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浅谈元曲与宋词的关系

  • 渔翁
楼主回复
  • 阅读:2776
  • 回复:10
  • 发表于:2014/9/18 17:09:30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浅谈元曲与宋词的关系

   继唐诗、宋词之后就是元曲,她有独特的魅力。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又有独特的通俗、泼辣、大胆和尖锐讽刺的时代特征。然而相形之下、元曲的流传不及唐诗宋词之广泛,因此人们对元曲的体式感到陌生。其实曲的一大部分散曲与词是极为相似的,有的曲就是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点绛唇”等。

   元曲指元朝北方兴起的一种吟唱文学体系,分北曲、南曲。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是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所谓宾白即戏曲剧本中的说白、道白,而科范则是指元曲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的舞台指导。“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散曲”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她与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和舒事,可以朗诵、吟咏和清唱。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下面谈谈曲与词的异同点。

(一)   曲与词的关系:

1.       元曲与词的木相同点:

一是两者都是以长短句的形式出现,都讲平仄和押韵。

二是都有代表每个曲子的曲牌和每个词的词牌,而且很多曲牌就是词牌。如“天净沙”、“点绛唇”和“太常引”等十余种。

三是有些曲牌虽然与词牌名称不同,但却是词的变相。试对比下面两例:

  忆王孙           秦观    (词)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一半儿           张小山   (曲)

海棠香雨污吟袍,薜荔空墙闲酒瓢,杨柳野风凉野桥。放诗豪,一半儿行书一半儿草。

显然曲中除“儿”字可做衬字不算字数外,词、曲是一样的。虽然曲末通常为仄煞,而词末一般为平煞。但一半儿也有平煞者,如赵善庆“寻梅”,其末句“一半儿衔着一半儿开”。而“忆王孙”入曲后也有仄煞者。

四是曲讲宫调,词也同样,曲中所用的十二宫调,词中皆有。

五是曲讲么篇换头,即在重复某一曲调时,常将后者首句、甚致数句加以改变,称之为么篇换头。词也讲换头,即有些双调词的下片与上片基本相同,只有句首改变,称之换头。因为曲有双调,如果将一首带么篇换头的曲与与双调下片换头的词相比是完全对应的,而词的下片也称为上片的“么篇换头。

六是曲的押韵一般都是平仄通押,只要这些韵字都在曲韵的同一韵部即可。词也有这种体例,称之为一部三声叶。

七是曲讲衬字。即在一首曲中根据作者所表达的内容,可在不太重要的地方增加一些字,这些字不入音韵,不讲平仄,称之为衬字。在词中也有类似的衬字。如“江城子”又一体欧阳炯所作“晚日金陵岸草平......”中第六句正格应为三字,它却加一“如”字变成四字《钦定词谱》评其为“开宋词衬字之法”。当然词之衬字还讲平仄,仍算正字,构成又一体。然而曲中有些衬字后来也有变成正字者,如中吕【蔓菁莱】无名氏所填“脚到处人相敬......”中第三句“倒耽阁了半生”中的“了”字本为衬字,但在《御定曲谱》中却扶为上声的正字。可见两者确有相同之处。可见曲应当是起源于词。

2.元曲与与词的不同点:

也许有人会认为曲是词的一个流派,其实不然。曲虽由词发展而来,但其完美体系及其诸多特点远远超出了词的范畴,因此才与唐诗、宋词并列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中三大奇葩。这里谈谈曲与词的区别:

一是语言风格上讲,词讲究清新流利、婉转深致、语言优美、藻丽、含蓄。曲则大不相同,语言通俗易懂、直白泼辣、大胆尖锐,很接近大众口语,提倡所谓“太文则迂,不文则俗,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才是曲的用语。

 二是曲牌韵密,几乎一句一韵,平仄要求很严,仄声中对去声要求更严。词一般是几句一韵,除一步三声叶外,押平韵、仄韵多不要求在同一首词中。

三是曲有曲韵,词有词韵。词韵,后来常用《词林正韵》,此乃(清)江苏吴县人戈载所撰。他将平水韵之平仄重新组合排列,构成十九部韵。曲韵则由(元代)周德清撰写,名为《中原音韵》。他根据当时北方民间音韵,将平水韵重新组成19部韵,取消了入声字。

  四是曲与词最大的区别是曲有衬字,而且曲中的衬字是普遍现象,衬字的数量从一个到几十个,由于衬字不计音韵和平仄,故加起来十分随便,不受限制。当然衬字多半为虚词,一般加在句首或句中,而不加在句末。

  五是词每首都是独立的,仅供吟唱;曲则不同,除小令外,大多几首联在一起,而共押一韵。对于杂剧,则联在一起的曲子更多,而且共同表述一个剧本的内容,上台表演。

  综上所述,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支奇葩,比起唐诗、宋词,有人误把元曲当成诸如戏曲之类的台词,除专业人员外,一般人好象对她没有兴趣。
  
  • 清江野老
  • 发表于:2014/9/18 17:47:36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制曲时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不要将多余的不入谱的字词统统冠以“衬字”。衬字是曲词中在曲律规定的字数之外增加的字,常用以补足语气,增加声情色彩。它在歌唱时不占重要拍子,当然也就不用合谱。但衬字不能用于句末,不能做韵脚。衬字加入句中,绝不可影响原文的意义,也就是说,抽掉衬字后,句子的意思必须仍然是完整的、通顺的。否则,就不是衬字了。
(0)
(0)
  
  • 清江野老
  • 发表于:2014/9/18 17:52:35
  • 来自:湖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比如,最近您发给我的那一段曲,如果将标红的字作为衬字的话,加上去与抽掉后的意思就变了:

长阳歌舞,巴土摇篮地。
炉石旧梦依稀,白诗满壁。
十里廊风光秀丽,千年巴地岁月清奇。

这样的就不能视为衬字了?
(0)
(0)
云之泊远
云之泊远: 我查了一下,衬字也可以是实字,主要是让句字更加口语化,更加充实流畅。不过我接触曲很少,对衬字几无了解,不知野老此处的标准是否稍严格了些?
渔翁
渔翁: 回复云之泊远:野老先生可能是搞误会了,你举例中的“长阳歌舞乡”的“乡"字是江诗平先生标红的,他说”乡”与“地”不在一韵部。我回复说:元曲的首句也可不入韵。后面的红字也是他标的,说这些字都不符合平仄。我感到很奇怪,不知他用的是什么曲谱。
  
  • 渔翁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4/9/18 20:37:43
  • 来自:湖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二位关注!野老先生的意见是正确的,但你举的例子是不对的,正确的衬字请看我刚发的帖子,此帖子所标出衬字才是准确的。云之泊远先生的意见是正确的。是我的个见。
(0)
(0)
  
  • 佷阳嘉树
  • 发表于:2014/9/19 9:01:26
  • 来自:湖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略有所解。问好各位!
(0)
(0)
渔翁
渔翁: 谢谢 关注!问好先生!
  • 空山新雨
  • 发表于:2014/9/19 14:04:58
  • 来自:湖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文中举出了元曲与宋词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让我对元曲又多了一些理解。
(0)
(0)
  • 清江子
  • 发表于:2014/9/19 15:37:08
  • 来自:湖北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了,对于曲确实缺乏了解。
(0)
(0)
渔翁
渔翁: 谢谢关注!祝先生秋安!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