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记住下面这些 常见的野生毒蘑菇

  • 铱铱
楼主回复
  • 阅读:841
  • 回复:0
  • 发表于:2022/7/26 17:53:47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随着雨季的来临

又进入一年一度吃野生菌的好时节

菌子进入上市高峰

不少野生菌爱好者早就翘首以盼


不过  野生菌虽然美味  却也“暗藏杀机"传说吃菌子要“三熟”:


①对菌子种类要熟②菌子一定要煮熟③去医院的路要熟。


野生蘑菇种类繁多 许多品种外观相似,


肉眼鉴别有毒和可食用品种十分困难。


记住下面这些  常见的野生毒蘑菇  一定一定不要采食!


如影随形的“蘑界” 杀手 ─ 青褶伞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在中国,造成中毒事件最多、最常见的毒蘑菇毫无疑问就是青褶伞(Chlorophyllum molybdites),俗称:大青褶伞,铅绿褶菇等。可引起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包含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该种在中国主要集中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北地区(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偶有分布。青褶伞在我国不同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分布,具体时间为3-12月份(惊蛰至大雪),集中出现在6-10月份(芒种至寒露)。青褶伞常生长于公园或小区草坪上,菜地里,路边草地、荒地,锯末堆上,甚至是垃圾堆旁,俨然成了离人群最近的毒蘑菇种类。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谨防“蘑界的假羊肚菌” ─ 毒鹿花菌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毒鹿花菌(Gyromitra venenata)俗称:假羊肚菌。2020年3月,云南、贵州相继发生2起4人误食“野生羊肚菌”的中毒事件,除了导致胃肠道症状、神经症状外,还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肝损害。研究发现这并不是真正的羊肚菌,与以往在湖南发现的一份标本一致,代表了一种以往从未被发现的、形态上与羊肚菌相似的鹿花菌属的新物种,为了警示大家,科学家们将这个新种命名为毒鹿花菌。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毒鹿花菌春季至初夏生于以壳斗科为主的阔叶林地上,单生或群生。最大的特征为菌盖部分(子囊盘)呈不规则脑形,红褐色、紫褐色或金褐色、咖啡色或褐黑色,幼时光滑,逐渐多褶皱,粗糙,边缘部分与菌柄基本不连接。而真正的山珍:羊肚菌的菌盖部分(子囊盘)呈现圆锥状至钝锥形,表面有许多凹坑,呈现羊肚状,边缘部分与菌柄连接为一体。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谨防童话里走来的美丽杀手─ 鹅膏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毒蝇鹅膏 (Amanita muscaria),学名:鹅膏,是小朋友们最熟悉的蘑菇!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漂亮的蘑菇,竟然是毒蘑菇!!该种最明显的特征为:粉红色至红色或偶尔呈黄色的菌盖上长满了白色鳞片。该种目前发现于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在华北北部偶有发现!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毒蝇鹅膏含有异噁唑衍生物毒素,可产生谷氨酰胺能神经毒性。中毒特征为:潜伏期短(数分钟至3小时)。最初表现为困倦,随后进入狂躁期,表现为类似幻觉的视觉错乱、举止怪异、焦躁不安、兴奋、方向感丧失、人格解体和精神错乱等,有些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出汗、共济失调、运动性抑郁、头晕、瞳孔放大、肌阵挛、肌颤、反射减退、昏迷、抽搐(尤其是儿童)等,这一阶段可持续48小时,最后进入困倦期。有些病人会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并伴有抽搐,严重中毒甚至可以导致死亡!!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谨防“蘑界金牌杀手” ─ 黄盖鹅膏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黄盖鹅膏(Amanita subjunquillea S. Imai)俗称“黄罗伞”,是我国著名的造成急性肝损害的剧毒蘑菇之一。黄盖鹅膏生于以壳斗科为主的林地上。最大的特征为 “头戴金盔(黄色菌盖),身披金甲(黄白色菌柄),腰系白裙(菌环),足蹬战靴(菌托)”。黄盖鹅膏偶尔也会出现灰白色的“银盔杀手” !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黄盖鹅膏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出现在夏秋季(6月中旬-10月上旬),整体呈现从南到北的趋势。


对于“蘑界”来说,黄盖鹅膏是对付人类的“黄金圣斗士”,但对人类,他却是名副其实的“金牌杀手”,让我们“珍爱生命,远离毒菇!”


