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与时俱进,一往无前——《鸿泥四集》后记(作者:杨发兴)

  • 空山新雨
楼主回复
  • 阅读:1066
  • 回复:4
  • 发表于:2014/9/8 8:59:48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与时俱进,一往无前

——《鸿泥四集》后记

○杨发兴



经过几天的修订、整理,《鸿泥四集》(以下简称《四集》)终于编辑完成了,我也算舒了一大口气。记得《鸿泥三集》(以下简称《三集》)是2007年10月出版的,且先后印了两次,算起来已是四五个年头了。这中间最大的变化是2010年我趁换装新电脑的时候,安了宽带,上了网络,并且开了博客,真是:交四海友朋于斗室之内,观五洲风雨于荧屏之中。网络将我带入了一个广阔而又崭新的天地。消息增多了,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以前只是在书信上往来的老朋友,也可在荧屏上一睹丰彩、畅叙衷肠了。同时,只要点点鼠标,敲敲电键,就可结识许许多多天南海北,甚至异国他乡的神交之友。真的实现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美好愿望。我情不自禁地高喊一声:“网络万岁!”

《四集》的编排体例还是与《三集》一样,以体式为经,以作品为纬。体式的编排次序为:绝句(五绝、七绝),律诗(五律、七律、排律),古风,词,曲,赋、联、新诗。各体式内的作品,则以创作时间先后为序。集内作品,格律依旧,声韵从新,悉依《中华今韵(十九韵)》。

《四集》是我出版的第二本新声韵诗集,比《三集》编选的作品要多些,仅诗就有460多首,尽管现在还有许多人不赞成用新声韵写传统诗词,还举出一些不能令人信服的歪歪理,有的人还在网上征求签名,发表“宣言”什么的,并给新声韵诗词泼了许多脏水。他们闭着眼睛,塞着耳朵,横不讲理地不承认新声韵诗词在诗坛上应有的地位,想把它们订入另册,一棍子打死,扼杀于摇篮之中。用文革式的话说,就是“将它们打翻在地,再踏上千万只脚,叫它们永世不得翻身!”但“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已成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是任何个人、任何组织或任何势力所不能扑灭得了的。“词林青叶送黄叶,韵海新帆易旧帆。”历史就是这样的无情啊!我曾经写过两首诗。

我把今音定一尊,管他平水与词林。

入声不在诗仍在,何必忡忡效杞人!

古韵今声各自尊,君钟芳草我长林。

车行双轨两无碍,姹紫嫣红始是春。

我还写了一首《今韵情深》的绝句:

我与今音情谊深,相濡以沫数十春。

海枯石烂亦厮守,誓做白头偕老人。



从我多年来与时俱进,弃旧从新,用现代汉语编写韵书,用新声韵写传统诗词的体验,自我感觉很好。于情于理,于人于己,并没有丝毫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写起来也没有什么碍手碍脚的地方,差不多到了随心所欲、得心应手的地步。新声韵诗词既可以反映千变万化、细致入微的主观世界,也可以反映出纷复万状、波澜壮阔的客观现实。美可以歌颂祖国欣欣向荣的气象,刺可以揭露社会上所存在的丑恶现状。旧韵诗词能反映出来的,新韵诗词也一样能反映出来,并且使当代人更容易理解和更容易接受。这样既不为难于作者,又有益于读者;既能反映主观世界,又能表现客观现实的事情,又何乐而不为呢!

我曾经在《三集·后记》里提到了六个“尽量”。通过这几年的创作实践,更感到了这六个“尽量”的重要,在这里我稍作申述。

一、尽量写通俗点儿,浅显点儿,力避深奥古涩。

我们写诗填词制曲,主要目的是让人看的,并且是让现代人看的,让作品成为作者与读者思想交流和心灵勾通的一种工具。读者一看,就知道作者在说些什么,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阐发一种什么样的主张;否则读者读后,昏昏然,蒙蒙然,不知作者在说些什么,如丈二的金刚,摸不着头脑,还要东猜西猜,这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诗并不是越“雅”越好,也不是越“深”越好,更不是越“深奥古涩”越好。你“雅”得、“深”得、“深奥古涩”得别人看不懂,那你写的诗又有什么作用呢!试看古人的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明白如话,浅显易懂,哪里有一点儿深奥古涩的痕迹。读起来真如行云流水,韵味十足。

二、尽量写流畅点儿,顺口点儿,力避佶屈聱牙。

诗词不仅能目读,而更重要的是能口诵。这就要求作品读起来流畅自然,一点儿也没有佶屈聱牙的感觉。这样的作品才能为群众所接受,流传久远。要写出这样的作品,首先作者要去掉“用词越古越好”、“句式越怪越好”的错误思想,不要生造出一些连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的词语。其次,在初稿写好后,要反复吟诵,反复修改,直到不结结巴巴,琅琅上口为止。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说明了古人在学习上的执著、勤奋精神,也充分地说明了吟诵、思考、修改对提高作品质量的重要意义。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推敲”吧。经过这样一番琢磨、锤炼出来的诗读起来必然顺口,听起来也就必然顺耳了。请看:

