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土家族民间美术的当代意义

  • 清江山水
楼主回复
  • 阅读:590
  • 回复:8
  • 发表于:2012/11/7 17:29:47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长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土家族民间美术的当代意义

    土家族的民间美术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审美对象,它集中了使用功能、社会政治、文化传统、精神实践的各种价值,而成为一种具有深刻的审美意义的载体。它在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中形成。包含着本民族的喜闻乐见,积累着民族智慧的诸多因素,反映出不同社会结构影响下所产生的不同的民族文化精神。土家族民间美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代表,充分体现了土家文化的精神。作为显性的文化现象,折射出土家民族的文化心态。

    土家族民间美术是土家民俗文化的产物,它在民族文化艺术史上的卓越成就,已超越了特定时代作为普通用具的功能。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文化传统,土家族民间美术植根于本土文化并不断地在进行对外来文化的变革与重组。特定的民族生存环境形成特定民族的文化传统,土家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促使他们特别注重自己的传统,以维持本民族的认同与归属。正是这一精神领域的功利主义,体现出土家族民间美术的特点:制作者以此装扮自我,美化生活,欣赏者可以在此体味到土家人日常民俗观念并获得审美愉悦。其作品所体现的精神象征,植根于巫术崇拜,又融合漫长时间中民族的各种信仰,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著名的土家织锦延续了巴楚远古文明,并在不断与周边民族的广为交融中,形成其严密的织造工艺,多样的纹饰构图变化,流传有绪,蕴含着民族终极神秘的图案符号及丰富多彩的装饰色彩观念,“台台虎”、“蛇花”、“船船花”等图案的来历无不体现出这些特征。土家织锦的审美意识源于自然,无论是从传说还是流传下来的织锦纹样名称大多与自然紧密相关。土家织锦图案的构成巧妙利用了“图底转换”原理。因此能从简单、精练的造型中得以认知事物本质,从繁杂的图底转换所形成的空间层次及色彩的对比、调和中产生视觉的愉悦.

    土家建筑的主要形式为吊脚楼,在华夏民族的干栏式建筑序列中具有转折与连接的地位,既保持南方少数民族干栏建筑的基本特色,又接受了汉民族建筑的优秀之处,因此为干栏式建筑之集大成者。土家区域岸街建筑是聚落与环境的有机构成,土家建筑既是一种物化的存在形式,同时也是土家文化在建筑上的集中反映。人口环境对自然环境既可以顺应也可以同化,只有达到两者之间的和谐才是一种适当的平衡关系。土家建筑装饰构成建筑空间界面和外部实体的最重要部分,其内容明显地隐喻着土家社会的传统观念意识。土家丧葬石雕工艺精湛,类型丰富,在内容上则是现实生活与传说故事并存,有鲜明的民族与地域特色。
  
  • 清江山水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7 17:30:14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事死如生,吟唱生命的葬歌,表现生命的快乐,是土家丧葬石雕的重要主题,也是土家人对生活充满无限热爱的情怀最直接了当的图解;土家木雕艺术它独特的形式风格主要体现在大胆夸张的以意造型;本质元素的以线概括;打破时空的自由空间。土家家具木雕风格的形成与汉民族的文化传播有直接关系,作为身处内地腹心的唯一少数民族,在不断的融合交流中,其原本明显的民族特征也会逐步衰减。但土家族在接受汉文化传入的同时,也坚持着自已的选择,在武陵土家民间盛行太师椅的木雕就是证明。土家人接受了外来的太师椅,却用自已朴素的审美追求开发了一个新的“审美之源”;与其他地区的傩面相比,土家傩面具有地域风格突出的脸谱模式。

    作为远古巫风的遗存,土家傩仪面具与原始象征艺术有着直接的血缘,其象征美感主要体现出威严感、滑稽感、荒诞感。这种特定的造型图式所传达的象征美感,和其观念系统密不可分。特定的观念内涵决定其造型图式的形成,图式的不断互渗发展也是直到今天它尚能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原因。土家傩仪面具通过造型构成,形象的暗示,色彩的指会功能等种种造型的努力,使形象的象征表现与装饰意味交会合一,形成一种混沌状态的内在和谐。从而使土家傩仪面具在创造过程中,体现出一种诗性思维的智慧。 

