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泊远词话之No.86~No.90

  • 云之泊远
楼主回复
  • 阅读:1468
  • 回复:39
  • 发表于:2015/1/1 9:35:21
  • 来自:北京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首先祝长阳诗苑诸公新年快乐!

No.86
    清人李天馥《容斋词》有“香阶小立不知还。徘徊久,端为出来难”、“极目香尘旧板桥。路迢迢。不见归鞍见柳条”句;贺裳《红牙词》有“斜日拖花,微风扑絮”句;王士祯《衍波词》有咏镜之“一泓秋水碧於烟”,赠雁之“水碧沙明,参横月落,还向潇湘去”句;毛奇龄《当楼集》有“小姑不解断人肠。看花落,又看浴鸳鸯”,“眼底分明暗着人,故逐旁人语”,“落花原有早和迟,空自晓风吹了晚风吹”句;沈丰垣《兰思词》有“独怜春草不成花,看尽晚云都做水”,“怪底窥人莺不语,绿杨枝上微微雨”,“画屏飞去潇湘月,一床夜月吹羌笛”句。至于陈、朱二公、“清季四家”,则妙句甚丰。
    余玩味诸句,深感今人诗词功力与前清诸老尚且相去甚远,何能望五代、两宋诸贤之项背也!由是,吾辈直须发奋勉力耳,不可片刻荒废。

No.87
    《中华新韵(十四韵部)》合i、ǖ入“齐”部,常引诸多诟病,然此分法果无理乎?余早年曾专致流行歌曲,虽则今世流行曲源自西洋音乐,与中国古代宫调有异,然吴梅《词学通论》云:“中西古今之音乐,理无二致,可以理测也。”余亦持此论。
    以余之流行曲创作经验,觉i、ǖ作韵脚而歌,押韵相谐,彼时余未涉古典诗词,于格律亦无知,仅凭直觉耳。如今回首,乃感叹韵书有据也。
    然以古典诗词实际创作而度,余以为,写诗或可避i、ǖ通押,填词制曲则通押无妨,毕竟古词曲从酒筵歌席中来。

No.88
    诗、词、曲同源而不同宗,各有法度。以诗法入词,则词刚劲豪宕,以诗法入曲,则失之远矣;以词法写诗,则诗易流于蘼软,以词法入曲,则曲过于雅正精丽;以曲法填词,则词易俗鄙庸陋,以曲法写诗,则顿成笑柄矣!然则,巴土竹枝词以民歌法成诗,乃特例,不在本论之内。
    自东坡、白石以降,两宋以诗法入词者颇多,虽略失词家当行本色,却开天风海雨、清空骚雅之流派;今世之才浅者,多以曲法填词甚至赋诗,气格愈低,法度偏颇,焉得佳篇?!

No.89
    姜白石咏物词,虽巧翻章典、妙摄神姿,然“犹有隔雾看花之恨”(王国维《人间词话》)。如《小重山令》下片结拍之“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以潇湘泪竹之斑喻潭州红梅之色,于理虽切,终觉境界疏隔矣。

No.90
    姜白石词以清空峭拔著称于世,然论用情之深挚,则终不逮梦窗、碧山辈,一如大晏词虽明丽温润,却不似小山、淮海易教人感慨怅然。
    然,白石道人词,南宋宁宗庆元三年元夕《鹧鸪天》诸阕,余读之颇觉心神感染。


附录涉及作品:

     小重山令

人绕湘皋月坠时,
斜横花树小,浸愁漪。
一春幽事有谁知?
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
遥怜花可可,梦依依。
九疑云杳断魂啼。
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鹧鸪天(丁巳元日)

柏绿椒红事事新。
隔篱灯影贺年人。
三茅钟动西窗晓,
诗鬓无端又一春。 

慵对客,缓开门。
梅花闲伴老来身。
娇儿学作人间字,
郁垒神荼写未真。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巷陌风光纵赏时。
笼纱未出马先嘶。
白头居士无呵殿,
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
少年情事老来悲。
沙河塘上春寒浅,
看了游人缓缓归。

        鹧鸪天(元夕不出)

忆昨天街预赏时。
柳慳梅小未教知。
而今正是欢游夕,
却怕春寒自掩扉。 

帘寂寂,月低低。
旧情惟有绛都词。
芙蓉影暗三更后,
卧听邻娃笑语归。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
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
两处沈吟各自知。

鹧鸪天(十六夜出)

辇路珠帘两行垂。
千枝银烛舞凄凄。
东风历历红楼下,
谁识三生杜牧之。 

欢正好,夜何其。
明朝春过小桃枝。
鼓声渐远游人散,
惆怅归来有月知。

  
  • 佷阳嘉树
  • 发表于:2015/1/1 11:57:20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拜读先生佳作,眼界大开!
余玩味诸句,深感今人诗词功力与前清诸老尚且相去甚远,何能望五代、两宋诸贤之项背也!由是,吾辈直须发奋勉力耳,不可片刻荒废。——赞成!世人多浮躁,没几个真研此“无用”学?先生所倡,切中时弊,有识有才之士,当尽力为之!
(0)
(0)
云之泊远
云之泊远: 是的,世风浮躁,写诗词须踏踏实实,要虚心学习古人佳处,谢谢共鸣,问好先生!
  
