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土家“山歌王”——杨应时

土家“山歌王”——杨应时

关键词:山歌,杨应时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湖北鄂西风情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电 话:4006660717 13872575518
  • 网 址:http://www.changyang.ccoo.cn/yp/vip356212x.html
  • 感谢 hbcy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4892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在国家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长阳土家山寨,人人都能引吭高歌几十首山歌。然而,能毫不重复地唱数百首山歌者极为罕见。一位83岁的老者,却偏偏能唱个十天半月不炒“剩饭”,被誉为能唱千首歌的飙高腔“山歌王”。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们一家五代汉子代代相传,传承发扬长阳民族民俗文化。

  “客来哒,忙筛一杯茶……”8月28日,记者一行慕名前往长阳高家堰镇拜访“山歌王”杨应时,前脚未踏进门,一位高挑清瘦、精神矍铄的老者便热情地喊起了迎客山歌,边歌边奉上热茶。老者便是2006年长阳举办的首届“清江放歌·土家歌王擂台赛”荣获“优秀歌手”的杨应时。看事喊调,看人唱歌。在杨家父子精彩的唱腔中,记者感受到了土家歌者的执著与魅力。www.findart.com.cn

  祖辈相传 大山里喊出了金嗓子

  古老的长阳土家山寨,生活着一群以“打家业”、喊山歌而谋生的土家人。

  1925年1月15日,杨应时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五世响匠之家。祖父杨正纲、父亲杨学文都是当地有名的歌手和响匠,时常带着一班人在劳作的田间,一人喊,众人接,干什么活唱什么歌,见什么人喊什么调。每遇村里婚嫁,他们都要去“吹期”,偶逢“老人”他们就去跳丧坐夜陪亡人。www.findart.com.cn

  杨正纲60岁喜得独孙子杨应时,在其3岁时便教他祖传山歌。每逢雨天,祖父总要邀约十个八个好歌之人在屋里对歌,一唱就是两三天。哪家农活赶场时他就背着孙儿敲锣鼓,哪家有婚丧嫁娶他也不忘带着孙儿去接上几句。

  祖父见聪慧的杨应时记忆力惊人,学一首记一首、唱一调会一调,天生一副好嗓子。孙儿4岁开始,便用独特的调嗓方法教他练声。清山、古树、悬崖、小溪都成了他调嗓子的好去处,少年的杨应时唱歌学艺,一心想传承先辈的手艺。www.findart.com.cn

  但父亲的一次“吹期”受辱经历令他刻骨铭心。12岁那年的一天,父亲给当地大户人家魏宜楠“吹期”,因知客在宾客上席时未喊“放炮”,父亲就未吹唢呐,东家大发雷霆,骂他“不如狗”,摔掉唢呐羞辱他。出生世代响匠之家的杨父羞愧地自砸号把离去,发誓从此不再“吹期”当歌手。

  杨应时目睹父亲遭遇“吹期”屈辱,回想往日父亲在富人家当“吹鼓手”坐阶檐的冷遇,不顾魏家结婚的礼仪约束,当场作歌高唱道:“爹爹你当吹鼓手,坐阶檐喝冷酒。支客未喊放大炮,东家骂你不如狗。为了尊严把号砸,不给魏家当歌手”。www.findart.com.cn

  父亲再也不拿唢喇,不打锣鼓,不坐夜唱歌,也不到玉米地里拿腔喊调,但只要看到儿子一天不唱不吹就叹长气。祖辈相传的“手艺”不能在我这辈人失传!杨应时发奋调嗓子、练手法。数月后,丹水河畔的沿溪大山里,天天传出“金嗓子”。

  历经苦难山歌当武器斗恶骂绅

  8岁时,父亲将杨应时送入私塾,白天读《四书》,晚上学歌。3年功夫他便读完了《三字经》、《千家诗》、《百家姓》等私塾必读教材,山歌也长进不少。www.findart.com.cn

  读初小期间,杨应时常给同学们教歌。1942年,义父宋禹九推荐他到青天乡第五保国民学校任教。1946年被聘为青天乡中心小学音乐教师,因校长兼乡长的张纯武克扣眷粮3个月,教员们集体罢课,震惊全县。

  眷粮风波后,怀恨在心的张纯武变本加厉刁难教员。杨应时作歌用长阳方言教学生传唱:“前生作了恶,今生来教学。儿女无衣穿,老婆打赤脚。每逢六腊栈,处处贴膏药。校长心真坏,教员没法活。”校长报复将他开除。www.findart.com.cn

  为生计,他借高利贷在要道上开了一家杂货铺谋生,生意红火。谁料当地恶霸夏龙璋(土改时被枪毙)眼红,1947年12月,夏设计将其使唤丫头托人作媒嫁给杨应时,当月28日在杨外出为领居坐夜唱歌时,结婚仅20天的妻子卷走店内全部财产又投入夏龙璋的怀抱。