    当我们漫步武陵土家,对其传统民间美术进行一番巡礼之后,我们深深感到:武陵土家的民间美术是伴随着土家族的漫长历史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内涵丰富、积聚了土家族深层文化信息的智慧宝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丰富、多元的大背景下,在民族传统世世代代的传承演变中,集中体现了土家人崇尚自然与生命本能,繁衍生息的朴素愿望。土家族民间美术的种种形式,凝聚着普通土家人祈求富贵吉祥,禳灾辟邪的精神需求。这些最现实、最基本的人生要求,正是普通民众千百年来为之劳作奋斗的人生理想。也是土家族民间美术中长盛不衰的主题。 

    在这个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正处在一个冲突与排斥、交流与融合、传承与变异共存的阶段,全球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是多方面的。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财富,传统文化是民族、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遗产,每一个民族都有长期积累起来的传统文化。由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同、各自文化生境之异,各民族传统文化又都有各自特色。但传统和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价值观念都需要不断地在现实中寻找自己的合理性,每个时代对传统历史都能发现新的意义和新的解释。
(0)
(0)
  
  • 清江山水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7 17:30:51
  • 来自:湖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土家族民间美术的当代意义,我们认为应该把握这样几点: 

    一、土家族民间美术的以人为本     

    人是社会的动物。人在社会上生存,西方人往往把人看作是种种的个体,强调人的觉醒和个性。而东方的民族,则习惯于从社会关系中去把握人在社会上的地位,认为人是群体中的分子,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社会角色。在土家族的文化中,个体命运与群体存在息息相关,民间美术作为民俗用品直接服务于人类社会,朝夕相伴于人世生活,时刻装扮着人间风景,是具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双重特质的文化载体。土家民间美术也从物质和精神的不同层面充分展示其以人为本的文化属性。民间美术的物质层面,包括作品产生工具和产品,可以称之为美术器物。这些器物是为有用而存在,是用与美的高度统一。而在器物的后面是人,不论是从器物材料的选择,工艺与造型的革新,还是款式色彩纹样的美化,都来自土家艺人的劳动创造,是漫长岁月中土家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和积淀。所以,直观的器物隐藏着抽象的人的主体意识。 

    土家民间美术的精神层面:首先,土家民间美术植根于村野沃土,于朴实清新、恬淡自然的生活氛围中凝聚着馨香的泥土气息。土家民间美术无论是产品的款式造土家人生活在一个为高山、峡谷所封闭的自然怀抱中,承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与大自然保持着一种密切的关系,因此而使长期作为劳动对象化的大自然——包括草木鸟兽虫鱼在内的种种事物成为他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外部世界的风云变幻、花开花落、日月交替、都能够与人们产生一种生命的通感。于是,人格本位与宇宙本位获得了统一感物而动、物我交融。 

    不论是天人合—,还是物我交融,它们都共同指向以人为本的和谐境界。在这里,人与神的矛盾得到了排除,人与自然的矛盾得到了统一,人的内心充满了平静。 
 
   其次,长期宗法性的农业社会用血缘纽带将人的命运与土地紧紧的拴在一起,传统道德和宗族礼法共同规范着个人意识和个性要求。土家人的宗教观是为我所用,在传统的巫鬼崇拜中纳入儒、释、道观念。尊崇祖先,尊重长者,尊重传统人伦关系,依赖于社会群体,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在乐天知命中修身养性,一遵天命。不追求死后成神,而寻求现世为仙,还是以人为本。这种深层的民族思想也反映在土家族民间美术的全部审美情趣中,无论是婚嫁大喜的土家织锦,还是日常生活的家俱、建筑;无论是世俗中亲和友善的花草虫鱼纹样,还是传神通灵、恐怖狰狞的傩祭面具;无论是事死如生、人神共处的丧葬石雕,还是饱含世俗风俗的五福临门、凤穿牡丹等寓意象征;凡是土家族民间美术所载荷的文化意蕴,总是不脱离现实生活的人,服务现实生活的人,维护现实生活的人。它紧紧围绕着人世社会群体生活这个中心,维护社会秩序祥和稳定的宗旨。土家族民间美术全部教化作用的中心是人伦规范。厚德好生,为民造福,道德是有实践性的意识。因此,土家民间美术的审美,总是以社会性、伦理性的心理感受和满足为标准,而不是以禁欲性的官能压抑、无理智的情欲宣泄和神秘的情感迷狂或心理净化为出发点。立象以尽意,而把许多不宜言传、不易言传的心理意蕴以比附象征、寓意寄情的方式方法表达出来。
(0)
(0)
  