重上讲台情转浓,廿年往事任匆匆。

不须揽镜悲白发,一沐春风便返童。

清江河畔送君归,快艇如梭犁翠微。

望断天边云尽处,相思随着鹧鸪飞。



这种诗如山间流泉,流畅自然,读起来琅琅上口,没有一点涩滞和佶屈聱牙的感觉。

三、尽量用现代汉语中的活词语,力避用古代汉语中的死词语。

文艺作品(诗词也是一样)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语言是反映客观现实的载体,你要做到“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用现代汉语中的书面语和现实生活中鲜活的口头语,不用随着社会进步发展不断涌现出来的新词语,而还是用那些“陈古八十年”、早已被时代淘汰的旧词语、死词语,那能行得通吗?本来是一双天足,你还要以“金莲”形容之;本来是刘海儿,你还要以什么“云髻”状摩之;本来人家在跳“秧歌”、“迪斯科”,你还在以“霓裳羽衣”、“长袖飘飘”、“莲步盈盈”去描绘之,难道不觉得尴尬、滑稽吗?放着“高峻”不用,而要用“巀嶭”。不用“屠杀”,偏要用“虔刘”。不说“老虎”,偏要用“於菟”。这是故意给读者找麻烦。古汉语中的“死词语”只能陈列到“古代汉语博物馆”里去了。

四、尽量准确无误地反映社会现实,美其所当美,刺其所当刺,力避观点模糊,态度骑墙。

诗人应该是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人,是真正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说话的人。热爱真善美,憎恶假恶丑,是诗人所具备的高尚品格。凡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言行则热情歌颂赞美之,凡有损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言行则坚决揭露鞭挞之。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认识,唤起人们的良知,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让改革开放事业能蓬蓬勃勃发展,人民生活能扎扎实实提高,祖国能日新月异地富强起来。如政府的三农政策,彻底免除农业税,免去学杂费,这些破天荒的好事,必须热情歌颂之;那些贪腐成风,墨吏遍地,买官鬻爵,瞒上欺下的不良现象,应观点明确,立场鲜明地给予无情地揭露而鞭挞之。

五、尽量写自己的深切感受,力避无病呻吟。

写诗就是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必须抒之有情,言之有物,“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不行的。当一件事让你感动了,动了真情,在写的时候,诗情就会源源而来,诗绪就会缕缕而出。就会一气呵成,一挥而就。没有客观事物的感动,没有主观感情的激动,没有写作欲望的冲动,就干脆停笔不写。若是为了完成“任务”应景、作秀,感情的水面上一点波澜也没有,即使是搜尽枯肠,也是写不出好东西来的。

六、尽量写得情真、意永、味浓点儿,力避清汤寡水,韵味索然。

写诗既是一种真情实感的宣泄,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评判,一种看法;也是对诗人艺术功力的一种检验,对意志的一种锻炼。写诗不是随心所欲地玩玩儿而已,也不是附庸风雅的事,而是要用诗去反映客观现实,去教育人、鼓励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将诗写得既符合规矩,又写得情真意永,饶有兴味儿,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得到启迪。否则,清汤寡水,韵味索然,有谁来看你的作品。

当然,以上所说的六个“尽量”,相互之间并不是孤立的,是相互渗透融合的。可能在一首诗里不会完美地体现出这六点要求,但要以毕生的精力向这六点要求靠拢,争取将每首诗词写得好些。我想,这一点是可以做到的。

《四集》能够顺利出版,使我不得不想到县民研会会长刘光容先生和县诗联学会会长田文大先生等领导同志的关注。诗联会副会长田昌令同志帮忙联系出版社,诗联会名誉会长方纪申、陈金祥二先生,牺牲休息时间,不顾炎天暑热,操觚写序;曾祥科先生也于工作繁忙之中,挤时间写出了评论文章;杜祖渭先生年已古稀,还孜孜不倦地校核诗稿。还有北京市的挚友钱荆桑、吴绿猗贤伉俪,于云山万重之外给了我难以忘怀的支持和鼓励。在《四集》付梓之际,请让我向他们和关心我出书的所有同志致以诚挚的谢意!

“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用自己喜爱的艺术形式,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每当旭日临窗或夕阳衔山之际,把卷临风,低吟朗诵,激起对祖国山川和故乡的热爱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新的理想的追求;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故人的怀念,这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苏轼曾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集中的诗大多都是八十年代及其以后的作品,但又何尝不是我人生雪泥上留下的一星半点儿的指爪!

“《诗·小雅·鹤鸣》中说:‘他山之石,可以为错。’又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切望方家同好不吝指教,使我于切磋琢磨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提高诗艺。”

以上两段话是我在《鸿泥集·后记》中写的,现在引来作为自勉。最后赋一律作结。

一卷杀青月已沉,几多白发又新侵。

呕心沥血珍珠鸟,填海衔石精卫禽。

已把欢欣献知己,更将忧患诉同仁。

掀帘遥望庚星杳,忽尔依稀见旭暾。


  
  • 巴土山鹰
  • 发表于:2014/9/8 10:07:34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热烈祝贺杨老先生新作出版!特别欣赏他老人家对诗词创作的体验和建树。
(0)
(0)
空山新雨
空山新雨: 感谢先生关注!共同学习。
  
  • 佷阳嘉树
  • 发表于:2014/9/8 16:07:02
  • 来自:湖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已把欢欣献知己,更将忧患诉同仁。
愿早日拜读大作!祝杨老师中秋快乐健康长寿!
(0)
(0)
空山新雨
空山新雨: 感谢先生关注!《鸿泥四集》前年已出版,这是刊载于《长阳诗苑。诗灯漫笔》2012年第2期的文章,我贴出来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