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关于五句谣(作者:田昌令)【载《长阳诗苑》2014年第1期】

  • 空山新雨
楼主回复
  • 阅读:860
  • 回复:10
  • 发表于:2014/9/6 15:53:22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关于五句谣


田昌令


  自2006年8月,我开始习练五句诗,后来取名“五句谣”。我的这类诗作先后在网上陆续发表,并在《土家族文学》和《长阳诗苑》上部分刊出。常常会有朋友在读到这些五句谣后问我:五句谣是一种什么类型的诗歌?我曾从不同角度作过解答,概括地说:五句谣是从民歌“五句子”翻新而成的一种传统诗词体裁,是竹枝词的姊妹调。

(一)

  “五句子”是长期流传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一种民间歌谣,仅目前收录整理的“长阳民歌”就有一千多组,歌词近四十万字,其中,以“五句子”为主。按当地传统的演唱习惯,“五句子”每十首为一排,十排为一串;“这里的山歌排对排,这里的山歌串对串”,唱的就是长阳“五句子”现在流行的盛况。
  从外在形式上看,“五句子”以独特的结构有别于其他民歌。她的基本格式是七言五句,多采用整齐的句式组合。这样的结构不仅便于套用不同的曲调演唱,而且为表现情感提供了更多的回环余地。
  “五句子”最有艺术魅力的是第五句,它往往是意境升华,情趣的归结,故有“五句山歌五句单,四句容易五句难”的说法。第五句“往往出人意外,或妙笔生花平添意趣,或响鼓重锤彰明主旨,或突然转折升华意境,常常成为“诗眼”,与前四句珠联璧合,耐人寻味”(王作栋语);因此,常能收到奇峰突起,画龙点睛的效果。如:

到了杭州到苏州,
买条汗巾姐收留。
白日不许姐揩汗,
夜晚不许姐搭头,
相送情姐洗忧愁。

  歌词首句起于到苏杭,次句承于送汗巾,三、四句重叠反衬,铺设悬念,第五句结于“洗忧愁”,让情趣得以升华,听来回味无穷。
  我出生于土家族家庭,长期生活在土家族地区,从小就在父辈们的“五句子”声中受到熏陶,心中打下了喜欢五句子歌的烙印。出身社会后,我又接触到了一些文字记录的“五句子”歌词,从而加深了对她的理解和好感。学习诗词后,我知道后来的竹枝词是由当年巴人地区的歌谣——竹枝歌——演化而来的。尽管我无法知道当年“竹枝歌”的全貌,但从前人的作品中知道她是一种七言偶句体。因为同样采用七言句的基本格式,而且同样流行于土家族地区,我认为,“五句子”歌与古代“竹枝歌”有很近的亲缘关系,是巴乡民歌的“姊妹篇”。于是,我盟生了一个的念头并着手尝试,用“五句子”歌的形式翻新一种传统诗词体裁,即“五句谣”,作为竹枝词的“姊妹调”。
  
  • 空山新雨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4/9/6 15:56:46
  • 来自:湖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三)