谨防小个子大“蘑”王 ─ 肉褐鳞环柄菇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肉褐鳞环柄菇(Lepiota brunneoincarnata Chodat & C. Martín),俗称肉褐鳞小伞、肉褐鳞小菇,是我国北方最为常见的剧毒蘑菇之一。该种含有鹅膏毒素,与剧毒的鹅膏一样可以造成急性肝损害,但是个头明显比鹅膏小很多,是个名副其实的“小个子大蘑王”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肉褐鳞环柄菇生长在针叶树林地上,以松树最为常见,在云杉、冷杉等树下也有发现,偶尔生于枣树或其他阔叶树下。最大的特征就是:“小个子,头长草(鳞片),腿长毛(鳞片)松杉树下常见到!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肉褐鳞环柄菇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甘肃、宁夏、新疆等),近年来在华中、华东和西南等地(湖南、上海、江苏、浙江、贵州等)也有发现。分布时间为4月下旬至9月中旬,如湖南2019年4月下旬就发生误食该种的中毒事件,而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一般要等到7-9月份才能发现该种!


拥抱春天 播种绿色 蘑菇中毒常见临床表现


毒蘑菇中毒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8种类型: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光敏性皮炎型、急性肾损害型、横纹肌溶解型和混合型。


胃肠炎型蘑菇


胃肠炎型蘑菇中毒在毒蘑菇中毒案例中占大多数,潜伏期10分钟到2小时,以剧烈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预后较好,但严重腹泻易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昏迷,甚至死亡情况发生。


急性肝损害型蘑菇


急性肝损害型蘑菇中毒潜伏期在6~30小时之间,病例早期先出现腹痛、腹泻或呕吐等消化道不适症状,消化道症状好转后有1~2天的“假愈期”,之后出现明显肝功能损伤,少数患者可伴有心脏和肾脏等多脏器损害。病情严重者可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和/或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此型是我国毒蘑菇中毒死亡率最高的类型,导致此型中毒的蘑菇品种类型主要为鹅膏属的一些剧毒种类,还包含环柄菇属和盔孢伞属的一些种类,常见的致命白毒伞属于此类。


神经精神型蘑菇


神经精神型蘑菇中毒在毒蕈中毒事件中也占较大比例,潜伏期约10分钟到6小时,以兴奋、狂躁、幻视、幻听等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同时可伴腹痛、腹泻或呕吐等消化道和瞳孔缩小、多汗、唾液增多、流泪、嗜睡甚至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此类中毒一般预后良好。


溶血型蘑菇


溶血型蘑菇中毒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到3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血红蛋白尿、贫血等症状,严重者导致急性肾衰竭、休克、急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可致死。光敏性皮炎型蘑菇中毒的潜伏期为24~48小时,表现为皮肤红肿、疱疹,且有日光照射后症状加重表现,毒性成分可能为卟啉类光敏型物质,一般预后良好。


急性肾衰竭型蘑菇


急性肾衰竭型蘑菇中毒近似急性肝损害型中毒,但其主要靶器官为肾脏,出现少尿或无尿,肾功能损害比肝功能损害更严重。横纹肌溶解型蘑菇中毒的潜伏期在15分钟到2小时,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6~12小时后出现酱油色尿、肌肉疼痛、肢体无力等横纹肌溶解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注意!


发现野生毒蘑菇中毒后应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抠咽部或用器具压迫舌根部即可引起呕吐,辅以大量饮用凉白开水等流质食物、液体饮料,再反复多次催吐,尽量把胃内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然后立即转运就医:中毒后立刻到正规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鉴定蘑菇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