  • 清江山水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7 17:34:18
  • 来自:湖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传统渗透在人们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决定心理意识的民族习俗中,其内部又有雅俗之分、高低之别,开放与保守的对立。并在随着时代的变迁与转化中,推进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 

    民间文化,来自乡野,来自民间,自然是俗文化的代表。特别是土家民间美术,质朴而富于生活情趣,与来自上层、城市的“雅”文化,在土家社会上形成互相区别又互相渗透的关系。同时,“雅”与“俗”还有历时性与共时性之别。当我们比较同时代的民间美术和上层美术,不难从题材到技巧,以致内涵体会到其间的差异,宫廷的、文人的“雅”,向下渗透叫移风易俗,而民间的俗向上升华,叫采风观俗,彼此相互渗透从而达到上下和谐。由于传统的中国社会是农耕文化,从本质上讲即使是城市、宫廷,和广大乡村也不是从文化根本上的对立。因此,在共时的层面上雅与俗是和谐的,这与今天我们说的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雅俗之别,己存在根本的差异。 

    纵观土家民间美术的发生与发展,我们认为它是具有开放意识与创新精神的。从建筑形式、装饰纹样到西兰卡普,家俱木雕,都始终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土家人民以自己的勤劳智慧,不断地发扬光大着创新精神,在民间美术史上留下灿烂的一页,不为历史淘汰,正在于她在不断创新中,保持和完善着自己的传统。土家族民间美术是典型的动态开放文化,它不断地效法自然,在从自然界获取民艺原料的同时,从自然界获得美的启迪,从而创造出朴素,自然,实用大方的民艺产品。同时,它又不断与周边民族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在自我更新中实现自我保持,自我完善。张正明先生在巴楚文化的理论研讨会上说:“真正开创现代文化的人民,一定懂得要珍重和利用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否则,所开创的现代化就没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了。任何没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化都是无本之花和无源之水,前途必然是枯萎和干涸。” 

    传统对维系民族生存的作用是不可抗拒的。如果否定传统,可能就否定了这个民族;要让某个传统消亡,就等于让这个民族的文化消亡,这个民族就必然消失。历史上一些古老的民族文化湮灭了,这个民族也就消失了。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五千年而未中止或中断过,并且至今还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就在于拥有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以及在漫长岁月中形成的巨大凝聚力和不可动摇的民族自信心。 

    一个民族失去自信和自尊,是这个民族走向灭亡的先兆,但一个民族永远夜郎自大,不求发展,也会被历史淘汰,所以说,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继承发扬民族文化传统中优良的成分,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营养,使民族传统走向现代之路,才是具有灿烂文化的土家族民间美术的出路。
(0)
(0)
  
  • 清江山水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7 17:34:46
  • 来自:湖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三、土家族民间美术与现代化 

    现代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球化,全球化则可以被理解为世界范围内社会关系的增强,地域的变化与跨越时空的社会连接物的侧面延伸一样都是全球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今天无论是谁在世界的什么地方研究城市问题,都会意识到发生在本地的或邻近的事情,可能会受到某些遥远的不确切的距离之外的因素的影响。 

    在这个新的时代里,不仅是东方的传统文明面临挑战,西方文明的传统同样在衰微和没落,这是传统让位于现代、分散让位于一体化的问题,是一种全球性的、史无前例且为大多数人孜孜以求的新的生活方式出现的必然代价。正确估计这样一场全球性的文化与生活方式大变革,如果我们试从文化演进的整个历史去寻找合理等量的参照,那么,就可以发现,类似的变革实在不多,虽然文化从来没有静止的时候,但是这样级别的,涉及到世界各主要区域,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基础,社会组织和观念形态的文化变革,已经超出了人类的视野。 