  五年多来,我边摸索边习作,先后写成五句谣300多首。为了便于保存和交流,我将这些五句谣习作结成一个专集,取名《五句新谣》,与前些年出的《新唱竹枝》成为“姊妹篇”。
  《五句新谣》立足本乡风土,兼收外地风情,着眼现实生活,反映时代风貌,力求与《新唱竹枝》互异互补,形成鲜明的特色。
  首先是突出了文化特色。《巴风采录中》中的“长阳花鼓子”、“长阳南曲”、“长阳故事”、“坐丧鼓”、“廪君节”和“旧时童趣”等六组都是地方民族文化的精彩内容,不仅是传统的文化遗产,而且是现实仍在流行的文化样式。当然,县内的《长阳山歌》、《撒叶儿荷》也是很有影响的文化事象,因《新唱竹枝》已经涉及,所以《五句新谣》就没有再作采录。此外,《与广西寒酸对歌》和《小镇文明景象多》也是取材于文化事象。《地摊谣》和《长阳风情街》中也掺杂着文化方面的题材。从广义的角度看,“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和“民运会”也属于文化的范畴。这样算来,文化题材在《五句新谣》占了一多半。
  其次是明显的时代特色。在习作五句谣的这几年中,我们身边发生的大事很多,不是几组短诗能反映出来的。但是,像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这样展示国家形象、成为时代标志的重大事件,不能不让我激动和思考。就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来说,承办一届全省性的运动会,也是一件值得记忆的大事。因此,《盛会短歌》用了99首的篇幅吟唱了其中的一些片断。
  我们面临的这个社会正处在一个市场经济兴起的时代,就连我生活的这个山区也被卷入市场浪潮中。我每天见到和听到的是一群底层人物在这个浪潮中的挣扎、呼号。这些对我来说,可谓入眼为情,入耳为歌,《世态扫描》中的“地摊谣”和“打工吟”正是对这些场景的实录。
  其三是美刺兼陈的特色。大千世界,万象纷纭。我们所见所闻既有主流一派,也有另类异形。对某些异类现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我以个人好恶的审视角度,有选择地作了一些扫描。其中,有提出某种现象,引人对其思考的,如《乡村喜事新风》之七:

儿子结婚爹化妆,

添孙打喜也遭殃。

彩衣高帽大花脸,

戏弄三番几近狂。

此中趣味费思量。

  也有对某种现象善意讽劝的,还有诙谐调侃的,如《长阳风情街》之七:

欣欣政府幼儿园,

窗外犹闻笑语喧。

牌馆发廊同巷里,

夫妻用品售门前。

童问伟哥甜不甜。

  另外,《五句新谣》的“新”字还体现在声韵方面。如前所述,五句谣是一种传统诗词体式,需要对“五句子”采用方言音韵的做法进行改进,必须适用规范的诗词声韵。我们县是一个诗词发展很有特色的地方,特别是在诗韵改革方面走在前列。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杨发兴先生编著出版了非常实用的《中华今韵》词典,为诗词声韵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五句新谣》的作品除一句“挨到些”外,全部适用《中华今韵》,可以说是一部地地道道的新韵歌谣。
  或许有人会说,传统诗词早就退出了文化主流,今天再来重续中断1300多年的“五句诗”,忒不合时宜。但是,凭着对“五句子”的真爱,我愿意用心血将她妆扮,重新嫁到曾经辉煌的诗词殿堂。最后,用一首五句谣作为结束语:

欲知异调起何方,

且借风骚问汉唐。

诗赋荆州歌逝远,

谣兴五句体流长。

久历春秋未可央。

(1)
(0)
  
  • 清江野老
  • 发表于:2014/9/6 15:59:04
  • 来自:湖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谢谢新雨费心贴出我的拙作!辛苦了!
(0)
(0)
空山新雨
空山新雨: 老师这篇文章耗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您结合自身的创作实践,娓娓谈来,既有理论阐述又有作品举例,对我们赏析和创作五句谣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贴出来大家共同学习!
  
  • 红尘散逸
  • 发表于:2014/9/6 19:44:49
  • 来自:吉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建议高亮赏起,以便阅读学习!
(0)
(0)
空山新雨
空山新雨: 先生好建议!遵意标色。
  
  • 武陵英娥
  • 发表于:2014/9/6 23:42:46
  • 来自:湖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赏学雨版美篇!收藏学习!遥祝节日快乐!
(0)
(0)
空山新雨
空山新雨: 谢谢娥姐关注!问好!野老先生此文对我们确实很有指导意义。
江诗娥:让诗词融入生活,使生活充满诗意。
  • 佷阳嘉树
  • 发表于:2014/9/7 7:21:06
  • 来自:湖北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再读再学,常读常新!
(0)
(0)
空山新雨
空山新雨: 感谢先生关注野老先生好文章!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