  • 佷阳嘉树
  • 发表于:2015/1/1 11:58:13
  • 来自:湖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然以古典诗词实际创作而度,余以为,写诗或可避i、ǖ通押,填词制曲则通押无妨,毕竟古词曲从酒筵歌席中来。——很有道理!
(0)
(0)
云之泊远
云之泊远: 谢谢支持,问好先生!
  
  • 佷阳嘉树
  • 发表于:2015/1/1 12:01:59
  • 来自:湖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No.88
    诗、词、曲同源而不同宗,各有法度。以诗法入词,则词刚劲豪宕,以诗法入曲,则失之远矣;以词法写诗,则诗易流于蘼软,以词法入曲,则曲过于雅正精丽;以曲法填词,则词易俗鄙庸陋,以曲法写诗,则顿成笑柄矣!然则,巴土竹枝词以民歌法成诗,乃特例,不在本论之内。
    自东坡、白石以降,两宋以诗法入词者颇多,虽略失词家当行本色,却开天风海雨、清空骚雅之流派;今世之才浅者,多以曲法填词甚至赋诗,气格愈低,法度偏颇,焉得佳篇?!

很有见地!我没有写过曲子,但道理应然。不过诗中有些婉约作品,以词法入之,未必不好。
(0)
(0)
云之泊远
云之泊远: 是的,这里说的是一般情况,特例总是存在的,不同的文体手法和语言特点是有区别的,我虽不排斥创新,但觉得最好还是尊重传统的基础上适当地创新。诗味、词味、曲味,要得其法度才能真的有味,您说是么?
  
