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快把微信的这些开关关了,有人被骗了10万!

  • ling
楼主回复
  • 阅读:325
  • 回复:0
  • 发表于:2015/5/28 16:37:44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如今,微信这样的社交通讯工具让人们的朋友圈无限扩展,微商随之应运而生。  最近骗子们盯上了微信,就通过微商的形式又骗了不少人。请用微信的朋友们注意:在设置-隐私-朋友圈权限里有个允许陌生人看十张照片的开关,以及“摇一摇”这些智能软件都“暗藏危机”,关掉它们!请多多转发给朋友!因为有人因此被骗了10万块!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新闻案例:微信代购iPhone6  昆明大学生微商10万元打水漂 

    不停地在微信朋友圈刷屏转发促销信息,充当卖家和顾客之间的“中介”,从中赚取差价。朋友圈代购逐渐成为了不少年轻人的“副业”,但也暗藏陷阱。

    今年,在杨林职教园区上大三的小华(化名)和女友为了赚外快,也当起了“微商”,利用课余时间做起了微信代购iPhone 6的生意。他们向20多位朋友代收了10万元的购货款汇给上家,上家却迟迟不发货,这才意识到上了当,于是报了警。杨林开发区派出所刚立案不久,警方再次接到报警,杨林职教园区另一高校的学生,做微信代购也被上家骗了10万元。该名学生主要向朋友圈的好友推销运动品牌的衣服和鞋子,收集买家的10万元购货款后汇给了上家,之后就没有了下文。

微信哪些功能会泄露隐私?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金山网络安全专家李铁军表示,由于微信好友可以从QQ、手机号码等多种途径添加,一些用户的信息又经常公开,加上手机本身能进行GPS定位,当你使用“附近的人”功能时,地理位置也有可能被泄露。现在多数软件都会读取地理位置、电话号码、照片等信息,有些在安装软件时会做提醒,有的甚至不会告知。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用户手机内通讯录、隐私照片等相关信息便会上传到互联网云服务,甚至在互联网上扩散。   

  除了“朋友圈”照片可被查看,微信的“摇一摇”、“漂流瓶”等功能,也是犯罪分子下手行骗的途径。浙江省公安厅官方微博管理员刘忠民警官说,注册微信是“非实名制”,用户可以任意使用他人或者编造的手机号、QQ号、邮箱等注册,犯罪分子往往使用他人信息、虚假身份信息或化名注册,不需要认证就能看到其他用户的信息。很容易对受害人进行诈骗、抢劫等伤害活动。

微信有哪些“开关”要关掉?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1.使用完微信查看陌生人后,可通过“清除位置信息并退出”清除自己遗留的位置信息,避免持续的曝光。 
    2.在隐私设置里关闭“把我推荐给QQ好友”、“通过QQ号搜索到我”、“通过手机号搜索到我”的功能,其他人只能通过微信号找到自己。 
    3.开启“加我为好友时需要验证”,类似于QQ的好友验证,避免不必要的骚扰。 
    4.加好友后立即修改好友备注,否则别人下载了好友头像、换个相同名字来冒充好友身份,真假难辨。
    5.及时关闭手机WIFI功能。发现免费WIFI不要随便登录,这可能是黑客用来入侵你手机的工具!
    6.iPhone手机中,有“常去地点”功能,可用地图显示机主经常去的位置,不想让人知道?点击“设置—隐私—定位服务—常去地点”关闭该选项。

新闻多看点——通讯诈骗该防范哪些类型?

通讯诈骗陷阱刷卡消费型
    1.发送诈骗短信至手机用户,告知该用户其银行卡在某地进行了刷卡消费,并提供咨询电话。
    2.冒充银行、公安机关工作人员接听电话,告知该用户其银行卡被盗用。
    3.要求该用户到ATM机上进行数据更改操作,以骗取受害人银行信息。

冒充国家机关、公务人员型
    1.多使用网络虚拟电话号码通话。 
    2.冒充电信、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工作人员。 
    3.以电话欠费、个人账户涉嫌洗钱、邮包内有非法物品、领取法院传票等为理由。 
    4.要求将钱款转入指定所谓的“安全帐号”。 

低价购物型 
    1.发送低价出售二手车等信息。
    2.以交定金、托运费等为由诱使受害人汇款。

编造事故型 
    1.使用多种手段致使被骗人亲属手机关机。
    2.冒充警察、医生告知被骗人其家属生病或车祸,骗其汇款。

熟人借款型 
    1.利用软件虚拟受害者领导、同事或者亲戚朋友的电话号码或QQ号码,向受害人借款。 
    2.拨通任意电话,接通后让受害人猜其是谁,根据受害人说出的人名冒充该人,再编造“住院急需钱”、“嫖娼被处理”等理由,向受害人借钱。 招工信息型 群发信息,以高薪招聘“公关先生”、“特别陪护”等为幌子,要求受害人到指定酒店面试,并向指定账户汇入一定培训、服装等费用等。

骗取话费型 
    1.以“一声响”电话诱使受害人回拨电话,产生高额话费。
    2.以短信告知受害人,某朋友为受害人点歌,回拨收听即产生高额话费或定制某项服务,造成损失。

发布账户型 
    1.群发短信“请把钱存入某银行账户”。
    2.碰巧受害人正要汇款,导致结果发生。

来源:“人民日报”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