、记载更为可靠,而且首任廪君的确立就因为剑中石穴、土船能浮,按常理必当上任后充分发挥他这两方面本领对外开拓进取才合乎情理,以上三书也是这样记叙的;特别在夷城岸边感叹“我新从穴中出”一句,也与前文立为廪君后“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相呼应。凡此皆说明首任廪君应死于“君乎夷城”之后更为合理。至于县志所记白虎陇这类地名,往往是后人因纪念古人某种事迹而附会出来的,这种现象在方志中比比皆是。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