    现代是传统实实在在的继续,而未来,不过是现代人在现代所面临的种种可能性中所作的取舍,审视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随着现代化导致的全球化语境,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一些危机。 

    一是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价值观念的特别之处在于必须以对立价值观念的存在为前提,在冲突中才能确证自己存在。价值对立最明显的地方在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交汇之处,即享廷顿所说的文明的断层线上。价值冲突最激烈的时刻在社会转型时期,在不同文明交汇竞争的地区,价值观念的冲突十分明显,而当在社会转型时期,生活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急剧的变化,价值观念的冲突变得尤为普遍和深刻。

    针对转型期的文化发展,人类学家尤尔夫8226汉纳尔斯提出:世界的体制与其说是创造全球范围的大规模的同质的文化,不如说是以一种多样性替代另一种多样性;新的多样性更多地是构筑在相互关系上的,而不是在自主性上”。的确,人类学家目前所共同关注的话题,就是不同的人类生活世界和文化样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平等生存权利。也只有真正实现这一目标,才能使人类的文化在冲突中保持对话,在动态平衡中保持各自的历史发展和常新的创造能力。可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发达国家看到不发达国家有发展和变迁的需要,其跨国资本主义文化因素必将呈渗透之势,其文化样式一旦以某种膨胀了的自主性出现,对不发达国家应有的文化自主性就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0)
(0)
  • 清江山水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7 17:36:28
  • 来自:湖北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在研究大量动植物复合体之后,托马斯得出结论:有生命的事物倾向聚合,相互之间建立联系,尽可能和睦共处,以求在各方的体内求生,这也许是大千世界的根本之道。托马斯说:“只是在最近几年,我们才和这种世界观(人类中心主义)痛苦地诀别了,可以说,人们普遍地承认过去的看法是错的……几乎在所有方面,人类不再是他们过去自诩的主人了。和树叶、蠓虫、鱼虾一样,人类也得依赖其他生命以求共存。人类只是系统中的一个部分,换言之,地球是个结构松散的有机体,其中所有工作部件在共生中紧密相连。按照这种观点,我们既不是主人也不是操纵者,充其量,我们可以把自己看作为能动的组织,擅长接受信码。也许在这最美好的世界中,人类可以作为地球生命的经济系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管怎么说,有一个基本思想是不变的,即没有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我们人类不可能有自己的生命。至于在此系统中,我们人类究竟是威风凛凛,还是忍气吞声,那无关紧要。

    现代生物学的发现似乎应该给我们启示: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内在冲突或许并不象当初想象的那样水火不容。文化的发展是必然的,虽然,文化的发展是相对立的矛盾进程:一面是多样性被同质化并趋于削弱和消失;另一方面是交流、新综合和多样化的出现。所以我 们要向自然学习,向土家族民间美术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学习 ,承认所有文化的生存权利 。在这种前提下,我们才能反思不同文化自身的不足、盲目和缺陷。正如土家民间美术的文化独特性,产生于漫长历史中多种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对外来文化因素的吸收一样,所有文化都经历过生物物种一样的演化和变动。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生存发展的前提。 

    其次,现代工业的发展,既导致了社会的片面发展和人的本质的异化。而随着现代化过程的深入,人们也开始对此进行文化上的反省。实际上,人类对于人本身的发现是有一个过程的。在古代社会,虽然有一些思想家注意到人本身的存在问题,不过,由于种种历史条件的限制,从总体上那时的人们还不可能深刻地认识到人本身存在的价值;历史进入中世纪后,人类更出现了抬高神的地位,漠视人的存在,人只不过是上帝奴仆的反常现象;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开始认识到人自身的存在价值,并为人的解放付出了不懈的努力;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人的实际地位又降到了不幸的位置。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条件下,工人的劳动及劳动产品不归劳动者所有,却归异己的力量占有,这就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指出的:“劳动者的异化”;现代工业技术以全新方式开发世界,它所规定的内涵和效益目标,使现代人象奴仆那样,在单一方面为现代技术的意志的实现作出贡献,为单纯追求物质和经济效益的机器化、自动生产服务。现代技术在极大地提高人类物质生存能力的同时,日益转化为一种超越人类控制的外在力量。“现代技术愈强有力地控制自然,人离异于自然和身心的现象就愈明显;物的价值愈增值,人的价值就愈贬值”。