  杨应时气急写四声子一首,教穷歌友们在乡间传唱:“劣绅恶霸夏龙璋,世人称他武阎王。看你横行到几时,恶人绝没好下场。”气得夏龙璋差点吐血撞墙。

  1948年春,他又在家里开办起私塾,招徒授教。因他教课认真,对穷人免费,远近农家子弟纷纷择师而来。他所开办的私塾发展成为解放后的乡办小学——沿溪木桐坡小学。www.findart.com.cn

  当家作主以山歌抒怀颂党恩

  解放后,杨应时被推举为车沟村村长。他发动群众,开展斗争恶霸夏龙璋、伪保长夏福民、伪乡长夏君实的“斗三夏”运动,顺利地进行了土地改革。这一年,他与该村妇女主任王代英结为夫妻。

  “会唱歌的听歌头,会打铳的看枪口,会使牛的看牛脚,会种田的练脚手,会走路的跟党走”。面对崭新的生活,杨应时感慨万千,作歌抒怀,激发群众热爱共产党。www.findart.com.cn

  1952年,杨应时看不惯部分干部错误地理解党的政策采取的过激过左行为,不愿整人,辞去村长职务回家当农民。直到1956年9月,他受聘木桐坡小学再次走上教育岗位,一干就是24年。他担任教导主任或校长23年,却始终不忘用山歌来歌颂党和政府。

  1958年,他创作了《川号子·党的领导真英明》:“党的领导真英明,五八年生产大跃进,全民鼓干劲。全民鼓干劲,农业放卫星,粮食堆得赛昆仑。赛昆仑,吓得美帝心一惊……”在学习“毛选”活动中,他创作了《倒板桨·越学心里越开阔》:“六月太阳大,手把毛选拿,花树底下来坐下。……”www.findart.com.cn

  2006年8月,杨应时以82高龄,父子师徒组合参加了长阳首届“清江放歌-土家歌王擂台赛”,即兴创作并演唱了《川号子·不为赛歌我不来》:“金秋送爽桂子开,土家歌手赛擂台。身穿罗裙衣,腰系纽丝带。纵情放歌,激情满怀。怀满怀,不为赛歌我不来。……”满场喝彩!

  招徒整册祖传山歌代代相传

  诗词歌赋、吹打弹唱、喜丧礼仪,杨应时样样精通。

  已是83岁的杨老,仍坚持每天5点多起床调噪子。搬到集镇居住后,为不影响他人,他每天清晨徒步行3公里到白云观下的梯子岩,对着大山喊,朝着溪水唱,提调嗓音。www.findart.com.cn

  他注重传承山歌文化。80年的歌龄中,他先后教出了四代弟子。第一代弟子年龄最大的有83岁,绝大部分都在70岁以上;第二代弟子70岁左右;第三代是包括自己儿子在内的中年人。获“土家歌手”称号的肖大群、朱志强均是杨老的徒弟;第四代弟子是在校学生。高家堰镇9所中、小学及幼儿园,经常可以看到杨老的身影,听到他的歌。

  杨老的子孙儿女也个个爱唱山歌。儿子杨六一是当地小学音乐老师,青出于蓝甚于蓝,他将山歌引进了音乐课堂。女儿杨玉兰在宜昌市保健站工作,不但会唱山歌,工作之余还将父亲和哥哥整理的山歌打印成册。孙子杨博、孙女杨羲也是校园里的“歌王”。www.findart.com.cn

  晚年的杨应时热衷于长阳土家山歌的收集和整理。1992年到1995年他花费三年时间边哼边记录了1008首山歌。为便于传承,1997年他请镇文化站一位擅长记谱的文化干事帮忙配曲谱。可惜因文化站多次搬迁山歌集子遗失。

  去年,经过一年的回忆和访歌,杨应时又整理出了14本共500多首长阳山歌,其中不乏精品。一典《川号子·四川下来十二条滩》:“四川下来十二条滩,滩滩望见峨眉山。峨眉山上搁鸡蛋,鸡蛋高头搁鸭蛋,鸭蛋高头搁鹅蛋,鹅蛋高头面石板,石板高头起牛栏。前三间,后三间;左三间,右三间;石门坎,金闪闪。进去容容易,出来难上难。”父子二人联手演绎的精彩绝伦。

  杨家酷爱山歌传承山歌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中南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等学府的教授、在读研究生将杨应时作为民间传承文化的课题进行了专题研究。鉴于杨应时对民族民间文化的贡献,2007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政府授予他“民族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称号。

  杨老的目标是有生之年收集整理1000首山歌。父子俩坚定地说,一定要让长阳民间文化永世传承!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717-5445818 15337430448 传真:0717-5445818 邮箱:793743803#qq.com
地址: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龙舟大道194号 邮编:443500
Copyright © 2004-2024 长阳微同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