  • 佷阳嘉树
  • 发表于:2015/1/1 12:05:19
  • 来自:湖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先生心血,见解独到,大有益于诗词之学习创作研究,推荐学习!
(0)
(0)
云之泊远
云之泊远: 谢谢好评鼓励,问好先生!
  • 姑苏
  • 发表于:2015/1/1 13:37:28
  • 来自:广东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由是,吾辈直须发奋勉力耳,不可片刻荒废。——词于五代是一派,于两宋又各不同,至于清词素有中兴之名,然又是一代文学。发奋勉励,理固宜然,然段不可言欲比肩诸代文学,而是需兴本代文学。
来自手机版
(0)
(0)
云之泊远
云之泊远: 把诗词写出这个时代的特色,就是本代文学啦,呵呵。比肩之心还是要有的,虽不可自负,亦不可妄自菲薄嘛,我们与古人相比,也是有优势的。
  • 姑苏
  • 发表于:2015/1/1 13:46:41
  • 来自:广东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然以古典诗词实际创作而度,余以为,写诗或可避i、ǖ通押,填词制曲则通押无妨,毕竟古词曲从酒筵歌席中来。,——弟曾在新韵书上见,古人亦有用词韵入诗之说。只是考试用官韵。但弟没有具体的研究过,,或可给云兄一些参考。
来自手机版
(0)
(0)
云之泊远
云之泊远: 用韵一直是存在变化的,新韵也是要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完善。其实我个人是倾向于i、ǖ通押的,我个人也倾向ing/eng/ong通押,这个以前也是探讨过的,呵呵。韵宽一些,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创作行列。
  • 姑苏
  • 发表于:2015/1/1 13:48:52
  • 来自:广东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No.88则,论点端正,这些尝试不正也推动了诗词的发展吗!
来自手机版
(0)
(0)
云之泊远
云之泊远: 对,有限的尝试和创新是好的。
  • 姑苏
  • 发表于:2015/1/1 13:52:13
  • 来自:广东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89则,值得借鉴,咏物不可太隔,太隔则深邃晦涩,不即不离当是不二法门。学习!
来自手机版
(0)
(0)
云之泊远
云之泊远: 对,姜夔的咏物词最大问题就是隔。咏物词还是王沂孙的好啊。
  • 姑苏
  • 发表于:2015/1/1 13:55:16
  • 来自:广东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白石道人鹧鸪天弟读过几阕,以为有小晏之风,甚喜。今见此论,果然恰和。呵呵
来自手机版
(0)
(0)
云之泊远
云之泊远: 嗯,可能写小令更利于情感的无意识地流露出来,更自然和真挚。
  • 巴方一叶
  • 发表于:2015/1/1 14:40:44
  • 来自:湖北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巴土竹枝词以民歌法成诗,乃特例,不在本论之内。
——-是不是碍于面子为巴土朋友开了个小灶?
(0)
(0)
云之泊远
云之泊远: 呵呵,的确从一开始就未将竹枝词考虑进去,因为我对竹枝词的了解非常有限,而如果不特意声明一下,又担心引起不必要的误解,不过好像有些弄巧成拙了,呵呵?
  • 背脚佬
  • 发表于:2015/1/1 15:13:32
  • 来自:湖北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一份来自远方的问候,让人倍感温暖;一份论坛老友的祝福,顿觉情谊深厚;对诗友如此,待诗苑如斯;是长阳诗苑的幸事,也是大家的缘分、福分!也祝各诗友安好!
(0)
(0)
云之泊远
云之泊远: 谢谢雅鉴与祝福,问好您!
  • 清江野老
  • 发表于:2015/1/1 15:55:01
  • 来自:广东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问好云首!
(0)
(0)
云之泊远
云之泊远: 问好野老,新年快乐!
  • 清江子
  • 发表于:2015/1/1 19:05:58
  • 来自:湖北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欣赏,问好!
来自手机版
(0)
(0)
云之泊远
云之泊远: 谢谢关注,问好您,祝新年快乐!
  • 清江子
  • 发表于:2015/1/1 19:07:24
  • 来自:湖北
  1. 1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个人觉得,i,u都避开了的话,则局限性更甚,古人尚且通押,我们何必作此重茧?顺祝元旦快乐!
来自手机版
(0)
(0)
云之泊远
云之泊远: i、ǖ在旧韵里是分属不同的韵部,不存在通押的问题.谢谢探讨,问好您!
清江子
清江子: 回复 云之泊远:即使在新韵中,个人觉得I,U是可以作为一个韵部押韵的,
清江子
清江子: 回复清江子:对于押韵我也没有过多的去研究过,正如您说的,也是凭直觉,因为诗本身押韵是为了读来相协调,这也是为什么,要发展新韵的基本动力所在吧。个人觉得IU在读音上却是差别不大,读来应该还算是相协调的,那么押韵也无妨。如果,IU避开,那么这个韵部几乎就是声母不同的韵脚,读起来反而觉得雷同了许多?
云之泊远
云之泊远: 回复 清江子:对于i,v,我个人是倾向通押的,我本人的词作里也是通押的。因为我写诗少,也很少在诗中用这个韵部,所以觉得自己没太多发言权,为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争论,才说写诗或可避(而不是一定避)。
  • 红尘散逸
  • 发表于:2015/1/2 0:05:39
  • 来自:吉林
  1. 1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拜读,新年快乐!
(0)
(0)
云之泊远
云之泊远: 谢谢雅鉴,祝逸兄新年快乐!
  • 紫荷
  • 发表于:2015/1/4 14:48:28
  • 来自:湖北
  1. 1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No.88
    诗、词、曲同源而不同宗,各有法度。以诗法入词,则词刚劲豪宕,以诗法入曲,则失之远矣;以词法写诗,则诗易流于蘼软,以词法入曲,则曲过于雅正精丽;以曲法填词,则词易俗鄙庸陋,以曲法写诗,则顿成笑柄矣!然则,巴土竹枝词以民歌法成诗,乃特例,不在本论之内。
    自东坡、白石以降,两宋以诗法入词者颇多,虽略失词家当行本色,却开天风海雨、清空骚雅之流派;今世之才浅者,多以曲法填词甚至赋诗,气格愈低,法度偏颇,焉得佳篇?!
——学习来啦!受益匪浅!这一段我复制下来自己留存学习体会!谢谢云之泊远先生!
(0)
(0)
云之泊远
云之泊远: 谢谢关注,只是一点心得体会,还请多多批评!问好您!
紫荷初学写诗填词,希望各位师友不吝赐教!
  • 渔翁
  • 发表于:2015/1/5 18:39:02
  • 来自:湖北
  1. 1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拜赏先生佳作,收藏学习了。问好先生!
(0)
(0)
云之泊远
云之泊远: 谢谢雅鉴,问好先生!
  • 东峰樵
  • 发表于:2015/1/11 14:39:19
  • 来自:湖北
  1. 1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词话!学习了。祝先生好!
来自手机版
(0)
(0)
云之泊远
云之泊远: 谢谢好评鼓励,问好杨老!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