    面对现代科技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面对现代技术的无限制的扩张,己经有许多人挺身而出,尊重人性的尊严和人的精神潜能,对技术所造成的社会问题、文化断裂与人性戕害,给予了激烈的批评。他们认为,高度发达的社会应当是充分考虑到了人的社会,人在社会中应该拥有无可争辨的位置。人不仅仅是手段,而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人自身应该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日本作家盐野米松在他的《留住手艺——对传统手工艺人的访谈》中,记录了日本多种传统手工艺人的工作,他在中文版的序言中写道:“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廉价工业制品的大量涌出,手工的业种开始慢慢地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现在可以说已经是所剩无几了。当没有了手工业之后,我们才发现,原来那些经过人与人之间的磨和与沟通之后制作出来的物品,使用起来是那么的适合自己的身体,还因为它们是经过“手工”一下下地做出来的,所以它们自身都是有体温的,这体温让使用它的人感觉到温暖。应该说手工业活跃的年代,是一个制作人和使用人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下,没有丝毫的虚和伪的年代。社会的变迁,势必要使一些东西消失,又使一些东西出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作为我们,更应该保持的恰恰就是从前那个时代里人们曾经珍重的那种待人的“真诚”。
(0)
(0)
  • 清江山水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7 17:37:45
  • 来自:湖北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土家族的西兰卡普,不也是那些平凡的土家妇女,一天一天一梭一梭的织出来的吗?在单调而反复的劳作中,蕴藏着多少岁月的温情。在经和纬的交织里,充满了多少渴望和幻想。从前,土家艺人把雕刻傩仪面具看作无比神圣的事,如果没有主人以礼相请,轻易不肯动刀。归根到底,民间美术是实用的物品,自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艺、质朴的心境,是民间美术本质的动力!民间美术作为手工文化,无可争议地具有调节和补偿现代技术的不足。 

    这就引出最后的问题也可能是最关键的,也就是传统民间美术的“根”的问题。 

  中国各民族的民间美术有着丰富的发展土壤,使它奇迹般地不同于世界上其它古老的民族,或因历史发展的断裂或因现代科技的冲击,使其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过早地中断而消失。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因其封建社会的民俗,在民间长久地延续而一直保留至今天,只是近百年来随着社会制度的巨变,传统民间的民俗也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一个传统的民间艺术断裂和消失的现象己经出现,如何对待这一民族文化矛盾而动荡的历史时期,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长期以来,我们以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去对待民间文化,或者改造,或者利用。尤有甚者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却很少有人尊重民间文化的整体“生活世界”。农村社会改革把主要目标锁定在解决经济问题,还没有按照多层次性进行有效的文化设计。所以中国农民许多精神层次的需求还远未得到解决,比如,小农经济对自然、市场和政策波动的接受力脆弱,农民缺乏安全感;外出打工的农民长期异地生存,既开阔了生活的视野,也淡薄了家园观念;在农村集体制取消之后,民间集体活动减少,民俗所赖以生存的环境深受影响。当然现代化所带来的新的观念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传统习俗,对民间的民俗传统必然起着质变的冲击,对传统民间艺术的衰落也起着催化作用,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但是,任何完善的民族都应该具有自己丰厚而又独特的民俗基础,这是所有民间文化的“根”,离开这样一个大前提,妄谈民间文化的保护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土家族民间美术从传统民俗生活中走向现代化,是多种文化碰撞与交互的必然结果。对于这样一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我们一方面要阐明其对当代文化的积极意义和价值。同时要把它看作土家族传统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因子,从多种角度进行研究。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必妄自菲薄。历史将永远的延续,多元的文化价值观能使我们在进入现代化的同时,体味到传统民艺的亲切和愉悦,那份博大的人世关怀,带给我们永远的“乡愁”!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